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0.62亿港元,2022年为10.65亿港元;2023年归属股东亏损6.56亿港元,2022年为2.96亿港元[3][5] - 2023年集团收入为10.61755亿港元,2022年为10.64608亿港元,租金收入减少6200万港元[30] - 2023年集团营运开支为6.01739亿港元,2022年为4.78436亿港元,撇减持作出售物业至可变现净值1.30991亿港元[32]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及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公允值变动产生的亏损分别为9.58亿港元及390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2.76亿港元及零[36] - 2023年集团贷款的财务费用增加2800万港元至4亿港元[40] - 2023年归属有限合伙人亏损2.29亿港元,2022年亏损1.42亿港元,主要因美国中部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产生[41] 物业情况 - 2023年公司物业公允价值下降约12%,约9.97亿港元[5] - 2023年公司执行美国4个写字楼物业处置,出售收益200万港元[7][17] - 2023年美国纽约住宅开发项目销售收益1.86亿港元,预计来年带来额外收入[8] - 2023年12月31日,美国投资物业账面价值67.21亿港元,2022年为81.41亿港元[18] - 2023年美国投资物业总收入8.68亿港元,2022年为9.26亿港元[18] - 2023年12月31日,美国可供租赁投资物业总面积288.8万平方呎,2022年为371.2万平方呎,平均租用率74%[18] - 2023年美国投资物业和香港投资物业分别占资产总值64%及4%,美国持作出售物业及发展中物业占13%[14] - 美国物业开发业务2023年收入增加45%至1.86亿港元,2022年为1.28亿港元[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美国两个项目余下可供出售总面积约为9万平方呎[22] - 香港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3.96亿港元,占2023年资产总值的4%,2022年为4.06亿港元,占比3%[24] - 2023年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700万港元,平均租用率为92%,2022年为900万港元[24] - 2024年2月附属公司拟1010万美元出售美国德州多租户办公楼,交易待先决条件达成[56] 投资情况 - 2023年证券投资结余为零,产生公允值收益1200万港元,2022年结余为1.18亿港元,亏损4200万港元[25] - 2023年基金投资组合账面价值为4.7亿港元,录得公允值变动总亏损700万港元,2022年为5.39亿港元,亏损1.56亿港元[26] 资金状况 - 2023年末现金资源4.56亿港元,2022年末为7.91亿港元;已承诺未提取贷款融资2.48亿港元[42] - 2023年末贷款39.43亿港元,2022年末为52.76亿港元,短期和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10%和90%[43] - 2023年末净借贷比率为64%,2022年末为70%[44] - 2023年末已抵押银行存款5300万港元,投资物业56.79亿港元,发展中物业为零[47] - 公司拟将配售活动所得款项净额43% - 52%用于投资纽约州都会区房地产项目,余额用作一般营运资金[52] - 2023年末9600万港元已用作美国物业发展项目营运资金,8300万港元未动用,预计动用时间延至2025年四季度或之前[53] 人员情况 - 2023年末员工总数88人,2022年末为91人;2023年整体员工成本9100万港元,2022年为8200万港元[54] - 沈培英自2013年8月9日起任执行董事,2020年7月30日起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等职[74] - 沈培英在上市公司企业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拥有多个专业资格及学位[75] - 黎国鸿自2013年8月9日起任执行董事及投资委员会成员,2020年12月31日起任首席执行官[76] - 林依兰自2020年6月15日起任执行董事,2017年加入集团,2020年任业务总监负责海外市场业务[77] - 唐润江自2018年3月1日起任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及投资委员会成员,现任远洋资本及其附属公司财务总监[79] - 卢焕波自2010年11月12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023年12月取得大湾区律师执业资格[81][82] - 陈英顺自2018年4月21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现为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专家[83] - 李世佳自2021年10月1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在地产行业有丰富经验[85] - 沈培英、唐润江及李世佳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董事局职位并符合资格竞选连任[9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88名香港及美国雇员,男性占61%,女性占39%[161] - 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雇员占22%,30 - 50岁占52%,50岁以上占26%[161] - 按雇佣种类划分,全职雇员占98%,临时工占2%,无兼职雇员[161] - 按地理区域划分,美国雇员占79%,香港雇员占21%[161] - 报告期内,雇员流动总人数为16名,男性7名,女性9名[161] - 报告期内,75名雇员接受培训,男性和女性培训比率均为88%,平均培训时间分别为10.2小时和10.5小时[163] - 普通员工培训比率为95%,平均培训时间8.7小时;中级人员培训比率86%,平均培训时间11.7小时;高级人员培训比率69%,平均培训时间13.9小时[163] 股息与股本 - 公司不建议就可换股优先股及普通股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90] - 2023年内公司股本无变动[93] - 2023年内公司未订立股票挂钩协议,也无已订立协议在年末仍生效[9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港币2.8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港币3.99亿元[97] - 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35,570,000股[110] - 远洋集团等公司受控法团权益相关股份数为800,654,083股,占已发行股份权益约125.97%[109] - 盛美管理有限公司实益拥有股份总计535,153,166股,占已发行股份权益约84.20%[109] - 杰宁有限公司等公司受控法团权益相关股份数为265,500,917股,占已发行股份权益约41.77%[110] - 香港栢星企业有限公司实益拥有股份45,139,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权益约7.10%[110] 合规与风险 - 本年度公司无重大违反适用法律法规情况[59] - 公司资产及负债主要以港币及美元计值,2023年12月31日未订立对冲减轻外汇风险[63] - 公司面临市场、流动性、运营、投资等多种风险[61] - 公司会监控现金流量,维持充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管理流动性风险[67] - 公司会定期识别及评估主要运营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68] - 公司设立授权制度,批准投资前进行详细分析并向董事会汇报[69] - 公司为合适人员提供有吸引力薪酬方案应对人力供应及留聘人才风险[70] - 公司物业组合主要位于香港及美国,当地经济等状况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73] - 无董事与公司或附属公司订有雇主不可于一年内终止而毋须支付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的服务合约[101] - 除特定披露外,无董事或关联实体在重大交易中有重大利益,无控股股东订立有关公司业务的重大交易[102] - 董事无在构成集团竞争业务的业务中拥有权益[103] - 集团购买并维持董事责任保险,保障范围每年检讨一次[104] - 2023年12月31日,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相联法团证券中无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05] - 本年度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股份行为[123] - 本年度公司及附属公司无安排使董事因购买股份或债券获益[106] - 本年度来自集团五大客户及供应商的收入及采购额分别少于集团总收入及采购额的30%[117] 公司治理 - 集团高级雇员和董事酬金政策由薪酬委员会制定并向董事局建议[12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综合财务报表,信纳报表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127] - 公司就普通股一直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28] - 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退任,公司将提呈决议案重新委任其为核数师[129]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范围包括集团五大业务分部[131][132] - 报告根据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2规定编制,遵循重要性、量化、一致性、平衡原则[133][134][135]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愿景是成为负责任的服务供应商、雇主及企业公民[137] - 本年度就香港业务的减排、能耗及减废设立环境目标,披露更多社会关键绩效指标[137] - 董事局负责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执行策略并监控风险[138] - 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每年向董事局报告,会计部等部门促进报告过程[139] - 公司将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议题纳入整体风险评估作定期讨论项目[140]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内部及外部持份者接触,未来将继续促进持份者参与[143] - 公司识别出30个重要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分为三个主题[145] - 重要性矩阵分为非常重要、重要、部分重要三个级别[146] - 持份者认为负责任的雇主下大部分重大议题比去年更重要[147] - 工时及假期、雇员待遇及福利、职业健康及安全议题重要性上调[148] - 产品安全、服务质量、广告及标签议题重要性下调[148] - 公司关注员工工作及个人福祉,为员工提供履行职务所需资源[150] - 报告期内未发现严重违反健康及安全法律法规情况,2021 - 2023年未录得因工死亡事件[155] - 公司为美国物业开发项目的相关人员购置安全帽等防护装备,并提供定期培训[152] - Gemini Rosemont办公室相关人员需持有职业性安全及健康法案规定的40个小时安全培训证书[165] - 公司支持雇员培养技能,提供学费资助,采用Yardi learning技能培训课程[166] - 公司为雇员定制福利,包括膳食、交通津贴,保险及退休金计划等[167][169] - 公司提倡文化多元化,禁止歧视和骚扰,遵守相关平等机会条例[171][173][174] - 公司禁止雇佣童工和强制劳工,遵守香港和美国劳工法规[175][177] - 公司与工程管理人订立协议,防止承建商雇佣童工或强制劳工[176] - 疫情期间公司采取措施保障雇员健康安全,2023年工程活动恢复正常[178] - 公司以客户满意度为评估标准,公平对待客户[179]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严重违反产品及服务责任的情况[180] - 公司维持高水平保安及保密措施处理敏感资料,确保遵守相关资料私隐法律法规[181] - 公司就资料收集、用途、转让及安全设立政策程序,按部门等设定客户资料存取权限[183] - 公司全面检查建筑材料等,制定品质标准,不接纳不符标准的物业开发项目[184] - 公司对美国投资物业的楼宇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定期进行火警演习[185] - 公司采纳道德销售及推广惯例,发布宣传和标签前审查,要求物业开发代理遵守法规[186] - 公司在不同地区注册商标,物业开发项目获建筑师不可撤销许可使用设计[188] - 公司甄选用无利益冲突的合格供应商等,美国物业开发项目工程管理人参与分包商甄选[188] - 公司将供应商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作为评估标准,完成合约后也会考虑其表现[191] - 公司鼓励成为负责任企业公民,保护环境并支持社区社会及经济发展[193] - 公司为香港业务设立环保目标,2030年前汽油消耗密度较2021年(人均145升)减4.5%,废纸产生量密度较2021年(人均13.3千克)减14%,电力消耗密度较2021年(人均1540千瓦时)减2.5%[194] - 2023年香港业务汽油消耗密度较2021年减82%(人均26.4升),2022年减3%(人均141升)[196] - 2023年香港业务废纸产生量密度较2021年减78%(人均2.91千克),2022年减23%(人均10.3千克)[196] - 2023年香港业务电力消耗密度较2021年减78%(人均331.61千瓦时),2022年减3%(人均1495千瓦时)[196] - 废物及能源目标于2022年实现,废物产生量密度减23%,电力消耗密度降3%[196] - 2023年因集团搬迁至母公司所在地共享资源,无法获取新办公室环境数据,排放目标无法比较[197] - 2023年初公司将香港办事处迁至母公司所在地,以降本增效并减少排放和废弃物[198] - 公司正长期监测所有办事处排放、废弃物和能源消耗,考虑2030年前根据业务运营修改目标[198] - 公司美国业务GR Realty对环境影响大,相关数据本财年开始报告,正分析业务影响并将制定目标[195] -
盛洋投资(00174)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