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发布时间为2024年4月[1] - 公司总股本为23840万股[2] 利润分配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余额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2元,送红股0股,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0股[2] - 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10%[103]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到80%[105]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到40%[106]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到20%[106] - 公司未来十二个月内拟对外投资等累计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且超过5000万元,属于重大资金支出事项[107] - 公司未来十二个月内拟对外投资等累计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30%,属于重大资金支出事项[107] - 每10股派息1.82元(含税),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233,773,600股[113] - 现金分红金额为42,546,795.20元(含税),可分配利润为963,129,930.78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00%[114] - 公司利润分配以合并报表可分配利润为准,优先采用现金分红方式 [131][132] - 公司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现金分红,有条件时可进行中期分红[133] - 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133] - 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80%[136] - 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40%[137] - 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20%[137] - 未来十二个月内拟对外投资等累计支出超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且超5000万元属重大资金支出[138] - 未来十二个月内拟对外投资等累计支出超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属重大资金支出[138] - 公司上市后三年,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10%[151] - 公司至少每三年重新审阅一次股东回报规划[152] - 存在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情况,应扣减该股东分配的现金红利[1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672,895,070.76元,较2022年增长29.77%[10]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150,318.02元,较2022年下降19.13%[10]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214,505.85元,较2022年增长2.55%[10] - 2023年末资产总额2,449,203,150.15元,较2022年末增长3.37%[10]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74,539,531.41元,较2022年末增长1.41%[10]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20元/股,较2022年下降20.00%[10]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0%,较2022年下降0.58%[10]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0,183,966.70元[14]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189,837.23元[13] - 2023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损益为20,294,082.17元[13]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289.51万元,同比增长29.77%[26] - 2023年末总资产为244,920.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7%[26]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7,453.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26]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15.0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13%[26]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672,895,070.76元,较2022年的518,512,186.76元同比增长29.77%[29] - 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成本431,426,983.88元,其中材料成本154,827,068.32元,占比35.89%,同比增长58.51%[30]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35,346,552.58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0.11%[3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30,272,834.07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2.26%[31] - 2023年销售费用101,565,650.79元,较2022年的71,451,483.64元同比增长42.15%[31] - 2023年管理费用43,789,744.08元,较2022年的36,082,184.53元同比增长21.36%[31] - 2023年研发费用80,215,918.15元,较2022年的70,315,953.57元同比增长14.08%[31]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194人,较2022年的172人增长12.79%,占比18.38%,较2022年的17.16%增长1.22%[35]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80,215,918.1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1.92%,2022年分别为70,315,953.57元、13.56%,2021年分别为65,253,777.69元、7.19%[36]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08,025,740.17元,同比增长2.01%,现金流出小计643,811,234.32元,同比增长1.96%,现金流量净额64,214,505.85元,同比增长2.55%[36]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254,698,508.64元,同比减少31.04%,现金流出小计2,309,311,156.10元,同比减少29.61%,现金流量净额 -54,612,647.46元,同比减少382.32%[36]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2,316,130.00元,同比增长929.84%,现金流出小计41,634,359.42元,同比减少1.09%,现金流量净额 -19,318,229.42元,同比增长51.61%[36]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9,716,371.03元,同比减少185.45%[3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系本期赎回的银行结构性存款减少所致[3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系本期收到员工支付的股权激励行权款所致[36] - 投资收益22876595.93元,占利润总额比例53.62%,主要为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收益[38] - 2023年末货币资金574957886.81元,占总资产比例23.48%,较年初比重降1.86%[38] - 2023年末应收账款426736592.83元,占总资产比例17.42%,较年初比重增2.02%[38] - 报告期投资额为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129944716.98元,变动幅度 -100.00%[40] - 2019年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01280.00万元,净额92800.79万元,累计使用73244.52万元,未使用24186.76万元[42][43] - 资产减值2548992.5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5.97%,主要系计提存货、合同资产减值损失[38] - 2023年末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24186.76万元,其中活期存款7686.76万元,银行结构性存款16500.00万元[52] - 2019年公司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8065.14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199.82万元(不含税)[5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运营服务收入360,406,175.44元,占比53.56%;环境监测系统收入281,948,781.14元,占比41.90%,同比增长90.55%[29] - 华中地区收入175,912,446.28元,占比26.14%,同比增长50.64%;西北地区收入12,021,798.62元,占比1.79%,同比增长276.26%[29]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主营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产品包括水质、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17] - 环境监测系统盈利模式分需安装调试和直接交付两类,成本含仪器制造、系统集成等[17] -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成本含人工和硬件,以工作量等因素综合定价[18] - 运营服务根据设备情况和地区消费水平定价,成本含零部件、试剂等费用[18] - 公司采购原材料分标准化和非标准化零部件,已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18] - 公司按订单需求和以往销量规划生产,软件由研发中心负责开发测试[18]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通过招投标,企业客户以商务洽谈为主[19] 行业政策与发展目标 - 2023年底前需完成流域等排污口80%溯源和30%整治任务[19] - 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上述排污口溯源,完成70%整治任务[19] - 2025年1月1日起设区市级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19] -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体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应急体系[20] - 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20] -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加快多元数据融合[20]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高性能离子色谱仪等核心零部件并应用到相关产品,实现进口替代,降低仪器制造成本[21] - 水生态监测方面突破藻类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研制便携式藻类水质分析仪并在江西、江苏等地应用[21] - 饮用水检测方面突破高氯酸盐自动监测技术,研发高氯酸盐分析仪等,在湖南、四川等地应用[21] - 海洋监测方面自主研发海水营养盐原位在线分析仪,集成创新监测系统,参加大比武表现优异[21] - 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方面突破重金属自动检测和自动洗井与采样技术,推出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21] - 自动化实验室检测方面推出水质智能自动采样系列产品,完善溯源技术装备体系,无锡实验室获CMA资质[21] -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方面推出综合解决方案,在广州惠州、云南大理等地应用[21] - 大气监测方面突破黑炭自动监测技术和核心检测模块研发,设计标准膜体系,研发七波段黑炭分析仪[21] - 大气监测方面集成开发交通源自动监测系统,支持多种集成模式,在湖南、湖北、江苏等地应用[21] - 公司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水质监测、大气和噪声监测等多方面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取得进展[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232项,其中发明99项、实用新型111项、外观设计2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76项[22] - 2023年公司成功申报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2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2] - 2023年公司在长江干流开展水质自动巡测,覆盖2688公里、监测80余项污染指标,累计运行80余轮次,获取有效监测数据累计500万余条[22] - 公司率先实现100余项水质指标的自动监测,在北京、云南、安徽、江苏等多地新增无接触实验室智能水质检测线[22] - 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境空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系统”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产品目录(2023)版》[22] - 公司通过了CMMI5级评估认证,软件等相关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 - 公司获批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湖南省专家工作站[22] - 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通过国家环保适用性检测认证[22] - 公司优化改进的环境空气颗粒物元素成分自动分析仪通过国家环保适用性检测认证[22] - 公司开展的PM2.5、PM10颗粒物在线分析仪通过国家环保适用性检测认证,实现进口替代[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232项,其中发明99项、实用新型111项、外观设计2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76项[24] - 公司主持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制定30余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24] - 公司研发的环境空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系统入选2023年度《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4] - 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多组分自动监测系统可实现150余项指标的自动监测[24] - 完成海洋营养盐自动监测设备及浮标监测系统、高氯酸盐自动分析仪等多项研发[32][34] - 研发人员学历中本科128人较2022年增长23.08%,硕士41人增长17.14%,大专及以下25人减少24.24%[35] 公司市场与服务体系 - 公司在全国设立7大业务区域,组建运营服务团队,建立市场推广和运营服务体系[25] 公司团队荣誉 - 公司研发团队获得“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领军型团队”称号[25
力合科技(300800)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