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玖康疗(00648) - 2023 - 年度财报
京玖康疗京玖康疗(HK:00648)2024-04-24 18: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益为5130万港元,2022年为3380万港元;毛利为2110万港元,2022年为1370万港元;毛利率为41.1%,2022年为40.5%;综合溢利为1250万港元,2022年亏损1920万港元[3] - 假设计划于2023年1月1日完成,2023年日常业务除税后纯利为2450万港元,2022年按相同基准计算亏损450万港元[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为5610万港元,2022年为2460万港元;负债净值为3.239亿港元,2022年为3.44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810万港元,2022年为310万港元;流动资金比率为0.15,2022年为0.07;借款总额为2.908亿港元,2022年为2.756亿港元[4] - 假设计划于2023年12月31日完成,集团资产总值为5610万港元,资产净值为21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1860万港元,负债净值为3.44亿港元[6]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450万港元,2022年为280万港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80万港元,2022年为50万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1030万港元,2022年为280万港元;现金流入净额为500万港元,2022年流出60万港元[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产生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4159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3.23861亿港元[11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为806.8万港元,应付借款及债券合共2.87557亿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合共8595.5万港元须于一年内或应要求偿还[112] - 借款及应付债券约2.62735亿港元已逾期偿还[1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的收入约为5134万港元[114] - 2023年收益为51,340千港元,2022年为33,765千港元[130] - 2023年已售货品成本为30,215千港元,2022年为20,028千港元[130] - 2023年毛利为21,125千港元,2022年为13,737千港元[130] - 2023年行政支出为15,087千港元,2022年为23,021千港元[130] - 2023年出售附属公司亏损4,725千港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130]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收益19,075千港元,2022年亏损725千港元[130]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2,940千港元,2022年为15,549千港元[130]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4,369千港元,2022年亏损16,632千港元[130]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2,511千港元,2022年亏损19,225千港元[130]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3.8港仙,2022年亏损5.9港仙[130] - 2023年非流动金融资产为20,527千港元,较2022年的4,714千港元增长335.45%[131] - 2023年存货为2,830千港元,较2022年的1,970千港元增长43.65%[131]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为7,108千港元,较2022年的1,037千港元增长585.44%[13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23,861千港元,较2022年的336,372千港元减少3.72%[131]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4,369千港元,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6,632千港元[134]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4,490千港元,较2022年的2,843千港元增加57.93%[134]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845千港元,较2022年的532千港元增加58.83%[134] - 2023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值为10,307千港元,较2022年的2,800千港元增加268.11%[134]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068千港元,较2022年末的3,096千港元增长160.59%[13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4159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3.23861亿港元[145] 股本及股份相关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26,036,828股,2022年相同;已发行股本为30.3066亿港元,2022年相同[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完成任何股本集资活动[8] - 年内无授出任何购股权,于2023年12月31日,公司概无任何尚未行使之购股[42] - 任何12个月期间,授予每名合资格参与者的购股(包括已行使及尚未行使的购股)获行使时已发行及将予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42] - 公司购股计划为期十年,根据2014年6月12日通过的一项决议案而采用[42] - 行权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期股份的收市价与紧接授出日期前五营业日股份的平均收市价中较高者[42] - 股份奖励计划为期10年,2023年未向任何人授出股份奖励,年末无根据该计划持有的股份[43] - 2023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44] - 2023年12月31日,无人士持有公司5%或以上附带表决权股本权益[46] 公司人员及组织架构变动 - 陈嘉忠先生于2023年6月23日辞任执行董事[35] - 林品卓先生于2023年2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5] - 2023年2月,先机会计师行有限公司获委任为公司核数师,应届股东大会将提呈续聘决议案[56] - 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0] - 2023年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空缺,职责由执行董事承担,董事会将继续物色合适人选[61] - 公司采纳符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的董事会多元化政策[62] - 2023年董事已阅市场更新及上市规则等材料并参加相关培训课程[65] - 2023年张卫军等多位董事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比例均为100%[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召开三次会议且成员均出席[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且成员均出席[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且成员均出席[70] - 董事会于2023年4月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72] - 公司秘书林崇谦先生年内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培训[74] - 全体董事确认2023年度已遵守规管证券交易的规定标准[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设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83] 公司合规及报告相关 - 2023年公司不知悉在重大方面不遵守相关法例及规例的情况[55] - 公司已制定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程序,董事会认为相关程序及措施有效[77] - 董事负责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上市规则披露规定编制集团综合财务报表,董事会已采纳适用会计政策并审慎应用[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计服务应付费用为港币1,000,000元,核数师本年度未提供非审计服务[79]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于2024年1月9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经特别决议修订[80] - 公司制定股东沟通程序,促进与股东有效双向沟通[81]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上市规则附录27所载指引编制,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84] - 集团与主要持份者保持密切沟通,通过多种渠道考虑其关注[85][86] - 集团年内遵守《空气污染条例》等规定,未发现违反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情况[86] - 年内,集团未发现任何严重违反与产品及服务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103] - 年内,集团并无发现任何与贪污、欺诈、洗钱及贿赂有关的违规或违法个案[105] - 年内,集团并无向慈善机构捐款(2022年:无)[106] - 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而公平地反映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并已遵照香港公司条例妥为编制[110] - 核数师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审计准则进行审计,获得的审计证据充分且适当,可为意见提供基础[111] - 核数师将收入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认为集团对收入的确认有可得证据支持[114][115] 公司业务运营及环境相关 - 按法人实体划分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分别占集团收益的7.7%及30.7%,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分别占集团采购量的33.8%及90.8%[29]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并无拥有任何可供分派之储备(2022年:无)[2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股息(2022年:无)[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作出任何慈善捐款(2022年:无)[30] - 2022年集团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6.4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29.8吨(二氧化碳当量)[87] - 集团采取减废措施,包括安排回收公司收集医疗设备包装材料等[88] - 集团制定政策监控业务运营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制定预防措施[92] - 集团制定应对极端天气措施,提高运营应变能力并保障员工安全[93] - 2023年集团耗電量为34,300千瓦時,2022年为31,400千瓦時[90] - 2023年集团用水量为22吨,2022年为18吨[91] - 2023年12月31日,男性员工占比64%,2022年为71% [98] - 2023年12月31日,女性员工占比36%,2022年为29% [98] - 2023年12月31日,20至35岁员工占比23%,2022年为24% [98] - 2023年12月31日,36至50岁员工占比36%,2022年为35% [98] - 2023年12月31日,51岁或以上员工占比41%,2022年为41% [9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22名雇员[51] 公司债务及协议情况 - 2022年7月,公司与投资者订立协议获至多800万港元贷款,该贷款于2023年12月31日全部提取;2022年10月,订立第二笔至多1000万港元贷款协议,将以股份认购方式结算[145] - 2023年12月31日,3.45亿港元债务预计支付860万 - 1040万港元计划结算代价后全部及最终解除,该计划于2023年12月生效[146] - 2024年1月,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被撤销[146] 会计准则相关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生效日期待确定[14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等多项准则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40][141]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41] 财务报表编制及会计政策 - 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若干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以港元呈列,金额约整至最接近千元[144]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报表,集团公司间交易及结余、未变现盈利编制时全抵[150] - 附属公司为公司可行使控制权的投资对象,满足三项元素时公司控制投资对象[15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率:租赁装修为20%至33.3%或以上(以租赁期较短者为准),家具、固定装置及设备、汽车、电脑设备均为10%至33.3%[158] - 集团选择不就低价值资产及租期为12个月或以下且无购买选择权的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162]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计量基准: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指报告日期后12个月内可能违约事件导致的预期信贷亏损;存续期内预期信贷亏损指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内所有可能违约事件导致的预期信贷亏损[17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累计减值亏损(如有)列账[156] - 政府补助在能合理保证符合附带条件并获取补助时确认[160] - 作为已产生开支或亏损补偿等的应收政府补助,在应收期间于损益确认并确认为其他收入[161] - 使用权资产初步按成本确认,采用成本模式计量[163] - 租赁负债按租赁开始日期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现值确认[164] - 债务工具分为摊销成本、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两个计量类别[167][168] - 非持作买卖的股权投资,集团可选择在其他全面收益中呈列投资公平值后续变动[169] - 其他债务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按存续期计算,信贷风险无显著增加则按12个月计算[173] - 集团在损益确认所有金融工具减值收益或亏损,按公平值计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