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儒竞科技(301525) - 2023 Q4 - 年度财报
儒竞科技儒竞科技(SZ:301525)2024-04-23 20:34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2] - 公司负责人雷淮刚、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厉昊超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徐丹妮声明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2] - 公司章程为《上海儒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6] - 公司设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管理与执行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各个方面,包括物料计划、生产工艺制定、生产设备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仓储与物流管理等[42] -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03] - 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为独立董事,报告期内共召开董事会会议8次[103]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代表监事,报告期内共召开监事会6次[103] - 公司管理层在市场开发、研发投入、队伍建设、合规运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103] - 公司已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激励体系,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103] - 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04] - 公司具有独立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具备与经营相关的设备、商标、软著、专利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106] - 公司具备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未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中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107] - 公司设立了独立财务部门,建立了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108] - 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法人治理结构[108] - 公司具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和运作体系,具备独立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能力[109]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向公司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且均履行了相关承诺[109]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无任期内离任和解聘情况[112]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包括监事会换届选举,任期满离任和新任[112] - 雷淮刚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曾任上海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教师[112] - 公司2023年实际支付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共计651.44万元[121]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实行年薪制,由基础年薪和绩效工资组成[120] - 公司非独立董事薪酬实行年薪制,由基础年薪组成[119] - 公司监事按照职务领取薪酬,监事津贴标准依据股东大会决议[119]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651.44万元[122]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等[148] - 公司根据最新监管要求更新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制度及细则文件,确保治理制度符合最新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149] - 公司设有内审部,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报告期内未发现财务报告、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150]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全文披露日期为2024年04月24日,披露索引为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151]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比例均为100.00%[151]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披露日期为2024年04月24日,披露索引为中汇会审[2024]3625号[159]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董事会的自我评价报告意见一致[159] - 公司非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缺陷[159]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166]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提高透明度[166]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障资产和资金的安全[166] - 公司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持续进行生产设施的维护检修及技术改造[166] - 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等承诺相关方在报告期内履行完毕及截至报告期末尚未履行完毕的承诺事项[168] - 雷淮刚、廖原等股东所持股份的限售安排、自愿锁定股份、延长锁定期限以及股东持股及减持意向的承诺,锁定期已在原锁定期基础上自动延长6个月[168] - 上海宝思堂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等股东所持股份的限售安排、自愿锁定股份、延长锁定期限以及股东持股及减持意向的承诺,承诺期限至2026年8月29日[168] - 常州欣亿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股东所持股份的限售安排、自愿锁定股份、延长锁定期限以及股东持股及减持意向的承诺,承诺期限至2024年8月29日[169] - 雷淮刚、廖原等股东所持股份的限售安排、自愿锁定股份、延长锁定期限以及股东持股及减持意向的承诺,承诺期限自上市日至承诺事项履行完毕止[171] - 公司及持股5%以上股东赵佳生避免新增同业竞争的承诺[172]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174] - 公司董事(独立董事除外)、高级管理人员稳定股价的措施和承诺,承诺期限至2026年8月29日[175]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填补被摊薄即期回报的措施及承诺[176] - 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承诺[179]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183]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184]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91]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处罚及整改情况[192]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193]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资产或股权收购、出售的关联交易[194]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共同对外投资的关联交易[195]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关联债权债务往来[196] - 公司与存在关联关系的财务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不存在存款、贷款、授信或其他金融业务[197] - 公司控股的财务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不存在存款、贷款、授信或其他金融业务[198]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544,551,385.54元,同比下降4.28%[1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6,378,428.17元,同比增长2.39%[1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6,335,540.38元,同比下降4.35%[1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795,267.70元,同比下降66.99%[13] - 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3,951,469,491.15元,同比增长115.51%[13]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057,345,868.34元,同比增长323.34%[13]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59,694,820.33元[14] - 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425,185,197.44元[14] - 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18,163,642.81元[14] - 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41,507,724.96元[14]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8,092.52元,2022年为50,308.48元,2021年为-165,818.12元[16]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5,963,401.04元,2022年为8,181,295.02元,2021年为7,500,656.02元[16] - 2023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6,674,600.50元,2021年为186,462.32元[16] - 2023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8,185.32元,2022年为-13,956,416.57元,2021年为9,310.65元[17] - 2023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125,294.71元,2022年为478,633.52元,2021年为99,355.94元[17] - 2023年所得税影响额为2,682,760.75元,2022年为-1,211,686.54元,2021年为1,625,122.13元[17] - 2023年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27,740.51元,2022年为362,968.47元,2021年为1,307.70元[17]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0,042,887.79元,2022年为-4,397,461.48元,2021年为6,053,536.98元[17] -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58.7万辆,销量为949.5万辆,期间CAGR分别为66.5%和63.4%[21] - 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1.6%,较上年提升5.9个百分点[21] - 2023年公司销售量268.22万台,同比增长15.08%[50] - 2023年公司2023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1,044,571,802.16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7.63%[55] - 2023年公司2023年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32,284,894.84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23.80%[55] -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为22,275,741.79元,同比下降21.24%[56] - 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为27,188,799.26元,同比下降13.52%[56] - 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为-16,071,074.99元,同比下降10.08%[56]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99,663,407.91元,同比增长28.39%[56] - 2023年公司主要研发项目包括RD4系列三相36kW直流变频驱动控制系统、冷媒散热多联机变频控制系统等,均处于量产阶段[56] - 2023年公司研发项目还包括125型变频多联外机主板控制系统、RD4A2系列双交错变频驱动控制平台等,处于研发阶段[57] - 2023年公司研发项目还包括R32单相变频驱动控制系统、RD3045BU大功率变频驱动控制系统等,处于验证阶段[57] -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99,663,407.9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5%[62]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795,267.70元,同比减少66.99%[62]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956,557,648.53元,同比增加12,666.60%[62]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053,282,876.93元,同比增加1,356.35%[62]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180,965,524.05元,同比增加4,056.99%[62]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81,974,174.37元,同比增加133.09%[62] - 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8,991,349.68元,同比增加7,906.57%[62]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983,536,480.81元,同比增加1,947.27%[62]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为281人,同比增加13.77%[61]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27.20%,同比增加4.83%[61]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27.30%增加到62.69%,主要由于IPO募集资金到账[66] -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从21.28%减少到8.83%,主要由于公司加强存货管理,减少存货增加而占用的营运资金[67] - 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例从0.92%增加到3.19%,主要由于新能源汽车电子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持续投入[68] -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从3.16%减少到0%,主要由于本报告期内长期借款已全部归还[69] - 应收款项融资占总资产比例从1.82%增加到2.37%,主要由于本报告期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较期初增加[70] - 其他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1.19%减少到1.01%,主要由于上市发行费用对应进项税增加[72] - 应付票据占总资产比例从22.27%减少到9.67%,主要由于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及与优质供应商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缩短全链条采购周期并相应降低采购成本[73] - 应付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从26.90%减少到10.23%,主要由于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及与优质供应商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缩短全链条采购周期并相应降低采购成本[74] - 应付职工薪酬占总资产比例从2.54%减少到0.94%,主要由于根据本报告期实际经营情况,减少了管理层奖金[75]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例从1.40%减少到0.29%,主要由于本报告期内长期借款已全部归还[76]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14,816.95万元,超募资金总额为116,629.75万元[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金额为39,934.10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金额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