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总收入约为9.17133亿港元,较去年大幅增长19.5%[9][1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的经营利润增加约1975.5万港元至约1.44002亿港元,增幅约15.9%[10][12] - 2023年联营公司投资收益增加4667.3万港元[10][12] - 2023年集团物业公允价值净增加约1.78054亿港元[10][12] - 2023年因出售中岩泰科72%股权出现特殊损失约8800.6万港元[10][12] - 2023年公司利润大幅增加1.13112亿港元,净利润约为1.55936亿港元[10][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97.55709亿港元,总负债约为76.36412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78.3% [42][45] - 集团净流动资产约为6.4502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15倍,银行存款及现金约为5921.81万港元[43][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融资租赁应收款约为35.80931亿港元[44][47] 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 2023年大健康养老业务经营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498.3万港元[9][11] - 2023年民用爆炸品业务经营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061.2万港元[9][11] - 2023年融资租赁业务经营收入上升约2215.1万港元[9][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养老业务机构养老床位2708张,入住率80%,较2022年分别增加约29.1%和下降3%,在建床位1200张,康复及护理病床300张,平均使用率94%,较去年上升10%[14][17] - 2023年养老业务营业收入约1.57441亿港元,同比增加28.6%,营业亏损约1085.4万港元,同比减少25.8%,预计2024年业绩进一步改善[16][18] - 2023年融资租赁业务与73家国企及优质企业交易,其中大湾区29家,其他地区44家,约55家属环保行业,营业收入约3.52636亿港元,同比增加约6.7%,环保行业客户营收占比约62%[19][21] - 2023年融资租赁业务因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约1394.8万港元,经营利润约1.18311亿港元,同比倒退7.2%[20][22] - 大数据业务受政府财政约束和市场波动影响需求总体萎缩,但公司积极探索投资和并购机会[24] - 公司收购广东新瑞智安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以拓展大数据业务,实现全产业链发展[25] - 民用爆炸品业务营业收入约为2.657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加36.2%,经营利润约为3874.4万港元,同比增加226.1%[30][32] - 物业和产业园投资建成约39.87万平方米,产业园区一期、二期出租率分别下降10%及11%至约83%及约42%,营业收入约为9571万港元,同比增加约16.3%,经营利润约为1.79187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63.6倍[31][33] - 其他物业租金收入约为961.7万港元,同比减少6.6%,中控股大厦入住率从93.0%略降至约92.4%[36] - 酒店业务前三个季度入住率从约24.67%大幅反弹至约67.2%,平均房价同比增加约5.4%,营业收入约为1499.8万港元,同比飙升54.1%,经营亏损同比收窄76.9%至约173.4万港元[37] - 南海长海电力运营利润约为1.72753亿港元,贡献利润约为5140万港元,同比大幅增加约9.9倍[38] - 桂林观光酒店2023年前9个月平均入住率从去年全年的24.67%大幅回升至67.2%,平均房价比去年全年上升5.4% [40] - 桂林观光酒店2023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4.1%,至约1499.8万港元,经营亏损大幅收窄76.9%,至约173.4万港元[40] - 长海发电有限公司为集团提供盈利贡献约5140万港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约9.9倍[41] - 本年度营业收入约为2098.1万港元,同比大幅增加60.8%,经营利润约为109.2万港元,同比大幅减少85.9%[26][28] 业务发展成果与荣誉 - 康复医院于2023年搬迁至康养大楼并运营,6月与南海区人民医院建立医养联合体,11月被评为“广东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5][18] - 公司与香港头部护理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康养业务互通奠定基础[15][18] - 本年度累计标识企业注册量达2462家,标识注册量超80亿,标识解析量超13亿次,提交4项发明专利授权申请,其中3项已获取专利[26][28] - 公司上榜“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位列第132名,并受邀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区级行业政策编制[26][28] 业务战略规划 - 公司坚持战略导向,构建“1+X”产业体系,以大健康养老业务为主业方向,科技、融资租赁、民爆业务为战略支撑[53][56] - 大健康养老业务将扩大养老设施建设,增加机构养老病床,拓展轻资产受托运营,走向大湾区[54][56] - 大数据业务将扩大市场规模,落实投资并购,推动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5][57] - 融资租赁业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环保专业化融资租赁公司,优化资金管理,争取AA评级和A类监管评级[59][62] - 民用爆炸品业务开展清洁能源技术改造,完成混装产能释放条件建设,开展经营合作[60][62] - 公司将积极开展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或项目的投资并购[61][63] 公司治理架构与人员变动 - 公司重视企业管治,采用《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2023年全年遵守该守则[65][66][69] - 公司管治架构包括董事会及四个委员会,董事会书面订明各委员会职权范围[68][71]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75] - 2023年4月1日起,黄志和、王欣、程卫东因工作调整辞任执行董事,继续担任副总裁;2024年2月1日,王欣辞任副总裁[73][75] - 2023年6月28日,邓宏平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彭新育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74][75][76] - 2023年6月28日,股东批准选举史旭光为非执行董事、林俊贤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史旭光任战略委员会成员,林俊贤任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77][82] - 董事有足够时间处理集团事务,每年披露任职情况,董事会认为董事组成符合上市规则要求[78][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集团带来多元化经验和专业知识,保障所有股东权益[79][82] - 按公司细则,每年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需轮值退任,每位董事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80] - 每年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轮值告退,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83] - 董事会主要负责建立集团发展方向等,每年至少召开四次定期会议[86][87][90] - 2023年董事会共召开八次会议,各董事出席率均为100%[92][93] - 董事会已采纳有效机制确保获独立意见及建议,每年审查机制执行和有效性[94][95][97][103] - 董事长负责董事会运作,总裁负责集团运营,职责明确划分[98] - 新任命董事获必要入职培训和信息,公司秘书等会更新规则要求[101] - 每月向董事更新公司业绩和状况以助履职[102] - 2023年公司董事会主席为何向明,总裁为符伟强,两者职责明确区分[104] - 所有新委任董事获提供就任需知及资料,董事获每月更新公司表现及状况资料[105][106] - 全体董事在2023年参与持续专业发展以更新知识技能[107][108][111] - 全体董事在2023年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9][11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召开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10][111][113][114][115] - 2023年6月28日邓宏平退任审核委员会成员,林俊贤获委任为成员[116][119] - 审核委员会2023年工作包括审阅财务报表、业绩公告等多项内容[117][119]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两名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召开三次会议[118][119][120][121] - 薪酬委员会成员2023年出席率均为100%[122] - 薪酬委员会主要负责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并提建议[118][120] - 邓宏平于2023年6月28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提名委员会相关职务,同日林俊贤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两委员会成员[123][128][133][136] - 薪酬委员会年内检讨新董事薪酬、考虑绩效奖金等工作,确保无人自行厘定薪酬[124][128] - 集团2013年4月26日采纳的10年期购股期权计划于2023年4月26日到期[125][129] - 董事酬金按2024年1月18日股东批准办法,参考职能、责任和业绩厘定[126][129] - 提名委员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召开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多为100%[127][130][132][133] - 提名委员会年内提名新董事、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多项工作[134][13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上市规则,陈国伟、彭新育、林俊贤任期分别至2025年6月30日、2024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135][136] - 董事会采纳提名政策,明确董事选拔标准和程序[137][139] - 公司2013年采纳、2023年1月1日修订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设机制确保执行[138][139] - 战略委员会于2023年3月30日设立,2023年未举行会议[146][149] - 提名委员会定期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必要时物色推荐董事人选,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40] - 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认为无需即时订立计量目标,且相关政策适当有效[141][142][147] 公司人员结构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302名雇员,其中女性740名,男性562名,女性与男性比约1.32:1[144][1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成员由6名男性成员及1名女性成员组成[143][147]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已采纳无预定派息率的股息政策,审议股息时会考虑集团预期财务表现等多方面因素[145][148]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以清晰架构等促进业务风险管理[150][155] - 集团成立由董事会等组成的风险管理架构,董事会负责监督相关系统设计等[151][156] - 集团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管理层至少每年识别评估风险并制定缓解计划[152][156] - 公司采纳反贪污和举报政策,集团设内部审核职能协助监督并汇报缺陷[153][154][156] - 风险管理和内部审核报告至少每年提交审核委员会复核并最终提交董事会审批,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157][158][162] 公司名称与章程变更 - 公司于2023年6月28日股东大会上采纳新细则,取代现有细则,自该日起生效,新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已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65][166][172] - 2024年1月18日公司名称由“China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改为“Hing Yip Holdings Limited”,中文第二名“兴业控股有限公司”取代“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新名称记入百慕达公司注册处登记册[167][173] - 2024年1月31日香港公司注册处确认公司新英文名及中文名在港注册[168][173] - 2024年2月9日上午9时起,股份于联交所买卖英文简称改为“HING YIP HLDGS”,中文简称改为“兴业控股”,股份代号“00132”不变,2月6日起公司网址变更[169][174] 审计与服务费用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审计费用约19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主要为申报会计师服务)约120.5万港元[1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费用约为港币190万元,非审核服务费用约为港币120.5万元[182] 信息披露与股东沟通 - 公司制定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合理可行范围内尽快向公众披露消息,确保消息保密,公告资料无虚假误导性[159][163] - 公司秘书为罗泰安先生,由外部秘书服务机构委任,年内已遵守上市规则培训规定[160][164] - 董事会制定股东沟通政策,通过股东大会等与股东保持沟通,鼓励股东参会[179][180] - 2023年6月28日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回答股东问题,公司指定分股过户处担任监票员,按规定公布投票结果[181] - 董事会于2012年采纳股东通讯政策,年内检讨认为其对促进公司与股东沟通仍有效[184][186]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且有投票权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85][187] - 除获董事会推荐或会中退任董事外,提名参选董事的通告须在股东大会指定日期至少7日前提交[186][188][189][192] - 持有公司附带有投票权缴足股本不少于二十分之一(5%)的登记股东,或不少于100名登记股东可向公司书面提要求[190][193] - 要求通知决议案的呈请须在大会举行前不少于六周递交,其他呈请须在大会前不少于一周递交[191][193] 年报相关信息 -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经审计财务报表[195] - 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主要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