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震安科技,代码300767[8]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涛[9] - 公司注册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工业园区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D - 2 - 4 - 1、D - 2 - 4 - 2地块,邮编650217[9]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亏损,原因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管理和研发费用增长、计提减值准备[3] - 2023年营业收入6.94亿元,较2022年减少22.65%[10]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4113.42万元,较2022年减少141.04%[10]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87.53万元,较2022年增长304.90%[10] - 2023年末资产总额26.44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18%[10]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63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3.21%[10]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 - 0.1664元/股,较2022年减少140.47%[10]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 - 0.1661元/股,较2022年减少140.40%[10]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2.63%,较2022年减少9.62%[10]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18.97万元,2022年为 - 143.24万元,2021年为710.12万元[13]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726.32万元,2022年为1178.51万元[10]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05.08万元,较上年减少20319.84万元,同比降低22.65%[28]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4113.42万元,较上年减少14137.09万元,同比下滑141.04%[28] - 报告期内,云南省内收入比上年减少6801.42万元,下降25.04%;云南省外收入比上年减少13066.23万元,下降21.29%[28] - 报告期内,整体毛利率为34.55%,较上年减少7.66%,隔震产品毛利率为33.55%,较上年降低9.62%,减震产品毛利率为34.91%,较上年降低3.34%[28]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4197.23万元,较上年增加1334.83万元,增幅为46.63%,新增研发项目5项[29] - 2023年营业收入6.94亿元,较2022年的8.97亿元同比减少22.65%[32] - 2023年销售费用9947.04万元,同比增长4.64%;管理费用6414.54万元,同比增长24.39%;财务费用2565.30万元,同比增长49.31%;研发费用4197.23万元,同比增长46.63%[35]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114人,较2022年的121人减少5.79%;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8.30%,较2022年的13.00%增加5.30%[50]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41,972,250.08元,较2022年的28,623,912.37元增加;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05%,较2022年的3.19%增加[50]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36,472,115.50元,较2022年的706,201,240.99元增长4.29%[51]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58,596,843.72元,较2022年的744,207,368.71元减少11.50%[5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7,875,271.78元,较2022年的 - 38,006,127.72元增加304.90%[51]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65,312,439.23元,较2022年的373,157,730.63元增加105.09%[51]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844,443,072.53元,较2022年的550,324,438.89元增加53.44%[51] - 202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79,130,633.30元,较2022年的 - 177,166,708.26元减少55.34%[51]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65,653,005.38元,较2022年的620,558,089.12元减少41.08%[51]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22,969,224.25元,较2022年的227,501,138.79元增加41.96%[51] - 投资收益2504236.83元,占利润总额比例-5.54%;资产减值-2470985.70元,占比5.46%;营业外收入1948445.20元,占比-4.31%;营业外支出263918.27元,占比-0.58%[54] - 2023年末货币资金609503239.41元,占总资产23.05%,较年初比重增加0.84%;应收账款867313302.76元,占比32.80%,比重增加0.05%;存货294528386.62元,占比11.14%,比重增加0.24%[55][56] - 2023年末固定资产582725395.57元,占总资产22.04%,较年初比重减少0.76%;短期借款262199293.97元,占比9.92%,比重增加0.64%;合同负债54494380.16元,占比2.06%,比重增加0.80%[57][58][59] - 2023年末长期借款109772703.74元,占总资产4.15%,较年初比重增加1.42%;租赁负债129339.78元,占比0.00%,比重减少0.13%[60][61] - 报告期投资额81443072.53元,上年同期投资额550324438.89元,变动幅度-85.20%[62] - 2023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为-4124.49万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13.42万元[1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54,205.80万元[169] - 2023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含其他方式)为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0.00%[16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隔震产品生产收入4.99亿元,同比减少17.57%;减震产品生产收入1.88亿元,同比减少32.94%[32] - 隔震支座收入4.75亿元,同比减少17.28%;消能阻尼器收入1.88亿元,同比减少32.94%[32] - 省内收入2.04亿元,同比减少25.04%;省外收入4.83亿元,同比减少21.29%[32] - 直销收入6.87亿元,同比减少22.44%[32] - 隔震产品生产量37,576套,同比增长11.40%;销售量35,764套,同比增长2.54%[33] - 减震产品生产量48,061套,同比增长6.81%;销售量45,755套,同比减少4.51%[33]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2.1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0.98%[35]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9109.25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7.27%[35] 地震相关情况 - 2023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2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15] - 2023年山东平原5.5级地震造成2900余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15] -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151人死亡,983人受伤,倒塌房屋7万间,严重损坏房屋9.9万间,一般损坏房屋2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6.12亿元[15] - 我国约41%的国土面积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15] - 我国陆地7级以上地震占全球陆地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41%的国土、一半以上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6度及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23] - 20世纪90年代,至少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建筑减隔震技术研究,20多个国家修建数百座减隔震建筑物[15] - 云南省7度和8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加上9度区占总面积的84%[27]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2021年2月1日《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执行,将建筑抗震性能要求从“安全性”提升至“韧性”层面[17] - 2021年9月1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我国减隔震行业进入“强制”时代[17] - 2022年5月和6月相关通知和征求意见稿对八类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提出更高要求[17] - 2023年3月1日住建部新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施行,利于产品质量过硬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17] - 2023年《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颁布,将提高行业技术门槛[17] - 近年来我国减隔震建筑数量和市场容量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17] - 隔震减震技术在工业厂房、工业设备、能源化工领域应用明显增加,需求增长相对更快[17] - 目前行业处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驱动下的扩容周期内,整体市场容量将持续上升[17] - 我国正在加速推广减隔震技术,减隔震为长期投资方向[17] - 新建隔震减震建筑中,隔震建筑占比在70%以上[16] - 2023年学校、医院在建筑减隔震市场需求占比超50%,LNG储罐和其他公建项目占比超30%[17] - 减隔震行业被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纳入鼓励类产业[24] 公司业务与经营情况 - 公司深耕建筑减隔震行业13年,是A股唯一以建筑减隔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18] -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建筑减隔震产品企业,也是少数能提供建筑减隔震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18] - 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减隔震产品生产基地,产能行业领先[18] - 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格林是国内唯一持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全系列核级液压阻尼制造、设计许可证的单位[20] - 公司地铁上盖建筑“震振双控”系列产品正在进行市场推广,已有数个项目正在实施[20]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和收款政策变化,导致营业收入下滑,同时助力经营性现金流改善[23] - 公司在西南、华北、华东(南)设置区域销售中心,在多个省份设办事处[23] - 报告期内高烈度设防区域内新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对隔震减震技术应用和产品需求增加,整体市场容量增长[23] - 公司产品采用以销定产并保持合理库存模式,计划部根据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计划[21] -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客户主要为业主方、施工方及少量经销商,部分业务涉及招投标程序[23] - 公司设置按供货进度分步收款政策,对重点客户经审批可执行单独信用政策[23] - 项目前期设计部配合销售部参与减隔震项目前期咨询,确定方案后进行设计并审查成果[21][22] - 公司累计已编在编减隔震技术标准50部,其中国家标准2部、行业标准6部、协会标准13部、地方标准26部、企业标准3部[25] - 公司计划开发专用计算软件或采用合理方法计算减隔震产品直接经济效益,整理案例分析长期经济效益[25] - 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工作室研发团队和技术工艺成本核算中心,持续改善生产工艺[25] - 公司隔震产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减震产品部分性能指标优于行业标准[26] - 公司能为客户提供非标定制产品,满足特定需求[26] - 公司提供减隔震技术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26] - 公司将推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25] - 公司与建设主管部门、设计院进行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培训,扩大设计领域交流合作[25] - 公司与国内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进行直接技术交流与合作[25] - 公司将突出主营业务,加大技术研发,拓展隔震减震技术多领域应用[131] - 公司将强化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推进成本管控,争取更多市场[131] - 公司将加大传统产品市场开拓,拓展建筑外市场培育新增长极[131] - 公司将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风险控制[131] - 公司将丰富产品结构,开展多种减隔震产品生产销售[133] - 公司将综合考虑因素制定执行利润分配方案回报股东[133] - 公司收紧2023年收款政策,按信用政策执行并加大逾期款项催收力度[133] - 公司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加强采购管理,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13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8380.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1606.80万元[29]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285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27979.89万元[29] - 公司
震安科技(300767)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