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3年营业收入21.46亿元,较2022年增长44.25%[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70亿元,较2022年增长29.12%[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2.28亿元,较2022年增长32.28%[9]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0亿元,较2022年增长41.82%[9]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 - 0.20元/股,较2022年增长39.39%[9]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42.24%,2022年为 - 164.83%[9] - 2023年末总资产32.97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2.16%[9]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5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629.30%[9]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2333.87万元,扣除后金额为21.23亿元[10]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31亿元、5.14亿元、6.65亿元、7.35亿元[12]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3094.67万元、 - 3522.18万元、984.30万元、 - 1.14亿元[12]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361.63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481.92万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2513.23万元[12]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6亿元,同比增长44.25%,利润同比减亏[15] - 2023年公司客车销量4328台,同比增长40.89%;营业收入21.46亿元,同比增长44.25%,利润同比减亏[25] - 出口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263.77%[26] - 2023年客车销售量4328辆,生产量4446辆,库存量118辆,同比分别增减40.89%、36.30%、 - 38.22%[28] - 2023年客车制造业原材料成本18.0251911亿元,占比91.59%,同比增加2.26%[33]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8.823239906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1.11%[34]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5.241019153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9.02%[34] - 2023年销售费用1.8601087271亿元,同比增加21.40%;管理费用0.8128329178亿元,同比减少13.67%;财务费用0.0597188328亿元,同比减少81.01%;研发费用0.7865813583亿元,同比增加1.88%[34][35]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269人,较2022年增长5.91%,占比13.87%,较2022年增加1.32%[40]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78,658,135.83元,较2022年增长1.88%,占营业收入比例3.66%,较2022年降低1.53%[41]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758,340,464.73元,同比增长26.44%,现金流出小计2,298,030,342.98元,同比增长23.75%[41]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783,939.33元,同比减少18.36%,现金流出小计28,481,708.97元,同比增长25.35%[41]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258,999,999.95元,同比增长67.09%,现金流出小计2,564,318,341.20元,同比增长56.70%[41] - 2023年末货币资金856,690,002.57元,占总资产比例25.98%,较年初比重增加8.78%[43][44] - 2023年末应收账款737,263,385.72元,占总资产比例22.36%,较年初比重减少5.08%[44][45] - 2023年末存货232,408,480.77元,占总资产比例7.05%,较年初比重增加1.62%[46][47] - 2023年末短期借款194,218,010.03元,占总资产比例1.52%,较年初比重减少26.58%[49][50] - 长期借款占比下降3.72%[5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1011.92万元,期末数1005.54万元[53] 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2023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3] - 公司计划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02] 主营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无变化,历次控股股东无变更[8] - 2023年行业6米以上客车销量94511台,同比增长2.44%[15] - 2023年公司累计实现客车销量4328台,同比增长40.89%[15] - 2023年公司6米以上整车销量位居行业第8位[15] - 公司是集客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客车厂商[16] - 公司在电动客车等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开发出系列新能源客车[17] - 2023年公司客车设计产能10000台,产量4446台,产能利用率44%[18] - 大型客车产量1276台,同比增长219%;销售量1215台,同比增长203.75%[20] - 中型客车产量1781台,同比下降1%;销售量1775台,同比增长5.28%[20] - 轻型客车产量1389台,同比增长30.67%;销售量1338台,同比增长35.7%[20] - 内销客车产量3208台,同比增长19.43%;销售量3116台,同比增长18.84%[20] - 出口客车产量1238台,同比增长114.93%;销售量1212台,同比增长169.33%[20] - 新能源客车整车产能6000台,产量1619台,销量1490台,销售收入8.62亿元[24] - 永磁电机年产规模达3000台以上[22] 业务合同 - 公司与JMS公司中标墨西哥某市政公交800台招标项目,与合肥公交签订交付150台客车合同且均履行完毕,与A客户合同已终止[30][32] 研发项目 - 公司开展新一代高性能燃料电池客车研发,推动氢燃料客车技术进步[35] - 公司进行面向L4级智能驾驶客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36] - 公司开展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下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开发,有助于打破技术垄断[36] - 驱动电机项目自量产已生产和销售超10000余台,额定功率段覆盖50 - 120kW[39] 募集资金使用 - 2018年非公开募集资金总额1.95亿元,净额1.84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1.85亿元[57][58]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0亿元,净额9.89亿元,2023年累计使用9.90亿元[58][59] - 中型高档公商务车项目截至2023年末投资进度78.97%,未达预计效益[60] - 产品验证能力提升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进度106.10%,达到预计效益[60] - 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力建设项目截至2022年末投资进度97.53%,达到预计效益[60] - 偿还银行贷款项目截至2023年末投资进度100%[60] - 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截至2023年末投资进度100.04%[60] - 2018年9月17日,公司同意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5605.25万元[61] - 2018年8月27日,公司同意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4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6个月[62] - 2019年2月26日,公司同意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4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6个月[64] - 2019年10月9日,公司同意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5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6个月[65] - 2020年4月14日,公司同意继续使用45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6个月[65] - 2020年10月23日,公司同意继续使用45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6个月[67] - 2021年4月12日,公司同意继续使用4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6个月[69] - 2021年10月13日,公司同意继续使用35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6个月[71] - 2022年4月25日,公司同意继续使用3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73] 未来规划 - 2024年计划实现整车销量5000台,销售收入22.51亿元[79] 股东大会情况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5.68%,召开日期为2023年01月10日[86] -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5.70%,召开日期为2023年03月10日[86] - 2022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4.65%,召开日期为2023年06月09日[86] - 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9.00%,召开日期为2023年09月08日[86] 人员变动 - 报告期内董事、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勇因工作变动辞去相应职务,监事会主席王东生因退休辞去职务[88] - 2023年公司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如黄李平被选举为董事、聘任为总经理等[89]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相关法规完善治理结构,“三会”运作规范有效[83] - 公司第一、二大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权利,不干涉公司经营,在人员等方面与公司保持独立[85] - 公司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明确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和职责[89][90] - 部分任职人员在股东单位任职,如李卫华在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分公司任职[91] - 部分任职人员在其他单位任职,如谢振兴在江淮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任职[91]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由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核批准,独立董事津贴按相关制度执行[92] - 公司对在本公司领取薪酬的董事、监事年度薪酬按有关规定执行,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根据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执行[93] - 2023年度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薪酬合计326.57万[93] - 公司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为326.57万元[94] - 2023年董事会共召开8次会议,包括6次常规会议和2次临时会议[95]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且董事对公司有关建议被采纳[96][97] - 战略委员会于2023年4月21日召开1次会议,为公司转型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98] - 提名委员会于2023年3月2日和6月9日各召开1次会议,分别同意聘任黄李平为总经理、张应兵为副总经理、余刚为董事会秘书[98] - 审计委员会于2024年1月4日、3月14日和4月10日各召开1次会议,关注公司内控制度、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事项[98] - 监事会在报告期内的监督活动中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对监督事项无异议[99] 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1939人,其中母公司1638人,主要子公司301人[100] - 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1130人、销售人员183人、技术人员280人等[100] - 员工教育程度方面硕士及以上50人、大学本科580人、大学专科434人、大专以下学历875人[100] - 报告期公司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03] 内部控制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0.00%,营业收入占比也为100.00%[106] - 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均为0个,重要缺陷数量也均为0个[108] - 内控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非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缺陷[109] 环境保护 - 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111] - 报告期公司需遵循《环境保护税法》等多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111] - 2023年公司缴纳环保税19824.26元,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量[119] - 公司污水综合处理能力为300吨/天,污水处理站稳定运行且达标排放[115] - 公司废气治理采用活性炭过滤、四元体燃烧等系统,焊接烟尘经处理后排放[115] - 公司设置危废暂存库,所有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合规处置[115] - 公司编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每年组织演练,定期点检应急物资[117] - 公司完成2023年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制定并备案,检测未发现超标排放[118] 社会责任与承诺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作出填补回报措施相关承诺,且正常履行[124][125] - 公司致力于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多方面提升利益相关者权益[122] - 公司建立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开展主动式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122] - 公司成立“安标”专家组,邀请专家监督审核体系运营提升EHS管理水平[122] 审计机构
安凯客车(000868)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