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约3560万港元,较去年的约4100万港元减少约13.2%[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231亿港元减少约83.2%[4] - 2023年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拨备为0港元,2022年约为4390万港元;折旧及摊销约为100万港元,2022年约为1540万港元[4]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净额约为540万港元,2022年约为3970万港元[5] - 2023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拨回净额约为2060万港元,2022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约为60万港元[7] - 2023年确认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1430万港元,2022年约为180万港元[8] - 2023年确认给予关联公司之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90万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备约为350万港元[8] - 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为3560万港元,较2022年的4100万港元减少约13.2%[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的公允价值约为2390万港元,2022年约为2950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对投资基金投资7200万港元,占投资基金注资总额约71.0%,与2022年相同[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为2390万港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的12.8%,2022年分别约为2950万港元和14.2%[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未变现亏损约560万港元,2022年约为3680万港元[39]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自投资基金获得任何股息[39] - 2023年全年收入约35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4100万港元减少约13.2%[68][69] - 2023年LBITDA为亏损1016.5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10185.7万港元;LBITDA利润率2023年为-28.6%,2022年为-248.7%[68] - 2023年除税前亏损2063.1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12673.2万港元;2023年亏损净额2063.8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12309.2万港元[68]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1.45港仙,2022年为8.66港仙[68]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43.6万港元,2022年为12413.9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2023年为669.5万港元,2022年为2326.6万港元[68] - 2023年资产总值18663.9万港元,2022年为20778.4万港元;负债总额2023年为12800万港元,2022年为12850.7万港元[68]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值5864.1万港元,2022年为7927.7万港元[68]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45.9万港元,2022年为1244.7万港元[68] - 2022年确认金融服务业务无形资产减值亏损拨备约2340万港元、物业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拨备约2050万港元[70] - 2023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90万港元、预付款项等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60万港元、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1430万港元、给予关联公司之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90万港元[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约1610万港元,2022年约2460万港元[74] - 第三方贷款总额约1540万港元,2022年约2190万港元,实际年利率3%,须一年内偿还[74] - 关联公司贷款约70万港元,2022年约270万港元,年利率15%,已逾期[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最大借款人欠款结余占集团应收贷款总额约71.9%,2022年约43.7%[76] - 2023年第三方贷款减值亏损拨回净额约1430万港元,2022年约180万港元[84] - 2023年收回约2160万港元应收贷款[84] - 2023年确认关联公司贷款减值亏损拨回约290万港元,2022年为减值亏损拨备约350万港元[86] - 2023年收回若干应收贷款约520万港元[86] - 2023年第三方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率降至31.16%(2022年:49.23%),违约概率降至34.82%(2022年:100%)[88] - 2023年关联公司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率维持在55.92%(2022年:58.38%)[88] - 2023年通过要求部分还款收回约2680万港元应收贷款[90][9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60万港元,较2022年约1.231亿港元减少约83.2%[9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减少约4390万港元,折旧及摊销减少约1440万港元[93]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未变现亏损净额减少约3430万港元[93] - 2023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060万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约60万港元)[93] - 2023年公司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96]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40万港元,2022年约为1240万港元;2023年资本开支约为50万港元,2022年无[9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24亿港元,2022年约为1.241亿港元[9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债务包括承兑票据及租赁负债约为1.032亿港元,2022年约为1.104亿港元,债务年利率2.8% - 10.0%,须1 - 2年内偿还[103] - 2023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76.0%,2022年为139.3%,主要因公司储备减少约32.8% [103]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备用银行融资[10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5200万港元,2022年约为8690万港元;资产总值约为1.866亿港元,2022年约为2.078亿港元[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约80万港元银行存款被抵押,与2022年持平[107] - 2023年公司确认汇兑亏损净额约280万港元,2022年约为200万港元[107] - 2023年集团资本开支约为50万港元,2022年为零[10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签订合约但未在综合财务报表作出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6460万港元,2022年约为4120万港元[10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7200万港元于投资基金,占注资总额约71.0%,与2022年持平[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为2390万港元,2022年约为2950万港元[108] - 2023年集团自投资基金录得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未变现亏损约560万港元,2022年约为3680万港元[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26名全职雇员,2022年为31名[112] - 2023年集团员工成本约为2280万港元,2022年约为2350万港元[112]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现金股息(2022年:无)[13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本无变动[1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期权计划授出未行使购股期权共3422万份,2022年为4922万份[169][173] - 2023年无根据购股期权计划授出购股期权,2022年也无[172] - 2023年12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购股期权数目为84266533份,2022年为69266533份[173] - 2023年无就购股期权在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确认开支,2022年也无[1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昌持有680,508,005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47.86%[180][18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蒋凤云被视为于681,688,005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全部已发行股份47.94%[180][1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泽贸易有限公司持有236,973,066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16.67%[1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东兴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03,624,000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7.29%[1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421,838,398股[1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昌持有的股份抵押予Fruitful Worldwide,相关公司被视为拥有保证权益,该等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47.70%[180][183][184] - 本财政年度,最大客户佔集团銷售總額百分比為30%,五大客户合計佔比78%[199] - 本财政年度,最大供應商佔集團採購總額百分比為25%,五大供應商合計佔比38%[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外部资产管理业务客户资产总值约为41亿港元,较2022年的38亿港元有所增长[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部资产管理服务收入约为2700万港元,较2022年的2470万港元增加约9.7%[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金管理服务收入约为540万港元,较2022年的1360万港元减少约60.1%[1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构融资顾问服务收入约为190万港元,较2022年的120万港元增加约62.4%[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包括四名外部資產管理客戶及集团管理的一隻基金,五大供應商均为外部資產管理顧問[199] 公司业务牌照及服务情况 - 公司自2018年12月起持牌进行第1类、第4类和第9类受规管金融服务活动[14] - 2020年12月1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获授第6类受规管活动牌照并开始提供机构融资顾问服务[14] - 公司通过全资附属公司自2019年起提供全面证券经纪服务,现阶段业务维持最小规模以减少运营成本[23]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要从事提供金融服务并持牌进行《证券及期货条例》项下第1、4、6、9类受规管活动[130] 公司业务策略及展望 - 公司预期整体营商环境仍具挑战,将谨慎监测并适时调整金融服务业务资源分配[11] - 公司将继续把握投资机会,致力于提高股东回报[11] - 集团金融服务业务面临挑战,但管理层乐观期待香港经济复苏[33] 证券孖展融资服务政策 - 泰达资产管理制定书面政策确保证券孖展融资服务合规及风险管理[25] - 设立信贷控制委员会监督客户信用、额度及申请[26] - 按指定利率收费,优质客户可能获低利率[27] - 仅接纳联交所上市证券作抵押品,按季或重大变动时调整比率[28] - 销售交易团队负责获取客户资料,信贷控制委员会监督决策[29] - 政策规定追缴保证金触发事件及强制平仓条件[30] - 强制平仓款不足时,公司将采取法律行动收回欠款[31] 集团投资顾问服务 - 集团为离岸私募股权基金提供投资顾问服务[32] 投资基金相关情况 - 2019年2月22日,集团认购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权益[36] - 投资基金账面价值包含公司于合众威加债券、一元宇宙债券及一元宇宙股份的权益[40] - 一元宇宙债券于2022年2月到期,截至报告日期仍未赎回,一元宇宙股份于2024年2月出售变现[41] - 合众威加债券于2022年1月到期,截至报告日期仍未赎回,且合众威加未提供2021年12月31日起所有年度的经审核财务资料[42] - 一元宇宙股份自2022年4月1日起于联
贝森金融(00888)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