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icon
搜索文档
兴业控股(00132.HK)7月11日收盘上涨21.15%,成交4289港元
金融界· 2025-07-11 16:25
市场表现 - 7月11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 46%报24139 57点 兴业控股(00132 HK)股价上涨21 15%至0 315港元/股 成交量1 4万股 成交额4289港元 振幅37 69% [1] - 最近一个月兴业控股累计下跌1 52% 年内累计跌幅26 14%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19 78%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 公司营业总收入7 4亿元 同比减少2 73% 归母净利润5622 64万元 同比增长125 46% [1] - 毛利率42 98% 资产负债率75 45% [1] 行业估值 - 综合企业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3 58倍 行业中值-0 37倍 兴业控股市盈率7 33倍 行业排名第6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金山能源(00663 HK)1 33倍 天津发展(00882 HK)4 7倍 中信股份(00267 HK)5 13倍 上海实业控股(00363 HK)5 38倍 祈福生活服务(03686 HK)5 4倍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物业发展及投资 酒店经营及投资控股 已终止板材业务 全面转向商业地产 酒店地产 产业载体 旅游地产和健康休闲养老地产 [2] - 战略方向为强化酒店管理业务 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拓展房地产物业管理及健康休闲养老服务业 [2]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收入减少2246.1万港元至约79896.2万港元,较去年微降2.7%[9][1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综合结果由亏转盈,较上一年增加约10588.4万港元,大幅增加约455.4%[10][13] - 广东中岩泰科建设有限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盈利4136.6万港元,综合其他因素后公司利润减少3193.7万港元,净利润约12399.9万港元[10][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74.8441亿港元(2023年:约97.55709亿港元),总负债约56.47165亿港元(2023年:约76.36412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75.5%(2023年:78.3%)[36][38] - 2024年底集团净资产约18.37245亿港元(2023年:约21.19297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每股约62.53仙(2023年:约57.23仙)[36][38] - 2024年底集团净流动资产约7.41909亿港元(2023年:约6.4502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42倍(2023年:1.15倍)[36][38] - 2024年底银行存款及现金约7.17173亿港元(2023年:约5.92181亿港元)[36][3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自用及投资物业等账面价值约42.59921亿港元,已抵押融资租赁应收款约37.88252亿港元(2023年:账面价值约45.48702亿港元,已抵押约35.80931亿港元)[37][39] - 2024年投资物业重估盈余为港币0元,2023年为港币2.09212亿元[184][1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现金及/或实物分派的储备为港币1.63158亿元[193][197] 各业务线经营收入及利润变化 - 2024年公司大健康养老业务经营收入较上一年增加约4541.7万港元,融资租赁业务增加约1538.9万港元,民用炸药业务减少约7088.2万港元[9][12] - 大健康养老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约2.02858亿港元,同比增长28.8%,经营利润约957.7万港元,同比增长188.2%[15][17] - 科技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约1412.4万港元,同比减少32.7%,由去年经营利润约109.2万港元转为亏损约140万港元,下降约249.2万港元,下降228.2%[20][21] - 融资租赁业务2024年与81家企业交易,其中大湾区26家,其他地区55家,约66家属环保行业,营业收入约3.6802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4.4%,环保行业客户营业收入占比约68.5%[23][24] - 2024年融资租赁业务经营利润约1.6259亿港元,同比增加37.4%,本年度注册资本扩大至人民币11亿元[25][27] - 民用爆破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约1.94868亿港元,同比减少26.7%,经营利润约259.25万港元,同比下降33.1%[26] - 民用炸药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减少26.7%至约1.94868亿港元,经营利润下降33.1%至约2592.5万港元[28] - 2023年12月6日公司签订协议出售中岩泰科72%股权,2024年1月18日通过,该业务利润贡献减少约1.37821亿港元至约4136.6万港元,降幅76.9%[29][33] - 其他物业总租金收入下跌约20.5%至约764.7万港元,中控大厦出租率由约92.40%下调至约80.0%,香港物业2023年底出租,本年度租金收入60万港元[30][33] - 桂林观光酒店2023年10月转型,营业额收缩至1144万港元,减少约23.7%,减幅约355.8万港元,利润由亏转盈,增加420.8%至556.2万港元[31][34] - 长海电厂2024年录得利润约1.35875亿港元,为集团提供盈利贡献约4033.5万港元,比上年度减少21.5%[32][35] 大健康养老业务床位情况 - 2024年10月公司老年公寓开业,新增700张养老床位[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3425张养老床位,较去年增加717张,同比增加约26.5%[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养老床位 occupancy rate约61.1%(不包括年末新增700张床位时 occupancy rate约76.8%)[14] - 公司有500张养老床位在建,建成后总数将达3925张[14] - 公司有455张医疗护理床位, occupancy rate高达74.2%[14] - 2024年10月老年公寓开业,增加养老床位700张,截至2024年底有养老床位3425张,同比增加717张,增加约26.5%,入住率约61.1%(撇除年底增加的700张床位入住率约76.8%),在建养老床位500张[16] 科技业务相关数据 - 工业互联网标识累计标识企业注册量达2680家,标识注册量超91亿,标识解析量超15亿次[19][21] 公司未来业务规划 - 公司大健康养老业务争取2025年末养老床位达5000张[44][46] - 2025年3月桃苑大健康加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44][46] - 公司科技业务以完成并购优质项目为目标[45][47] - 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择机在公开市场发债降低资金成本[48][50] - 公司民用炸药业务推动华信爆破升一级资质[49][50]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采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为企业管治守则[53][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53][56] - 公司愿景是成为一流的科技康养服务提供商[54][57] - 公司管治架构包括董事会及旗下审核、薪酬、提名、战略四个委员会[55][58] - 2024年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9]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2] - 每次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轮值告退,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64][67] - 董事会每年最少召开4次定期会议,约每季度一次,2024年共召开9次会议[73][74] - 2024年董事出席率均为100%,何向明、符伟强、史旭光、陈国伟、彭新育、林俊贤9/9,游广武3/3[74][75] - 董事会负责建立集团发展方向、制定目标和业务计划、审批重大事项等,以增加股东价值[66][69] - 公司制定保留事项表,董事会定期检讨安排以符合公司需要[70] - 董事会履行企业管治职责,包括制定检讨政策、监察培训、合规等[71][76] - 董事会采用机制确保独立意见,每年审查机制有效性[77][7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董事会提供独立意见,保障股东和公司利益[61][63][78] - 董事长负责董事会运作,总裁负责集团运营,职责明确[80] - 2024年公司主席为何向明先生,总裁为符伟强先生,两者职责明确区分[84] - 全体董事在2024年参与持续专业发展以更新知识技能[88][89][93]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90][9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召开四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5][96][97][98]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工作包括审阅2023年审计财报、2024年中期报告等多项事宜[98][100]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两名执行董事组成[99][101] - 2024年薪酬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102] - 董事会已采纳有效机制确保获独立意见建议,并每年审查机制执行和有效性[82][83] - 新委任董事获必要就任资料,公司秘书和核数师代表为董事提供监管规定更新[87][92] - 董事获公司表现及状况的每月更新资料以履行职务[88][93] - 薪酬委员会举行会议3次,彭新育、何向明等董事出席率均为100%[103] - 提名委员会由2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举行会议1次,何向明、符伟强等董事出席率均为100%[106][113] - 陈国伟、彭新育任期至2026年6月30日,林俊贤任期至2025年6月30日[114][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5名男性成员和1名女性成员[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232名员工,其中女性719人,男性513人,男女比例约为1.4:1[122] - 薪酬政策以员工职责、资历及工作表现确定酬金,董事酬金参考职能责任和公司业绩[104][105][108] - 提名政策规定了董事选拔标准和委任程序,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16][117] - 公司采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负责审查评估董事会组成[118] - 薪酬委员会年内考虑高管转非管理办法和绩效管理制度修订,审阅绩效结果和奖金派发[103][107] - 提名委员会年内检讨董事会架构,建议重选退任董事,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113][115] - 股息政策无预定派息率,董事会审议股息时会考虑多因素且会不时检讨[123][126]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5名男性和1名女性成员组成,公司将考虑提升性别多元化[12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232名雇员,其中女性719名,男性513名,男女比约1.4:1[125] - 战略委员会于2023年3月30日设立,2024年举行了一次会议[127][133] - 集团已成立由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及管理层组成的风险管理架构[129][134] - 集团制定并采纳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管理层至少每年识别、评估和排序风险[130][134] - 公司采纳反贪污政策和举报政策[131][134] - 集团设有内部审核职能,发现严重缺失会及时汇报[132][135] - 风险管理报告和内部审核报告至少每年提交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136][140] - 公司采纳内幕信息披露政策,确保信息保密和准确披露[137] 公司名称及相关信息变更 - 公司名称于2024年1月18日由“China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更改为“Hing Yip Holdings Limited”,中文第二名“兴业控股有限公司”取代“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144][148] - 2024年1月31日,公司新英文名“兴益控股有限公司”和新中文名“兴益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145][148] - 2024年2月9日上午9时起,公司股份英文简称改为“HING YIP HLDGS”,中文简称改为“兴业控股”,股份代号“00132”不变[146][149] - 2024年2月6日起,公司网址由“http://chinainvestments.tonghaiir.com”改为“http://hingyiphk.quamhkir.com”[146][149] 公司费用及股东会议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费用约为港币1,040,000元,非审核服务费约为港币0元[151][155] - 2024年6月26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1月18日举行两次股东特别大会,9月26日举行一次股东特别大会[154][157] - 董事会于2012年制定股东通讯政策,年内审核认为该政策仍有效[158] - 持有公司不少于十分之一有表决权已缴足股本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59] - 持有公司附帶投票權繳足股本不少於二十分之一(5%)的登記股東,或不少於100名登記股東可提書面要求[165][168] - 要求通知決議案的呈請須在大會前不少於六周遞交,其他呈請須在大會前不少於一周遞交[166][168] 公司年报及报表相关 - 董事會呈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年報及經審核財務報表[169][175] - 公司為投資控股公司,主要附屬公司業務載於財務報表附註43[170][176] - 集團本年度業務審視和未來發展討論載於年報第4至13頁主席報告書[171][177] - 以財務指標分析集團本年度表現載於年報第4至13頁主席報告書[172][177] - 2024年12月31日後至年報日期重大事件載於財務報表附註44[172][177] - 集團金融風險管理政策及常規載於財務報表附註5[173][179]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載於年報第46至89頁[181] - 2024年度业绩载于年报第100至101页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183][188] - 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8,主要物业详情在年报第258至260页[190][194] - 公司本年度股本变动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33,年内未买卖或赎回上市证券[191][195] - 集团及公司年内储备变动详情载于第1
毛利率近50%,600132,年度现金分红比例104.21%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02 21:41
文章核心观点 重庆啤酒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全年业绩良好,产品结构优化,在战略指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利润分配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报表期末未分配利润为9.96亿元 [1]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90元(含税),合计分配现金红利4.36亿元(含税) [1] - 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11.62亿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104.21%,占期末母公司报表中未分配利润的116.67% [1]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6.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22亿元,啤酒业务毛利率达49.71% [1] - 2024年公司全年啤酒销量达297.49万千升,高档产品(8元及以上)销量为145.72万千升,同比增长1.37%,占比提升至48.9% [1] - 公司在非现饮渠道持续发力,罐装产品占比提升至26%,比2023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 [1] 品牌组合 - 公司拥有“本地品牌+国际品牌”的强大品牌组合,本地品牌有“重庆”“乌苏”等,国际品牌有“嘉士伯”“乐堡”等 [2] 发展战略 - 2024年公司在“嘉速扬帆”战略指引下,通过产品、营销、研发等方面创新引领,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配合供应链提效等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 [2]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1:5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798,962千港元,较2023年的821,423千港元有所下降[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343,399千港元,较2023年的316,097千港元有所增长[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盈利为134,444千港元,较2023年的13,750千港元大幅增长[3] - 2024年公司本年度盈利为123,999千港元,较2023年的155,936千港元有所下降[3] - 2024年公司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112,916千港元,较2023年的65,124千港元有所增长[4]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港幣3.55仙,较2023年的港幣1.57仙有所增长[4]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4,978,583千港元,较2023年的4,800,403千港元有所增长[5]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2,505,827千港元,较2023年的2,182,497千港元有所增长[5]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为1,763,918千港元,较2023年的2,502,723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为1,837,245千港元,较2023年的2,119,297千港元有所下降[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资产总计7,484,410千港元,2023年为6,982,900千港元[20]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负债总计5,647,165千港元,2023年为5,828,851千港元[22] - 2024年除税前盈利134,444千港元,2023年为13,750千港元;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盈利82,633千港元,2023年亏损23,251千港元[18]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1,893千港元,2023年为7,822千港元[23] - 2024年财务支出为78,427千港元,2023年为65,838千港元[23] - 2024年税项开支为51,811千港元,2023年为37,001千港元[24]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盈利41,366千港元,2023年为179,187千港元[27]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约60,717,000港元计算,2023年为约26,930,000港元[31] - 2024年年度盈利归属公司拥有人60,717,000港元,2023年为26,930,000港元[32]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盈利归属公司拥有人42,257,000港元,2023年为122,566,000港元[3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1.08港仙,2023年亏损5.59港仙;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2.47港仙,2023年为7.16港仙;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总基本盈利3.55港仙,2023年为1.57港仙[34] - 2024年度集团总收入约7.99亿港元,同比微降2.7%,减少2246.1万港元[46] - 2024年度集团综合持续经营业务盈利增加约1.06亿港元,大幅增加约455%,净利润约1.24亿港元[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74.8441亿港元,总负债约56.47165亿港元,资产负债率75.5%,资产净值约18.37245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每股约62.53仙,净流动资产约7.4190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1.42倍,银行存款及现金约7.17173亿港元[56] - 预计人民币兑港元升值或贬值5%,影响本年度盈利增加或递减约139.1万港元,去年汇兑损失约309.1万港元,本年度汇兑收益约213.4万港元[5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大健康养老业务收入202,858千港元,2023年为157,441千港元;2024年业绩9,577千港元,2023年亏损10,854千港元[18] - 2024年大数据业务收入14,124千港元,2023年为20,981千港元;2024年亏损1,400千港元,2023年业绩1,092千港元[18] - 2024年融资租赁业务收入368,025千港元,2023年为352,636千港元;2024年业绩162,590千港元,2023年为118,311千港元[18] - 2024年民用爆炸品业务收入194,868千港元,2023年为265,750千港元;2024年业绩25,925千港元,2023年为38,744千港元[18] - 2024年物业投资收入7,647千港元,2023年为9,617千港元;2024年亏损8,400千港元,2023年亏损1,557千港元[18] - 2024年酒店业务收入11,440千港元,2023年为14,998千港元;2024年业绩5,562千港元,2023年亏损1,734千港元[18] - 截至2024年底,养老床位3425张,同比增加约26%,入住率约61.1%,在建500张[48] - 2024年度大健康养老业务营业收入约2.03亿港元,同比增加28.8%,经营利润约957.7万港元,同比增加188.2%[49] - 2024年度科技业务营业收入约1412.4万港元,同比减少32.7%,由盈转亏约140万港元,下降228.2%[50] - 2024年度融资租赁业务注册资本扩大至11亿元人民币,利润增加37.4%至约1.63亿港元[51] - 2024年度民用炸药业务营业收入约1.95亿港元,减少26.7%,经营利润约2592.5万港元,下降33.1%[52] - 2024年度桂林观光酒店营业额1144万港元,减少约23.7%,利润由亏转盈,增加420.8%至556.2万港元[54] - 长海电厂本年利润约1.35875亿港元,为集团盈利贡献约4033.5万港元,较去年减少21.5%[55] 应收应付款及信贷期相关 - 2024年融资租赁应收款流动部分为1,254,955,000港元,非流动部分为3,301,054,000港元,总计4,556,009,000港元;2023年分别为1,424,881,000港元、3,191,960,000港元、4,616,841,000港元[34] - 集团给予客户平均90日的信贷期[35] - 2024年应收账款85,148,000港元,其他应收款项54,488,000港元,总计139,636,000港元;2023年分别为86,996,000港元、64,903,000港元、151,899,000港元[36] - 供应商授予集团的信贷期介于30日至90日[37] - 2024年应付账款18,478,000港元,其他应付款项197,160,000港元,总计215,638,000港元;2023年分别为27,042,000港元、184,169,000港元、211,211,000港元[38] 2025年业务交易相关 - 2025年1 - 3月,绿金租赁多笔融资租赁交易,涉及总代价约人民币445,000,000元(相当于约港币477,735,000元)[40][41][42][43] - 2025年3月13日,绿金租赁分别以3000万元人民币(约3222万港元)和2200万元人民币(约2362.8万港元)订立融资租赁协议[44] - 2025年3月14日,买方以5443.53万元人民币(约5846.4万港元)购买目标公司51%股权[44] 股息派发相关 - 2024年已派特别股息约7,192,000港元,建议派末期股息约9,932,000港元[30] - 2024年6月26日股东大会批准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42港仙,合共约719.2万港元[6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58港仙,待股东批准后于2025年7月31日派付[63] 股份过户登记相关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资格,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未登记人士需在2025年6月20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64] - 为确定收取2024年度拟派末期股息资格,公司于2025年7月7日至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未登记人士需在2025年7月4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65]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 - 集团争取2025年末养老床位达到5000张[59] - 2025年3月桃苑大健康加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59] - 集团员工总数约1232人,较2023年的1302人减少[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股份[6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遵守所有守则条文[67]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在2024年度遵守规定[68]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事宜[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布中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数字经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但该工作不构成保证委聘[70] - 公布日期,董事会有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0] 其他财务相关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与2023年相同[25] - 2024年核数师审计服务酬金为1,040千港元,2023年为1,900千港元[29] - 2024年投资物业总租金收入为19,087千港元,2023年为9,617千港元[29] - 2024年和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均为1,712,329,142股[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融资租赁应收款约37.88252亿港元,作为银行借款抵押品[57]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6 20:12
业务经营情况 - 本集團堅持戰略引領發展新動能孕育壯大,不斷推出新舉措塑造發展新動[7] - 大健康養老業務經營收入持續大幅增長,同比增加約港幣23,202,000元[7] - 民用炸藥業務持續加大重點區域市場開拓力度,通過產能調配優化,帶動公司業績輕微增長[7] - 融資租賃業務不斷持續深耕國內領先的環保業務及市政環保行業細分領域,經營收入得以上升約港幣16,052,000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總收入錄得長足增加至約港幣411,025,000元,比去年增長12.2%[7] - 各主要板塊在經營下業績穩步向好,綜合各持續經營業務之經營利潤合共增加了約港幣34,593,000元至約港幣111,399,000元,增幅約45%[8] - 本集團在南海區擁有2,708張機構養老床位,同比增加約23%,入住率達88%[9] - 本集團擁有461張醫療護理床位,同比增加約54%,入住率高達72%[9] - 本集團在建養老床位1,200張,建成後合共擁有養老床位3,908張,為佛山在營床位數最多的企業[9] - 大健康養老業務經營收入大幅增長31.5%,扭虧為盈,經營利潤增加264%[10] - 融資租賃業務利潤增加23.5%至約8760.9萬港元[11] 工業互聯網業務 - 工業互聯網標識方面累計標識企業注冊量達2535家,標識注冊量超91億,標識解析量超15億次[13][14] - 政企合作業務拓展取得佛山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評測項目[15] 資產處置 - 出售附屬公司廣東中岩泰科建設有限公司72%股權獲得特殊收益約港幣49,028,000元[8] - 出售中岩泰科72%股權帶來特殊收益約4902.8萬港元[18] 物業租賃業務 - 中控大廈出租率下調至81.9%,總租金收入下跌26.8%[19] - 酒店業務轉為整體出租模式,營業額下降10.6%,但利潤由虧轉盈增加273.9%[19] 清潔能源業務 - 由於清潔燃料比例增加導致銷售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加上銷售單價下調但電力銷量增加,使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相約,錄得利潤約港幣88,479,000元[22] 財務狀況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總資產約為港幣7,749,326,000元,總負債約為港幣5,926,700,000元,資產負債比率為76.5%[23] - 本集團的淨流動資產約為港幣117,028,000元,流動比率約為1.04倍[23] - 本集團已取得足夠銀行授信額度並正在增加更多融資渠道,同時延長了可換股債券的到期日[23] - 本集團的銀行存款及現金約為港幣1,102,877,000元,足以應付未來營運及新項目發展的資金需求[23] - 本集團的自用及投資物業、銀行存款、聯營股權及融資租賃應收款等資產合計約港幣4,390,565,000元,其中約港幣3,864,346,000元已抵押予銀行[24] -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本集團的收支有一定影響,預計人民幣兌港幣升值或貶值5%將影響本年度盈利增加或減少約港幣12,944,000元[24] - 由於美元及港幣利率高企、中國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等因素,人民幣兌美元及港幣短期內仍存在貶值壓力,導致本集團錄得匯兌損失約港幣4,605,000元[24,25] 未來展望 - 將繼續擴大養老設施建設,養老公寓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27] - 將與省內外多個意向項目積極對接洽談,為實現5,000個床位奠定基礎[27] - 將積極跟進投資香港機構養老業務,拓展港澳老人北上養老業務[27] - 將繼續加強科技子戰略研究,聚焦工業互聯網和大健康科技方向[28] - 將繼續優化融資租賃業務,提升評級和融資條件,加強風險管控[29] - 將加大民用炸藥業務的爆破業務拓展力度,實現包裝炸藥和混裝炸藥生產並行[31] - 將完成清潔能源熱能綜合利用供熱技術改造,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31] - 將推動運輸業務轉型,以合作投資成立新的危化品運輸公司[31] 股東及管理層情況 - 董事何向明持有本公司1,441,000股普通股,約占總股本的0.08%[1] - 主要股東國興中業(香港)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1,441,439,842股股份及相關股份,約佔總已發行股本的84.18%[2][3] - 主要股東廣東南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國興中業(香港)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1,441,439,842股股份及相關股份,約佔總已發行股本的84.18%[2][3] - 彭新育先生與本公司之聘用任期延長至二零二六年六月三十日[44] - 陳國偉先生與本公司之聘用任期延長至二零二六年六月三十日[44] 融資租賃業務 - 本集團以環保行業為主要目標客戶,包括污水處理、垃圾焚燒處理、新能源發電、熱電聯產等[46] - 本集團與77家國有企業及其他優質企業進行交易,其中61家屬於環保行業[46] - 本集團錄得營業收入約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9:32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与盈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411,02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66,229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本期盈利107,1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1,237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411,02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66,229千港元,同比增长12.23%[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的销售收益总计4.11025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3.66229亿港元增长12.23%[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入约达港币4.11亿元,比去年增长12.2%[52] 每股盈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持续经营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为3.68港仙,2023年同期为0.52港仙[2] 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948,91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00,403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800,41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55,306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17,0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45,022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060,3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0,032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总分部资产6,034,23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793,885千港元,增长4.15%[13]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7,749,32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755,709千港元,下降20.57%[13] - 2024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合同应收最低租赁付款现值494165.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2499.4万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已抵押融资租赁应收款约386434.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8093.1万港元[3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收按金21678.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496.6万港元[37] - 2024年报告期末有八笔账面价值约6156.9万港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已逾期,2023年为约6465万港元[37] - 公司给予客户平均90日信贷期,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66,49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6,996千港元[38]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为90,42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4,903千港元,其中包含可抵扣增值税、融资租赁应收利息等[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资产约77.49326亿港元,总负债约59.267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76.5%,资产净值约18.22626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每股约61.92仙[60] - 集团净流动资产约1170.28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04倍,银行存款及现金约11.02877亿港元[6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融资租赁应收款约38.6434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5.80931亿港元[61] 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683,38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02,723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243,31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26,128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总分部负债4,691,13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20,453千港元,增长3.77%[14]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负债5,926,7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36,412千港元,下降22.39%[14] - 公司授予供应商信贷期介乎30日至90日,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150,60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4,169千港元[41]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为163,40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1,211千港元[41]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9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1千港元,期初为121千港元,期内减少131千港元,增加113千港元,汇兑差额为 - 6千港元[42][43]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股息为7,19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0[42] - 2024年6月30日已收客户租赁按金为7,34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934千港元[42] - 2024年6月30日来自融资租赁的预收款项为31,40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872千港元[42] - 集团将本金金额为1662.32万港元的尚未偿还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延长三年至2027年10月13日[60] 其他全面开支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扣除所得税)为62,87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6,252千港元[2]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融资租赁收入189,0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73,031千港元,同比增长9.28%[11] - 2024年上半年民用爆炸品业务收入111,72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236千港元,同比增长9.28%[11] - 2024年上半年大健康养老业务收入96,89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3,695千港元,同比增长31.48%[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大健康养老业务营业收入约港币9689.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5%[53] - 民用爆炸品业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收入增加9.3%至约1.1172亿港元,经营利润增加106.9%至约2199.2万港元[56] - 大数据业务工业互联网标识累计标识企业注册量达2535家,标识注册量超91亿,标识解析量超15亿次,本期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7.2%至约308.2万港元,经营亏损同比增加16.2倍至约529.7万港元[55] - 物业和产业园投资出售中岩泰科72%股权带来特殊收益约4902.8万港元,中控大厦总租金收入同比下跌26.8%至约363.3万港元,出租率由93.0%下调至约81.9%,香港物业本期租金收入30万港元[57] - 酒店业务自2023年10月转型后,营业额同比减少约10.6%,减幅约78.2万港元,本期利润由亏转盈,增加273.9%至257.2万港元[58] 除税前盈利与本期盈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盈利134,07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1,522千港元,同比增长117.93%[11] - 2024年上半年本期盈利114,7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1,538千港元,同比增长176.36%[11] - 各持续经营业务经营利润增加约港币3459.3万元至约港币1.11亿元,增幅约45%[52] - 本年度净利润大幅增加港币5589.6万元,录得净利润约港币1.07亿元[52] - 集团拥有人应占本期盈利约6294.2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889.3万港元[33] 资产折旧、摊销及相关费用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总计37.5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6.5万港元增长476.92%[15][1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1468.5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672万港元下降12.17%[15][1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总计6171.1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4241万港元增长45.51%[15][16] - 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之亏损总计99.1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9.4万港元增长954.26%[15][1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租赁应收款之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649.2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635.4万港元增长2.17%[15][16] - 2024年上半年审计服务核数师酬金60万港元,2023年为8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核数师酬金均为20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37.5万港元,2023年为6.5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130.8万港元,2023年为36.7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491.5万港元,2023年为463.9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计入销售及财务成本的来自融资租赁的借款成本7940.3万港元,2023年为8660.4万港元[31] 财务支出与所得税开支情况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支出总计3924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896.1万港元增长35.5%[19]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计1927.8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998.4万港元下降3.53%[20]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但符合条件实体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计算,公司无香港应课税溢利未提拨准备[20][21]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支出1200.5万港元,2023年为4012.4万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支出经扣除资本化利息后约1239.6万港元,2023年约4519.9万港元[26] 业务亏损与盈利变化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产业园及物业发展业务亏损766.3万港元,2023年盈利962.8万港元[22][25] - 2024年上半年T - BOX®业务无盈利或亏损,2023年盈利7.1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766.3万港元,2023年盈利969.9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1606万港元,2023年为4804.7万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789.7万港元,2023年为2342万港元[25] 出售股权情况 - 2024年3月1日完成出售中岩泰科72%股权,代价约10.63亿港元[22][23] - 2023年12月6日出售中岩泰科72%股权,最终代价约为1,057,533千港元,出售附属公司盈利为49,028千港元[47]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564,591千港元[48]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373.3万港元,2023年现金流出净额804.9万港元[28] 可供出售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持有可供出售资产1972.887万港元,持有可供出售负债1807.561万港元[30] 融资租赁业务情况 - 2024年7月3日至8月22日,绿金租赁签订多笔融资租赁协议,涉及供暖、污水、供水、餐厨处理等设备设施,总代价约人民币32亿元(约合港币34.47亿元)[49][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融资租赁业务利润增加23.5%至约港币8760.9万元[54] - 2024年7月31日,绿金租赁接管相关抵押物资产,抵偿未偿还本金和利息约人民币3.62亿元[50] 养老业务床位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机构养老床位达2708张,同比增加约23%,入住率达88%[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医疗护理床位461张,同比增加约54%,入住率达72%[53] 联营公司投资收益情况 - 联营公司投资收益约8847.9万港元,为集团提供盈利贡献约2652万港元,同比轻微下调2.7%[59] 汇兑影响情况 - 预计人民币兑港元升值或贬值5%,会影响本年度盈利增加或递减约1294.4万港元,去年同期汇兑损失约309.1万港元,今年上半年汇兑损失约460.5万港元[62] 员工数量情况 - 公司员工总数约为1279人,2023年12月31日为1289人[65] 股息情况 - 公司批准取消股份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20:28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总收入约为9.17133亿港元,较去年大幅增长19.5%[9][1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的经营利润增加约1975.5万港元至约1.44002亿港元,增幅约15.9%[10][12] - 2023年联营公司投资收益增加4667.3万港元[10][12] - 2023年集团物业公允价值净增加约1.78054亿港元[10][12] - 2023年因出售中岩泰科72%股权出现特殊损失约8800.6万港元[10][12] - 2023年公司利润大幅增加1.13112亿港元,净利润约为1.55936亿港元[10][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97.55709亿港元,总负债约为76.36412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78.3% [42][45] - 集团净流动资产约为6.4502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15倍,银行存款及现金约为5921.81万港元[43][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融资租赁应收款约为35.80931亿港元[44][47] 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 2023年大健康养老业务经营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498.3万港元[9][11] - 2023年民用爆炸品业务经营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061.2万港元[9][11] - 2023年融资租赁业务经营收入上升约2215.1万港元[9][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养老业务机构养老床位2708张,入住率80%,较2022年分别增加约29.1%和下降3%,在建床位1200张,康复及护理病床300张,平均使用率94%,较去年上升10%[14][17] - 2023年养老业务营业收入约1.57441亿港元,同比增加28.6%,营业亏损约1085.4万港元,同比减少25.8%,预计2024年业绩进一步改善[16][18] - 2023年融资租赁业务与73家国企及优质企业交易,其中大湾区29家,其他地区44家,约55家属环保行业,营业收入约3.52636亿港元,同比增加约6.7%,环保行业客户营收占比约62%[19][21] - 2023年融资租赁业务因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约1394.8万港元,经营利润约1.18311亿港元,同比倒退7.2%[20][22] - 大数据业务受政府财政约束和市场波动影响需求总体萎缩,但公司积极探索投资和并购机会[24] - 公司收购广东新瑞智安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以拓展大数据业务,实现全产业链发展[25] - 民用爆炸品业务营业收入约为2.657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加36.2%,经营利润约为3874.4万港元,同比增加226.1%[30][32] - 物业和产业园投资建成约39.87万平方米,产业园区一期、二期出租率分别下降10%及11%至约83%及约42%,营业收入约为9571万港元,同比增加约16.3%,经营利润约为1.79187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63.6倍[31][33] - 其他物业租金收入约为961.7万港元,同比减少6.6%,中控股大厦入住率从93.0%略降至约92.4%[36] - 酒店业务前三个季度入住率从约24.67%大幅反弹至约67.2%,平均房价同比增加约5.4%,营业收入约为1499.8万港元,同比飙升54.1%,经营亏损同比收窄76.9%至约173.4万港元[37] - 南海长海电力运营利润约为1.72753亿港元,贡献利润约为5140万港元,同比大幅增加约9.9倍[38] - 桂林观光酒店2023年前9个月平均入住率从去年全年的24.67%大幅回升至67.2%,平均房价比去年全年上升5.4% [40] - 桂林观光酒店2023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4.1%,至约1499.8万港元,经营亏损大幅收窄76.9%,至约173.4万港元[40] - 长海发电有限公司为集团提供盈利贡献约5140万港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约9.9倍[41] - 本年度营业收入约为2098.1万港元,同比大幅增加60.8%,经营利润约为109.2万港元,同比大幅减少85.9%[26][28] 业务发展成果与荣誉 - 康复医院于2023年搬迁至康养大楼并运营,6月与南海区人民医院建立医养联合体,11月被评为“广东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5][18] - 公司与香港头部护理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康养业务互通奠定基础[15][18] - 本年度累计标识企业注册量达2462家,标识注册量超80亿,标识解析量超13亿次,提交4项发明专利授权申请,其中3项已获取专利[26][28] - 公司上榜“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位列第132名,并受邀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区级行业政策编制[26][28] 业务战略规划 - 公司坚持战略导向,构建“1+X”产业体系,以大健康养老业务为主业方向,科技、融资租赁、民爆业务为战略支撑[53][56] - 大健康养老业务将扩大养老设施建设,增加机构养老病床,拓展轻资产受托运营,走向大湾区[54][56] - 大数据业务将扩大市场规模,落实投资并购,推动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5][57] - 融资租赁业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环保专业化融资租赁公司,优化资金管理,争取AA评级和A类监管评级[59][62] - 民用爆炸品业务开展清洁能源技术改造,完成混装产能释放条件建设,开展经营合作[60][62] - 公司将积极开展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或项目的投资并购[61][63] 公司治理架构与人员变动 - 公司重视企业管治,采用《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2023年全年遵守该守则[65][66][69] - 公司管治架构包括董事会及四个委员会,董事会书面订明各委员会职权范围[68][71]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75] - 2023年4月1日起,黄志和、王欣、程卫东因工作调整辞任执行董事,继续担任副总裁;2024年2月1日,王欣辞任副总裁[73][75] - 2023年6月28日,邓宏平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彭新育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74][75][76] - 2023年6月28日,股东批准选举史旭光为非执行董事、林俊贤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史旭光任战略委员会成员,林俊贤任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77][82] - 董事有足够时间处理集团事务,每年披露任职情况,董事会认为董事组成符合上市规则要求[78][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集团带来多元化经验和专业知识,保障所有股东权益[79][82] - 按公司细则,每年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需轮值退任,每位董事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80] - 每年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一在任董事须轮值告退,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83] - 董事会主要负责建立集团发展方向等,每年至少召开四次定期会议[86][87][90] - 2023年董事会共召开八次会议,各董事出席率均为100%[92][93] - 董事会已采纳有效机制确保获独立意见及建议,每年审查机制执行和有效性[94][95][97][103] - 董事长负责董事会运作,总裁负责集团运营,职责明确划分[98] - 新任命董事获必要入职培训和信息,公司秘书等会更新规则要求[101] - 每月向董事更新公司业绩和状况以助履职[102] - 2023年公司董事会主席为何向明,总裁为符伟强,两者职责明确区分[104] - 所有新委任董事获提供就任需知及资料,董事获每月更新公司表现及状况资料[105][106] - 全体董事在2023年参与持续专业发展以更新知识技能[107][108][111] - 全体董事在2023年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9][11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召开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10][111][113][114][115] - 2023年6月28日邓宏平退任审核委员会成员,林俊贤获委任为成员[116][119] - 审核委员会2023年工作包括审阅财务报表、业绩公告等多项内容[117][119]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两名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召开三次会议[118][119][120][121] - 薪酬委员会成员2023年出席率均为100%[122] - 薪酬委员会主要负责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并提建议[118][120] - 邓宏平于2023年6月28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提名委员会相关职务,同日林俊贤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两委员会成员[123][128][133][136] - 薪酬委员会年内检讨新董事薪酬、考虑绩效奖金等工作,确保无人自行厘定薪酬[124][128] - 集团2013年4月26日采纳的10年期购股期权计划于2023年4月26日到期[125][129] - 董事酬金按2024年1月18日股东批准办法,参考职能、责任和业绩厘定[126][129] - 提名委员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召开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多为100%[127][130][132][133] - 提名委员会年内提名新董事、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多项工作[134][13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上市规则,陈国伟、彭新育、林俊贤任期分别至2025年6月30日、2024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135][136] - 董事会采纳提名政策,明确董事选拔标准和程序[137][139] - 公司2013年采纳、2023年1月1日修订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设机制确保执行[138][139] - 战略委员会于2023年3月30日设立,2023年未举行会议[146][149] - 提名委员会定期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必要时物色推荐董事人选,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40] - 提名委员会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认为无需即时订立计量目标,且相关政策适当有效[141][142][147] 公司人员结构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302名雇员,其中女性740名,男性562名,女性与男性比约1.32:1[144][1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成员由6名男性成员及1名女性成员组成[143][147]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已采纳无预定派息率的股息政策,审议股息时会考虑集团预期财务表现等多方面因素[145][148]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以清晰架构等促进业务风险管理[150][155] - 集团成立由董事会等组成的风险管理架构,董事会负责监督相关系统设计等[151][156] - 集团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管理层至少每年识别评估风险并制定缓解计划[152][156] - 公司采纳反贪污和举报政策,集团设内部审核职能协助监督并汇报缺陷[153][154][156] - 风险管理和内部审核报告至少每年提交审核委员会复核并最终提交董事会审批,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157][158][162] 公司名称与章程变更 - 公司于2023年6月28日股东大会上采纳新细则,取代现有细则,自该日起生效,新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已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65][166][172] - 2024年1月18日公司名称由“China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改为“Hing Yip Holdings Limited”,中文第二名“兴业控股有限公司”取代“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新名称记入百慕达公司注册处登记册[167][173] - 2024年1月31日香港公司注册处确认公司新英文名及中文名在港注册[168][173] - 2024年2月9日上午9时起,股份于联交所买卖英文简称改为“HING YIP HLDGS”,中文简称改为“兴业控股”,股份代号“00132”不变,2月6日起公司网址变更[169][174] 审计与服务费用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审计费用约19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主要为申报会计师服务)约120.5万港元[1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费用约为港币190万元,非审核服务费用约为港币120.5万元[182] 信息披露与股东沟通 - 公司制定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合理可行范围内尽快向公众披露消息,确保消息保密,公告资料无虚假误导性[159][163] - 公司秘书为罗泰安先生,由外部秘书服务机构委任,年内已遵守上市规则培训规定[160][164] - 董事会制定股东沟通政策,通过股东大会等与股东保持沟通,鼓励股东参会[179][180] - 2023年6月28日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回答股东问题,公司指定分股过户处担任监票员,按规定公布投票结果[181] - 董事会于2012年采纳股东通讯政策,年内检讨认为其对促进公司与股东沟通仍有效[184][186]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且有投票权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85][187] - 除获董事会推荐或会中退任董事外,提名参选董事的通告须在股东大会指定日期至少7日前提交[186][188][189][192] - 持有公司附带有投票权缴足股本不少于二十分之一(5%)的登记股东,或不少于100名登记股东可向公司书面提要求[190][193] - 要求通知决议案的呈请须在大会举行前不少于六周递交,其他呈请须在大会前不少于一周递交[191][193] 年报相关信息 -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经审计财务报表[195] - 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主要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39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821,423千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31,094千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1] - 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7,001千元,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1] - 每股基本盈利为1.57港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4%[2] - 公司收入来源包括大数据业务、民用爆炸品业务、酒店业务、物业投资和大健康养老业务,总收入为821,423千港币,其中大数据业务和融资租赁諮询服务收入较高[13] - 公司分部包括大数据业务、民用爆炸品业务、融资租赁、酒店业务、物业投资和大健康养老业务,分部收入和业绩分别为265,750千港币和38,744千港币[16]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之业务大健康养老业务资产达到5,793,885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6.7%[20]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之业务民用爆炸品业务负债为3,887,563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5.4%[21]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在中国的附属公司按25%的税率繳納中國企业所得税[28] - 已终止经营的业务在二零二三年度盈利为179,187港币千元,其中包括T-BOX®业务[29] - 已终止经营的业务在二零二三年度盈利为122,566港币千元,主要归属于本公司擁有人[30] - 產業園及物業發展業務的现金流在二零二三年为179,418港币千元,较上年有显著增长[31] - 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度盈利为26,930港币千元,计入了各项开支和损失[33]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1,535,000港币,根据本公司擁有人应占本年度盈利计算[34] - 每股基本及摊薄虧損为21,535,000港币,主要受到已终止经营业务盈利的影响[35] - 截至二零二三年及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没有每股摊薄盈利,因为可换股票据会对每股基本盈利产生反摊薄影响[36] - 每股盈利(虧損)方面,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每股港币7.16仙,持续经营之业务每股基本虧損为7.16港仙[37][37] - 融资租赁应收款方面,非流动融资租赁应收款在2023年达到4,616,841,000港币,较2022年增长[37] - 融资租赁实际年利率介乎4.90%至12.75%,并无未担保剩余价值入账[39] - 融资租赁应收款以租赁资产作抵押,主要为厂房及机器,未经承租人同意不得出售或再次质押[40] - 对抵押品公允值的估计在融资租赁设立时进行,更新通常不作除非出现个别减值情况[41] - 已收客户融资租赁按金将于各租期结束时偿还,报告期末已收按金达到204,966,000港币[42] - 應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方面,超过120日的逾期應收账款金额为86,996,000港币,未作减值处理[43] - 最大應收账款余额为49,319,000港币,最大五个應收账款合共为49,319,000港币[44] - 應收账款的预期信贷损失准备在2023年末达到1,476,000港币,较2022年有所增加[45] - 其他应收款项在2023年年内未逾期,未确认预期信贷损失准备[46] - 本集团报告期末的应付账款总额为184,169,000港币,较上年略有增加[48] - 其他应付款项中,合约负债为14,934,000港币,已收客户按金为24,872,000港币[48] - 本集团已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政策,确保所有应付款项按时支付[49] 业务拓展 - 公司收入来源包括大数据业务、民用爆炸品业务、酒店业务、物业投资和大健康养老业务,总收入为821,423千港币,其中大数据业务和融资租赁諮询服务收入较高[13] - 公司分部包括大数据业务、民用爆炸品业务、融资租赁、酒店业务、物业投资和大健康养老业务,分部收入和业绩分别为265,750千港币和38,744千港币[16]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之业务大健康养老业务资产达到5,793,885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6.7%[20]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之业务民用爆炸品业务负债为3,887,563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5.4%[21] - 大數據業務、民用爆炸品業務、融資租賃、酒店業務和大健康養老業務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投资位于中国及香港[23]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在中国的附属公司按25%的税率繳納中國企业所得税[28] - 已终止经营的业务在二零二三年度盈利为179,187港币千元,其中包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0 16:52
收入与利润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收入约为港币414,276,000元,同比增长17.1%[6] - 期内净利润约为港币51,237,000元,同比增长10%[7] - 養老大健康業務在2023年上半年錄得營業收入約港幣73,695,000元,同比增長42.1%[16] - 養老大健康業務的營業虧損同比減少69.7%,降至約港幣4,682,000元[16] - 融資租賃業務在2023年上半年錄得營業收入約港幣173,031,000元,同比增長7.6%[17] - 融資租賃業務的經營利潤增長17.2%,達到約港幣70,925,000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民用爆炸品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3%,达到约港币102,236,000元,经营利润增长29.8%,约港币10,627,000元[25] - 酒店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加95.2%,达到约港币7,392,000元,经营亏损收窄67.7%,约港币1,479,000元[34]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为港币9,617,696,000元,总负债约为港币7,643,492,000元,负债比率为79.5%[39] - 集团的净流动资产约为港币262,568,000元,流动比率约为1.11倍,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港币1,300,322,000元,足以支持未来运营和新项目的资本需求[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资产质押总额约为港币4,609,194,000元,其中约港币3,651,550,000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已质押给银行作为贷款担保[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2,655,525千港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67,456千港币增长17.1%[1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2,392,957千港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1,240千港币增长8.2%[124] 业务发展与战略 - 集团将继续优化养老大健康、融资租赁、产业园/物业投资、大数据及民用爆炸品业务[49] - 广东桃苑大健康将加强机构养老业务标准化及品牌化,增加运营床位,争取成为大湾区第一梯队[50] - 集团计划通过建立以老年病科和康复科为核心的康复医院,推动医养结合[50] - 集团将致力于提升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增强养老大健康业务的盈利能力[52] - 大数据业务将继续扩大市场规模,加快投资和并购的实施,推动标识应用市场的增长[55] - 融资租赁业务将专注于市政环保行业,强化环保设备和高端设备的直租业务,力争在工商变更后达到AA评级[56] - 民用爆炸品业务将进行技术转型,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以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60] 人力资源与股东信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员工总数为1,289人,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9人增加了约8.4%[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Glories Holdings (HK) Limited持有的股份数量为1,441,439,842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84.18%[71] - Prize Rich Inc.同样持有1,441,439,842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84.18%[7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宣告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未派发股息[79] 风险管理与财务状况 - 公司将继续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力争年度分类监管评级达到A级,以降低呆坏账风险[58] - 风险预警流程将风险信号分为一般、中等和重大风险三个级别,以便采取相应措施[117] - 每月进行非现场租赁后检查,监测承租人及其质押资产的变化[113]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支出为69,08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2,992千港元增加9.0%[12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0,05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4,183千港元减少约17.1%[135]
中国兴业控股(0013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9:58
业绩表现 - 二零二三年度中期业绩公布,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14,276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1%[1] - 本期持续经营业务盈利为20,050千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1%[1] - 每股盈利为0.52港币[2] 资产情况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55,175千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3] - 流动资产中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55,525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2%[3] 收入构成 - 期内已确认的重要收入类别包括大数据业务、民用爆炸品业务、融资租赁咨询服务、产业园及物业发展业务等,总收入为414,276,000港币[9] - 大数据业务收入为41,627,000港币,民用爆炸品业务收入为168,857,000港币,产业园及物业发展业务收入为29,604,000港币[9] 分部业绩 - 分部业绩中,民用爆炸品业务实现收入173,031,000港币,盈利70,925,000港币;大健康养老业务实现收入414,276,000港币,盈利98,815,000港币[13] 大健康养老业务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持续经营之业务中,大健康养老业务的资产达到7,634,550港币,较二零二二年底增长约3.9%[15]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大健康养老业务的无形资产摊销为20,874港币,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长约6.6%[16] - 大健康养老业务的外部客户销售收益在二零二三年达到414,276港币,较二零二二年增长约17.1%[18] 财务状况 - 本期稅項开支为21,864千元,较去年同期23,617千元减少[20] - 本期盈利已计入核数师酬金、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等支出,净盈利为39,552千元[2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8,893,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712,329,142港元增长[23] 融资租赁业务 - 融资租赁应收款包括流动和非流动部分,总额为4,255,098千元,较去年同期3,951,900千元增加[24] - 融资租赁应收款的预期信贷损失准备变动为60,528千元,较去年同期37,008千元增加[25] - 融资租赁的实际年利率介于4.90%至11.30%之间[26] - 融资租赁应收款以租赁资产作抵押,主要为租赁的厂房及机器[27] - 已收客户保证金约为195,263,000港元,将在各融资租赁租期结束时偿还[28] 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 - 公司与客户的交易主要以信贷进行,给予客户平均90天的信贷期[29]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六月底的应收账款为65,893,000港币,较二零二二年底的87,526,000港币有所下降[30] - 其他应收款项为149,106,000港币,较二零二二年底的166,623,000港币有所减少[30]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六月底的应付账款为171,148,000港币,较二零二二年底的183,188,000港币有所下降[32] - 其他应付款项为201,732,000港币,较二零二二年底的215,913,000港币有所减少[32] 合作协议 - 本集团与独立第三方签订融资租赁协议,涉及资产总代价为80,000,000人民币,约合86,480,000港币[34] - 本集团与中标者签订工程设计、采购及施工协议,涉及代价约33,459,000人民币,约合36,209,000港币[35] - 本集团与独立第三方签订融资租赁协议,涉及资产总代价为70,000,000人民币,约合76,160,000港币[36] - 本集团与独立第三方签订融资租赁协议,涉及资产总代价为5,000,000人民币,约合5,455,000港币[37] - 本集团与独立第三方签订融资租赁协议,涉及资产总代价为10,000,000人民币,约合10,770,000港币[38] 业务发展 - 養老大健康业务營業收入约为73,695,000港币,同比增长42.1%[43] - 融資租賃业务營业收入约为173,031,000港币,同比增长7.6%[44] - 鑫興科技成功上榜工作互聯網強,排名第500位[45] - 民用爆炸品业务營業收入大幅增加至约102,236,000港幣,经营利润更增加了29.8%至约10,627,000港幣[46] - 产业园一期、二期已出租面积分别达到约17.17万平方米和约5.85万平方米,出租率分别达到约93%和约53%,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48,047,000港幣[47] - 酒店业务營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95.2%至约7,392,000港幣,而经营亏损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了67.7%至约1,479,000港幣[48] 宏观经济环境 - 全球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仍然缓慢,利率上升减缓了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53] 未来发展计划 - 桃苑大健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