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森金融(00888)
icon
搜索文档
贝森金融(00888.HK)7月11日收盘上涨9.76%,成交39.83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11 16:33
市场表现 - 7月11日恒生指数上涨0.46%报24139.57点,贝森金融股价上涨9.76%至0.09港元/股,成交量446.4万股,成交额39.83万港元,振幅17.07% [1] - 最近一个月贝森金融累计涨幅20.59%,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21.62%,显著跑赢恒生指数19.78%的涨幅 [1] - 贝森金融市盈率-4.29倍,低于其他金融行业平均值6.23倍和中值-0.2倍,行业排名第128位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4090.69万元,同比增长24.2% [1] - 归母净利润-2515.87万元,同比减少31.65% [1] - 毛利率25.02%,资产负债率79.5% [1] 业务发展 - 公司成立于2001年,最初主营客运车辆广告代理服务,近年转型发展金融服务业务 [2] - 2018年通过收购泰达资产管理公司拓展新业务,获得证券交易、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牌照 [2] - 2019年泰达资产成为联交所中央结算系统参与者,2020年旗下贝森企业融资公司获得机构融资咨询牌照 [2] - 目前提供外部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证券服务、投资顾问和机构融资顾问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2] - 公司积极探索新兴金融市场,调整业务策略以把握扩张机遇 [2]
贝森金融(0088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3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约442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3560万港元增加约24.2%[6][12][26][99][103] - 2024年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72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2060万港元增加约31.7%[7][12][130][134] - 2024年公司确认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约330万港元,2023年确认拨回净额约2060万港元[7][12][130][134] - 2024年公司研发成本增加约1100万港元,被私募股权投资未变现收益净额约2300万港元抵销[7][12] - 2024年研发成本增加约港币1100万元,私募股权投资未变现收益净额约港币2300万元(2023年未变现亏损净额约港币560万元)[130][134]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末期股息,2023年也未派发[8][13][132][136] - 2024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亏损1636.4万港元,2023年为1016.5万港元;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亏损率为37.0%,2023年为28.6%[96] - 2024年除税前亏损2717万港元,2023年为2063.1万港元;亏损净额2716.6万港元,2023年为2063.8万港元[96]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1.91港仙,2023年为1.45港仙[9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73.8万港元,2023年为11243.6万港元;资产总值15355.5万港元,2023年为18663.9万港元;负债总额12208.2万港元,2023年为12800万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值3147.3万港元,2023年为5864.1万港元[96]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738万港元,2023年为245.9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069.8万港元,2023年为669.5万港元[96] - 2024年流动比率为1.24,2023年为1.42;净亏损率为61.5%,2023年为58.0%;负债资本比率为292.6%,2023年为176.0%[96] - 2024年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港币2740万元(2023年:约港币240万元)[133][137] - 2024年资本开支约港币10000元(2023年:约港币50万元)[133][137][152][1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约为9210万港元(2023年约为1.032亿港元),年利率2.8% - 10.0%,须1 - 2年内偿还,资本负债比率为292.6%(2023年为176.0%),主要因公司储备减少约32.5% [144][1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017亿港元(2023年约为1.124亿港元),以多种货币计值[1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2940万港元(2023年约为5200万港元),资产总值约为1.536亿港元(2023年约为1.866亿港元)[145][1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汇兑亏损净额约240万港元(2023年约为280万港元),2024年未进行衍生工具交易及外汇对冲[151][156] - 2024年集团资本支出约为1万港元(2023年约为50万港元),资本承诺约为4900万港元(2023年约为6460万港元)[152] - 2024年12月31日已签订合约的资本承担约为港币49,000,000元,2023年约为港币64,600,000元[157] - 公司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录得提早终止租赁收益约330万港元[175][1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37名全职雇员,2023年为26名[176][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集团员工成本约2210万港元,2023年约为2290万港元[176][17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0月31日起公司停止机构融资顾问服务业务,相关牌照于2025年3月26日被撤销[16][20][25][29][33][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投资基金总投资额为4390万港元,占比约59.0%,2023年分别为7200万港元和约71.0%[17][21][56][59][154][1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1870万港元,2023年约为2390万港元[17][21][56][59][154][1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EAM业务客户资产总值约为36亿港元,2023年约为41亿港元[27][30] - 2024年EAM服务收入约为3820万港元,2023年约为2700万港元,同比增加约41.3%[27][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约为4420万港元,2023年约为3560万港元,同比增加约24.2%[29] - 2024年基金管理服务收入约为500万港元,2023年约为540万港元,同比微降约8.4%[32][35] - 2024年机构融资顾问服务收入约为50万港元,2023年约为19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73.0%[33][36] - 公司通过泰达资产管理提供证券经纪服务,现阶段为减少经营成本维持最小规模[34][3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于投资基金投资总额为4390万港元(2023年:7200万港元),占投资基金注资总额约59.0%(2023年:约71.0%)[56][59]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为1870万港元(2023年:约2390万港元),约占公司资产总值12.2%(2023年:约12.8%)[56][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未变现收益净额约2300万港元(2023年:未变现亏损净额约560万港元)[56][59] - 2024年,投资基金持有的所有AMC股份已处置,所得款项约320万港元[61] - 2022年和2023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账面价值含公司在三项投资权益;2024年12月31日含两项投资权益[60]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投资基金出售全部一元宇宙股份,所得款项约为320万港元[64] - 2025年1月1日,合众威加债券按未偿还本金约1080万港元转让给Fullbest,作为替代分派/Fullbest撤回出资的代价[62][65] 公司业务运营与管理 - 公司预计整体营商环境仍具挑战,将调整资源分配并把握投资机会[18][22] - 公司自2018年12月起持牌开展金融服务业务[25] - 公司金融服务业务面临挑战和不确定性,但管理层认为未来将受益于香港经济复苏[49][53] - 公司探索新兴金融市场机遇,利用资源、网络和高管经验发展金融服务业务[54][57] - 泰达资产管理制定书面政策确保证券孖展融资服务合规及风险管理[38][43] - 泰达资产管理根据客户净收入或资产净值证明评估信贷风险并设定额度[39][43] - 泰达资产管理设立信贷控制委员会监督客户信用及额度相关事宜[40][43] - 泰达资产管理按指定利率向客户收取孖展贷款费用,对信用良好客户可能收较低利率[44] - 销售及交易团队负责获取客户收入和资产净值证据,信贷控制委员会监督贷款审批决策[45][50] - 当客户账户证券价值低于规定水平追收保证金,未满足要求则强制平仓[46][51] - 公司为防类似事件发生,已采取强化内部监控措施,详情见2023年9月21日公告[91][94] - 2025年3月公司提早6个月终止2022年租赁协议,自2024年12月31日起生效[168] - 2025年新租约租期自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168] - 分租协议为期1年,自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月租金为港币147,915元,年租金为港币1,774,980元[169][172] - 董事会认为分租协议经公平磋商,条款公平合理,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174] - 集团通过分租物业减少租金开支,提高运营效益,避免搬迁及装修额外成本[174] - 公司于2018年6月8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可向集团雇员授予购股期权认购公司股份[177][179] 公司贷款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应收账款约1370万港元,2023年约1600万港元;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约890万港元,2023年约1520万港元;应收贷款约720万港元,2023年约1540万港元;给予关联公司之贷款为零,2023年约70万港元[102][105] - 2024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40万港元,2023年约290万港元;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约10万港元,2023年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60万港元;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约390万港元,2023年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1430万港元;给予关联公司之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30万港元,2023年约290万港元[102][105] - 2024年应收贷款共约720万港元,2023年约1610万港元;最大借款人欠款结余占应收尚未偿还贷款总额的100.0%,2023年约71.9%[107][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第三方贷款未偿还应收款项约为720万港元,2023年约为1540万港元,年利率均为3%[111][112][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关联公司贷款应收款项为0港元,2023年约为70万港元,年利率均为15%,报告期内已全额还款[111] - 公司基于信贷风险评估结果,以2 - 2.5年贷款期限、3% - 12%年利率提供第三方贷款[112][116] - 公司以1年期、10%年利率及15%逾期年利率贷出关联公司贷款[113][117] - 公司委聘独立估值师对2024年12月31日的应收贷款进行减值评估[114][118] - 贷款估值师采用预期信贷亏损模式计量应收贷款的预期信贷亏损,主要输入数据包括借款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115][118] - 2024年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390万港元,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约1430万港元[120][122] - 2024年确认关联公司贷款减值亏损拨回约30万港元,2023年约为290万港元[121][123] - 2024年公司努力收回约480万港元应收贷款[120][122] - 2024年公司努力收回关联公司约100万港元应收贷款[121][123] - 2024年第三方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率升至60.27%(2023年:31.16%),违约概率升至100.00%(2023年:34.82%),关联公司贷款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率为55.92%[124][125][128] - 2024年公司取得应收贷款部分还款约港币580万元,导致减值亏损拨回[126][129] 公司审计相关情况 - 2022财年,因未获合众威加及一元宇宙充足资料,核数师对投资基金账面价值及未变现公允价值收益/亏损净额发表保留意见[63][66] - 因2022年审计范围限制,核数师对2023财年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68][71] - 管理层未能向外聘核数师提供证据支持合众威加债券2022及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评估,外聘核数师无法评估其公允价值[73][77] - 因AMC债券及AMC股份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存在审计范围限制,外聘核数师对集团2024财年财务报表比较数字发表非无保留意见[74][77] - 投资基金出售合众威加债券后,外聘核数师已就集团于该债券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取得充分审计凭证[75][78] - 因合众威加债券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及对应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存在审计范围限制,外聘核数师对集团2024财年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76][78] - 集团已就AMC股份2023年12月31日、AMC债券2023及2024年12月31日、合众威加债券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向外聘核数师提供充足审计凭证[79][81] - 集团作为投资基金有限
贝森金融(0088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2:0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4,174千港元,较2023年的35,566千港元增长24.2%[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7,170千港元,较2023年的20,631千港元扩大31.7%[3]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91港仙,2023年为1.45港仙[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796千港元,较2023年的10,564千港元下降73.5%[4]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50,759千港元,较2023年的176,075千港元下降14.4%[4]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21,348千港元,较2023年的124,120千港元下降2.2%[4]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9,411千港元,较2023年的51,955千港元下降43.4%[5]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1,473千港元,较2023年的58,639千港元下降46.3%[5] - 2024年公司收入约442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24.2%[36] - 2024年公司录得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7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060万港元增加约31.7%[37] - 2024年公司录得收入约4420万港元,较2023年的3560万港元增加约24.2%[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17亿港元,2023年约1.124亿港元[4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约9210万港元,2023年约1.032亿港元,年利率2.8% - 10.0% [49]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292.6%,2023年为176.0%,因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致储备减少约32.5% [4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2940万港元,2023年约5200万港元;资产总值约1.536亿港元,2023年约1.866亿港元[50] - 2024年确认汇兑亏损净额约240万港元,2023年约280万港元[53] - 2024年资本开支约1万港元,2023年约5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无拨备的资本承担约4900万港元,2023年约6460万港元[54]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43,722千港元,较2023年的34,392千港元增长27.1%[12] - 2024年外部资产管理顾问佣金收入为38,197千港元,较2023年的27,032千港元增长41.3%[13] - 2024年服务收入总计43,722千港元,较2023年的34,392千港元增长27.1%[14] - 2024年12月31日,外部资产管理业务客户资产总值约36亿港元,较2023年的41亿港元有所下降;该服务收入约38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700万港元增加约41.3%[40] - 2024年基金管理服务收入约500万港元,较2023年的540万港元微降约8.4%[41] - 2024年机构融资顾问服务收入约50万港元,较2023年的190万港元减少约73.0%,并于10月31日终止该业务[42] 其他收入及费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虧損)總額之淨額为24,864千港元,2023年为 - 7,518千港元[15] - 2024年除稅前虧損相關的金融資產減值虧損撥備╱(撥回)凈額为3,339千港元,2023年为 - 20,609千港元[16] - 2024年其他經營費用淨額为16,074千港元,2023年为12,708千港元,增长26.5%[17] - 2024年融資成本为9,258千港元,2023年为9,473千港元[17] - 香港利得稅稅率2024年和2023年均为16.5%,合資格附屬公司首2,000,000港元應課稅溢利按8.25%計稅[18] - 2024年即期稅項-香港本年度稅項(抵免)╱開支總額为 - 4千港元,2023年为7千港元[20]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为27,168,000港元,2023年为20,636,000港元[22] - 2024年公司录得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未变现收益净额约2300万港元,2023年为未变现亏损净额约560万港元[37][46] - 2024年确认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约330万港元,2023年为确认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拨回净额约2060万港元[37] - 2024年研发成本增加约1100万港元[37] 资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新增物業及設備金额为10,000港元,新增使用權資產金额为2,502,000港元[23] - 2024年按公允價值計量之私募股權基金为18,733千港元,2023年为23,850千港元[24] - 2024年公司从投资基金撤回注资2815万港元,年末注资额为4385万港元,占比59%(2023年:7200万港元,占比71%)[27] - 2024年末公司分占合众威加债券及一元宇宙债券的公允价值分别为640.1万港元(2023年:597.9万港元)及843万港元(2023年:1144.3万港元)[29] - 2024年投资基金出售所有一元宇宙股本证券,所得款项为321.5万港元(2023年:271.5万港元)[29] - 截至2024年末,合众威加及一元宇宙分别支付应计票面利息及赎回部分本金726.4万港元及583.6万港元[30] - 2024年公司在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确认未变现收益净额2303.3万港元(2023年:未变现亏损净额561.5万港元)[30] - 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为1371万港元(2023年:1601.3万港元)[32] - 2024年应收贷款账面净值为716.4万港元(2023年:1542.7万港元),确认减值亏损拨备净额388.8万港元(2023年:拨回净额1425.8万港元)[33] - 2024年给予关联公司贷款已偿还101.7万港元,余额64.8万港元已核销,确认减值亏损拨回28.3万港元(2023年:290.5万港元)[34]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少于1个月的为390.4万港元(2023年:476.5万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于投资基金之投资总额为4390万港元,占投资基金注资总额的59.0%(2023年:7200万港元,占比71.0%)[46]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的公允价值约为1870万港元,约占公司资产总值的12.2%(2023年:约2390万港元,约占12.8%)[4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约720万港元,2023年约1610万港元[57] - 2024年12月31日,第三方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1090万港元,关联公司贷款为零,2023年分别约700万港元及90万港元[59] - 2024年,第三方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390万港元,关联公司贷款拨回约30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拨回约1430万港元及约290万港元[59] 租赁相关数据 - 公司控股股东徐沛欣持有已发行股本约47.86%,分租协议为持续关连交易,但适用百分比率低于5%,应付分租租金少于300万港元,获豁免部分规定[61] - 2024年12月31日起提前6个月终止2022年租赁协议,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BGH租赁物业,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分租,月租金147,915元,年租金1,774,980元[62] - 退租协议生效后,2024财年提早终止租赁收益约330万港元[63] 员工相关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37名,2023年为26名;2024年员工成本约2210万港元,2023年约2280万港元[64] 购股及股息相关数据 - 2024年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2023年也无;2024年无购股失效,2023年1500万份;2024年末已授未行使购股3422万份,2025年3月27日全部失效[65] - 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66] 证券交易相关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67] 公司规则相关数据 - 公司细则及百慕达法例无优先购买权条文[68] 企业管治相关数据 - 2024年度公司除主席兼行政总裁偏离规定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董事会结构保障公司及股东利益[69] - 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70] 财务报表审核相关数据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4年全年综合业绩符合相关会计准则、法律及法规[71] - 集团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核数师未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72] - 集团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独立核数师报告含保留意见[73] - 一元宇宙债券2023年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审计范围限制事项已解决,但仍对2024年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76] - 合众威加债券于2022年1月到期并延期至2024年9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赎回[76] - 合众威加债券已转让,基金不再为持有人,其账面价值可可靠评估[77] - 集团2024年12月31日合众威加债券权益公允价值约为640.1万港元,确认未变现收益约1092.2万港元[77] - 因合众威加债券2023年审计范围限制,仍对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78] - 因管理层未能提供充足审计凭证,核数师对2022及2023年投资基金账面价值及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发表非无保留意见[80] - 投资基金所持全部一元宇宙股份于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变现[81] - 合众威加债券于2024年12月31日后通过分派出售,相关账面价值审计范围限制问题解决[81] - 外聘核数师对集团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审计保留意见限于投资基金2022及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等[81] - 就公司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投资基金2024及2025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将不再存在[81] - 2022及2023财年财务报表审计保留意见已解决[82] - 一元宇宙债券发行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公告日期结清所有应计票面利息,赎回部分本金约580万港元[82] - 投资基金清算工作预计2025年9月前完成[82] 信息披露相关数据 - 公司2024年业绩公告刊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83] - 公司2024年年报将在上述网站刊发并寄发股东[83] 董事会成员相关数据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徐沛欣等,非执行董事袁海海,独立非执行董事齐大庆等[84]
贝森金融(0088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10-30 17:35
合众威加还款情况 - 合众威加于2024年10月向投资基金支付港币4000000元部分还款[2] 合众威加债券未偿还金额及偿还计划 - 预计合众威加债券和一元宇宙债券未偿还金额分别约为港币19500000元和港币37200000元,将于2024年底前全额偿还[3] - 预计完成出售收到的所得款项将于2024年12月底前被合众威加用于结算债券未偿还金额[3] 合众威加出售权益相关情况 - 预计合众威加将于2024年11月底前与潜在投资者就出售权益关键条款达成协议[2] 投资基金清算情况 - 预计投资基金清算工作将于2025年3月初前后完成[3] 合众威加债券赎回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 若合众威加债券能在2024年底前全额赎回,公司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关于投资基金账面价值的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将不再存在[4]
贝森金融(0088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10-09 17:20
债券未偿还金额 - 合众威加债券未偿还金额约为港币37,200,000元[1] - 一元宇宙债券未偿还金额约为港币23,500,000元[1] 投资基金清算进展 - 投资基金清算工作预计在2024年底前完成[2] - 一元宇宙股份已于2024年2月出售并变现[2] - 剩余1,128股一元宇宙股份于2024年9月26日以约港币13.0元出售并变现[2] - 投资基金目前仅持有合众威加债券和一元宇宙债券[2] - 公司将在适当时候发布进一步公告更新清算工作进展[2] 债券赎回协商与跟进 - 公司正与债券发行人协商还款时间表[1] - 公司要求债券发行人提供延迟赎回的原因及相关文件[2] - 公司将继续每周跟进债券赎回进展[2]
贝森金融(0088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5 16:55
金融服务业务 - 集团主要从事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咨询、机构融资咨询和资产管理等[3][7] - 本集团金融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外部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证券服务、投资顾问和机构融资顾问服务[34] - 外部资产管理服务的客户主要为高净值人士,资产规模达约44亿港元[35] - 外部资产管理服务收入约1,86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6%[35] - 基金管理服务收入约42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36] - 证券服务业务规模维持较小,以控制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下的运营成本[37] - 证券孖展融资服务设有信贷风险评估和信贷控制委员会等内部控制措施[40-43] - 本集團的金融服務業務將繼續善用本集團的資源和網絡以及本集團高級管理人員豐富的投資經驗[53] - 本集團正在探索新興金融市場的新機遇以進一步發展其金融服務業務[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來自機構融資顧問服務的收入約為300,000港元[50] - 本集團管理層對香港經濟復甦持樂觀態度,預期將有利於本集團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50] - 本集團將繼續拓展及增強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來源[50] - 本集團的金融服務業務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高利率環境及香港市場前景不佳等挑戰[50] 财务状况 - 集团报告的收入约为2,33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6%[4][8] - 集团本公司拥有人应佔本期间虧損約960萬港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49.0%[5][9]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270万港元[16] - 于2024年6月30日,集团的负债包括承兌票据及租赁负债約9,92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10,320萬港元)[17] - 集团的负债以港元计值,所有负债均按2.8%至10.0%的固定年利率计息,并须於1至2年內償還[17] - 於2024年6月30日,集團的資本負債率為202.2%(2023年12月31日:176.0%),主要由於公司儲備金減少約11.5%所致[17] - 於2024年6月30日,集團的流動資產淨值約為4,40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5,200萬港元),資產總值約17,56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18,660萬港元)[17] - 集團已投資6,09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7,200萬港元)於一項投資基金,佔該基金總注資額的約67.0%(2023年12月31日:約71.0%)[22] - 於2024年6月30日,該投資基金的公允價值約為1,760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2,390萬港元),佔集團總資產的約10.0%(2023年12月31日:約12.8%)[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集團自該投資基金錄得未變現收益淨額約490萬港元(2023年同期:未變現虧損淨額約540萬港元)[22] - 於2024年6月30日,集團有31名全職員工(2023年12月31日:26名),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員工成本約1,040萬港元(2023年同期:約1,210萬港元)[27] 投资基金相关 - 本集團於2019年2月22日認購BeiTai Investment LP的有限合夥權益,以投資於香港或其他地方的私人及上市公司的債務證券或股權證券[54] - 本集團作為有限合夥人有權收取投資基金的分派,但無權參與其日常營運或控制其管理[54] - 投資基金的投資策略是為了把握投資機會、提高財務資源效益並獲得合理回報[54]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作為有限合夥人於投資基金已投資港幣60,900,000元,佔投資基金注資總額的約67.0%[55] - 投資基金的相關投資主要為一家香港上市企業發行的債券及一家私營實體發行的債券[55] - 本集團於投資基金的投資以公允價值列示,並錄得未變現收益淨額約港幣4,900,000元[55]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持有的一元宇宙債券已於二零二二年二月到期,但一元宇宙仍未贖回[56]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持有的合眾威加債券已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到期,但發行人仍未贖回[56] - 管理層無法向外聘核數師提供其他資訊或憑證以支持其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及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評估合眾威加債券賬面值時採用的關鍵輸入數據及假設的適當性[57] - 外聘核數師無法評估合眾威加債券的公允價值,且無法進行其他令人滿意的程序以確定是否需要對本集團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及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於合眾威加債券的權益作出任何調整[57] - 本集团作为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无法从合眾威加和一元宇宙获取所有必要的证据,无法向外聘核数师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管理层对(i)合眾威加债券和(ii)一元宇宙债券及一元宇宙股份公允价值的评估[59][60] - 外聘核数师就(i)投资基金于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以及(ii)本集团应占投资基金于2023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未实现公允价值收益/亏损净额发表保留意见[59] - 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同意采纳独立估值师和管
贝森金融(0088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9:4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3,32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897千港元增长11.6%[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5,700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亏损4,382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9,57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747千港元有所收窄[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9,57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755千港元有所收窄[2]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67港仙,2023年同期为1.32港仙[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60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564千港元有所下降[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69,98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6,075千港元有所下降[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126,03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4,120千港元有所上升[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9,06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8,639千港元有所下降[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总计2332.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089.7万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亏损)总额为57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 438.2万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相关折旧总计72.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8.9万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拨备净额为 - 392.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27.8万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经营费用净额总计458.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79.5万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总计464.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72.4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57.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875.3万港元[20] - 2024年上半年未变现收益净额487.9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未变现亏损净额537.2万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总计16,79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013千港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减值亏损拨回3,675,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减值亏损拨备净额2,694,000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向关联公司提供的贷款已偿还1,017,000港元,余额648,000港元已核销坏账,确认减值亏损拨回283,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减值亏损拨备366,000港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一个月内为4,1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65千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收入约23,3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6%[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约9,6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减少约49.0%[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2,700,000港元,债务约为99,200,000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202.2%[40][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汇兑收益净额约300,000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500,000港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员工成本约104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210万港元下降[5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基金管理服务收入418.1万港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643万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外部资产管理顾问佣金收入1858.2万港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267.7万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约23,300,000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20,900,000港元[47] - 2024年6月30日,外部资产管理服务客户资产规模约4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41亿港元增长[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外部资产管理服务收入约186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270万港元增长[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金管理服务收入约4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640万港元下降[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机构融资顾问服务收入约3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10万港元下降[52] 投资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之私募股权基金为17,62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850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另一香港上市股权投资未变现公允价值收益净额132,000港元,2023年底已出售所有上市股权投资股份[23] - 2021年底集团认购私人公司10%股权,代价200万港元,2023年底出售该股权[24] - 2024年上半年从投资基金撤回注资1110万港元,6月30日注资额为6090万港元,占比67%(2023年底:7200万港元,占比71%)[25] - 2024年6月30日Fullbest注资1900万港元,占比21%(2023年底:2000万港元,占比19%),集团附属公司管理之私募股权基金注资1100万港元,占比12%(2023年底:1100万港元,占比10%)[2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分占合众威加债券及一元宇宙债券公允价值分别为563万港元(2023年底:597.9万港元)及1100.5万港元(2023年底:1144.3万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投资基金出售大部分一元宇宙股权证券,所得款项282.9万港元,6月30日集团于一元宇宙股权证券权益报价为零(2023年底:271.5万港元)[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众威加及一元宇宙分别支付部分应计利息175万港元及650万港元,期后一元宇宙支付剩余应计利息266.4万港元及部分本金83.6万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投资基金已投资609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200万港元减少1110万港元,占注资总额约67.0%(2023年12月31日:约71.0%)[53] - 2024年6月30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176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390万港元下降,占公司资产总值约10.0%(2023年12月31日:约12.8%)[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自投资基金录得未变现收益净额约49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未变现亏损净额约540万港元[5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于合众威加债券权益约为港币5630000元,确认未变现收益约港币1401000元[63] - 合众威加债券及一元宇宙债券发行人已按还款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及时还款,公司预计投资基金清算及审计问题解决将在2024年底前完成[65] 资产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无抵押)为17,819千港元,减值拨备为3,308千港元,流动金额为14,511千港元,实际年利率为3%[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约800,000港元已被抵押[42] 公司运营相关 - 2021年10月8日,公司680,508,005股股份被抵押,截至公告日期接管人未采取进一步行动,集团控股公司无变动[4] - 2024年上半年新增物业及设备为0,新增使用权资产81.7万港元;出售资产产生收益20万港元[2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31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名增加[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重大交易[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第C.2.1条,董事长与行政总裁由孙磊先生兼任[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体董事遵守公司《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60]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财务报告,外聘核数师已进行审阅[61] - 独立核数师对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审阅结论为非无保留意见[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后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66] - 公司2024年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并应股东要求寄发[67] - 公告日期为2024年8月28日[6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执行董事徐沛欣先生、孙磊先生(主席)及朱冬先生[6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齐大庆博士、陈亦工先生及冯中华先生[68]
贝森金融(0088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7:4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约3560万港元,较去年的约4100万港元减少约13.2%[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231亿港元减少约83.2%[4] - 2023年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拨备为0港元,2022年约为4390万港元;折旧及摊销约为100万港元,2022年约为1540万港元[4]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净额约为540万港元,2022年约为3970万港元[5] - 2023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拨回净额约为2060万港元,2022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约为60万港元[7] - 2023年确认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1430万港元,2022年约为180万港元[8] - 2023年确认给予关联公司之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90万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备约为350万港元[8] - 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为3560万港元,较2022年的4100万港元减少约13.2%[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的公允价值约为2390万港元,2022年约为2950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对投资基金投资7200万港元,占投资基金注资总额约71.0%,与2022年相同[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为2390万港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的12.8%,2022年分别约为2950万港元和14.2%[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未变现亏损约560万港元,2022年约为3680万港元[39]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自投资基金获得任何股息[39] - 2023年全年收入约35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4100万港元减少约13.2%[68][69] - 2023年LBITDA为亏损1016.5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10185.7万港元;LBITDA利润率2023年为-28.6%,2022年为-248.7%[68] - 2023年除税前亏损2063.1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12673.2万港元;2023年亏损净额2063.8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12309.2万港元[68]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1.45港仙,2022年为8.66港仙[68]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43.6万港元,2022年为12413.9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2023年为669.5万港元,2022年为2326.6万港元[68] - 2023年资产总值18663.9万港元,2022年为20778.4万港元;负债总额2023年为12800万港元,2022年为12850.7万港元[68]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值5864.1万港元,2022年为7927.7万港元[68]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45.9万港元,2022年为1244.7万港元[68] - 2022年确认金融服务业务无形资产减值亏损拨备约2340万港元、物业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拨备约2050万港元[70] - 2023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90万港元、预付款项等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60万港元、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1430万港元、给予关联公司之贷款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90万港元[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约1610万港元,2022年约2460万港元[74] - 第三方贷款总额约1540万港元,2022年约2190万港元,实际年利率3%,须一年内偿还[74] - 关联公司贷款约70万港元,2022年约270万港元,年利率15%,已逾期[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最大借款人欠款结余占集团应收贷款总额约71.9%,2022年约43.7%[76] - 2023年第三方贷款减值亏损拨回净额约1430万港元,2022年约180万港元[84] - 2023年收回约2160万港元应收贷款[84] - 2023年确认关联公司贷款减值亏损拨回约290万港元,2022年为减值亏损拨备约350万港元[86] - 2023年收回若干应收贷款约520万港元[86] - 2023年第三方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率降至31.16%(2022年:49.23%),违约概率降至34.82%(2022年:100%)[88] - 2023年关联公司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率维持在55.92%(2022年:58.38%)[88] - 2023年通过要求部分还款收回约2680万港元应收贷款[90][9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60万港元,较2022年约1.231亿港元减少约83.2%[9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减少约4390万港元,折旧及摊销减少约1440万港元[93]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未变现亏损净额减少约3430万港元[93] - 2023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拨回约2060万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约60万港元)[93] - 2023年公司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96]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40万港元,2022年约为1240万港元;2023年资本开支约为50万港元,2022年无[9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24亿港元,2022年约为1.241亿港元[9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债务包括承兑票据及租赁负债约为1.032亿港元,2022年约为1.104亿港元,债务年利率2.8% - 10.0%,须1 - 2年内偿还[103] - 2023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76.0%,2022年为139.3%,主要因公司储备减少约32.8% [103]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备用银行融资[10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5200万港元,2022年约为8690万港元;资产总值约为1.866亿港元,2022年约为2.078亿港元[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约80万港元银行存款被抵押,与2022年持平[107] - 2023年公司确认汇兑亏损净额约280万港元,2022年约为200万港元[107] - 2023年集团资本开支约为50万港元,2022年为零[10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签订合约但未在综合财务报表作出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6460万港元,2022年约为4120万港元[10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7200万港元于投资基金,占注资总额约71.0%,与2022年持平[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为2390万港元,2022年约为2950万港元[108] - 2023年集团自投资基金录得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未变现亏损约560万港元,2022年约为3680万港元[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26名全职雇员,2022年为31名[112] - 2023年集团员工成本约为2280万港元,2022年约为2350万港元[112]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现金股息(2022年:无)[13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本无变动[1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期权计划授出未行使购股期权共3422万份,2022年为4922万份[169][173] - 2023年无根据购股期权计划授出购股期权,2022年也无[172] - 2023年12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购股期权数目为84266533份,2022年为69266533份[173] - 2023年无就购股期权在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确认开支,2022年也无[1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昌持有680,508,005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47.86%[180][18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蒋凤云被视为于681,688,005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全部已发行股份47.94%[180][1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泽贸易有限公司持有236,973,066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16.67%[1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东兴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03,624,000股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7.29%[1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421,838,398股[1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昌持有的股份抵押予Fruitful Worldwide,相关公司被视为拥有保证权益,该等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47.70%[180][183][184] - 本财政年度,最大客户佔集团銷售總額百分比為30%,五大客户合計佔比78%[199] - 本财政年度,最大供應商佔集團採購總額百分比為25%,五大供應商合計佔比38%[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外部资产管理业务客户资产总值约为41亿港元,较2022年的38亿港元有所增长[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部资产管理服务收入约为2700万港元,较2022年的2470万港元增加约9.7%[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金管理服务收入约为540万港元,较2022年的1360万港元减少约60.1%[1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构融资顾问服务收入约为190万港元,较2022年的120万港元增加约62.4%[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包括四名外部資產管理客戶及集团管理的一隻基金,五大供應商均为外部資產管理顧問[199] 公司业务牌照及服务情况 - 公司自2018年12月起持牌进行第1类、第4类和第9类受规管金融服务活动[14] - 2020年12月1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获授第6类受规管活动牌照并开始提供机构融资顾问服务[14] - 公司通过全资附属公司自2019年起提供全面证券经纪服务,现阶段业务维持最小规模以减少运营成本[23]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要从事提供金融服务并持牌进行《证券及期货条例》项下第1、4、6、9类受规管活动[130] 公司业务策略及展望 - 公司预期整体营商环境仍具挑战,将谨慎监测并适时调整金融服务业务资源分配[11] - 公司将继续把握投资机会,致力于提高股东回报[11] - 集团金融服务业务面临挑战,但管理层乐观期待香港经济复苏[33] 证券孖展融资服务政策 - 泰达资产管理制定书面政策确保证券孖展融资服务合规及风险管理[25] - 设立信贷控制委员会监督客户信用、额度及申请[26] - 按指定利率收费,优质客户可能获低利率[27] - 仅接纳联交所上市证券作抵押品,按季或重大变动时调整比率[28] - 销售交易团队负责获取客户资料,信贷控制委员会监督决策[29] - 政策规定追缴保证金触发事件及强制平仓条件[30] - 强制平仓款不足时,公司将采取法律行动收回欠款[31] 集团投资顾问服务 - 集团为离岸私募股权基金提供投资顾问服务[32] 投资基金相关情况 - 2019年2月22日,集团认购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权益[36] - 投资基金账面价值包含公司于合众威加债券、一元宇宙债券及一元宇宙股份的权益[40] - 一元宇宙债券于2022年2月到期,截至报告日期仍未赎回,一元宇宙股份于2024年2月出售变现[41] - 合众威加债券于2022年1月到期,截至报告日期仍未赎回,且合众威加未提供2021年12月31日起所有年度的经审核财务资料[42] - 一元宇宙股份自2022年4月1日起于联
贝森金融(0088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22:1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5,566千港元,较2022年的40,957千港元下降13.16%[4]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20,631千港元,较2022年的126,732千港元大幅收窄83.72%[4] - 2023年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20,638千港元,较2022年的123,092千港元大幅收窄83.24%[4]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45港仙,较2022年的8.66港仙大幅收窄83.26%[4]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0,564千港元,较2022年的4,164千港元增长153.70%[6]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76,075千港元,较2022年的203,620千港元下降13.53%[6] - 2023年流动负债总值为124,120千港元,较2022年的116,697千港元增长6.36%[6] - 2023年流动资产净值为51,955千港元,较2022年的86,923千港元下降40.23%[8] - 2023年资产净值为58,639千港元,较2022年的79,277千港元下降26.03%[8] - 2023年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2063.6萬港元,2022年為12309.2萬港元;計算每股虧損所用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為14.21838398億股[32] - 2023年公司收入约35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4100万港元减少约13.2%[53][5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231亿港元减少约83.2%[5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拨备为0港元,2022年约为4390万港元;2023年折旧及摊销约为100万港元,2022年约为1540万港元[53]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净额约为540万港元,2022年约为3970万港元[54] - 2023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拨回净额约为2060万港元,2022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约为60万港元[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基金注资7200万港元,占注资总额约71.0%,与2022年持平;投资基金公允价值约2390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12.8%(2022年约14.2%)[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未变现亏损约560万港元(2022年约3680万港元)[6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124亿港元(2022年约1.241亿港元),债务约1.032亿港元(2022年约1.104亿港元)[6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176.0%(2022年为139.3%),因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致储备减少约32.8%[6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5200万港元(2022年约8690万港元),资产总值约1.866亿港元(2022年约2.078亿港元)[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汇兑亏损净额约280万港元(2022年约200万港元)[73] - 集团2023年度资本开支约50万港元(2022年无),2023年12月31日已签订合约的资本承担约6460万港元(2022年约4120万港元)[74]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客户合约收入为34,392千港元,2022年为39,529千港元;2023年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1,174千港元,2022年为1,428千港元;2023年总收入为35,566千港元,2022年为40,957千港元[20] - 2023年基金管理服务收入为5,428千港元,2022年为13,615千港元;2023年外部资产管理顾问佣金收入为27,032千港元,2022年为24,651千港元;2023年财务顾问及咨询费收入为1,889千港元,2022年为1,163千港元[21] - 2023年服务在某时间点转移收入为28,964千港元,2022年为25,914千港元;2023年服务随时间转移收入为5,428千港元,2022年为13,615千港元[21] - 2023年财务顾问业务期初合约负债本期确认收入为10千港元,2022年无;2023年证券服务业务期初合约负债本期确认收入为1千港元,2022年为57千港元[22]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97千港元,2022年为337千港元;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投资股息收入为158千港元,2022年为184千港元;2023年来自关联公司租金收入为1千港元,2022年为203千港元[22] - 2023年其他收入总额为634千港元,2022年为914千港元;2023年汇兑亏损净额为2,769千港元,2022年为2,047千港元;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亏损)净额为 - 5,383千港元,2022年为 - 39,657千港元[22] - 2023年外部资产管理业务客户资产总值约为41亿港元,2022年约为38亿港元;2023年该服务收入约为270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470万港元增加约9.7%[58] - 2023年基金管理服务收入约为54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360万港元减少约60.1%[60] - 2023年机构融资顾问服务收入约为19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20万港元增加约62.4%[61] 资产减值及折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物业及设备折旧为793千港元,2022年为2,705千港元;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00千港元,2022年为9,521千港元[24] - 2023年应收账款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拨备净额为 - 2,883千港元,2022年为 - 2,243千港元;2023年应收贷款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拨备净额为 - 14,258千港元,2022年为 - 1,801千港元[24] - 2022年物業及設備以及使用權資產確認減值虧損2048.7萬港元,2023年無減值撥備及撥回[33] - 2022年無形資產、物業及設備以及使用權資產確認減值2341.8萬港元和2048.7萬港元,賬面值撇減至可收回金額105.5萬港元[3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减值亏损拨回净额约1425.8万港元,2022年为180.1万港元[47] - 2023年12月31日,第三方贷款及关联公司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分别约为700万港元及90万港元,2022年分别约为2120万港元及380万港元[79] - 2023年度,第三方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拨备约1430万港元,关联公司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拨备约290万港元;2022年分别约为180万港元及350万港元[79] 税务及股息相关信息 - 香港利得稅按16.5%計算,一附屬公司首200萬港元應課稅溢利按8.25%計稅,其餘按16.5%計稅[27] - 2023年即期稅項香港過往年度撥備不足7000港元,2022年為8000港元;2023年遞延稅項為0,2022年為-364.8萬港元;2023年本年度稅項支出總額7000港元,2022年為-364萬港元[30] - 建議不派發2023年末期股息,2022年亦無[31]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末期股息,2022年也无[83] 公司股权及股份相关信息 - 2021年10月8日,公司680,508,005股股份被抵押,截至公告日期接管人未采取进一步行动,集团控股公司无变动[11][12] - 2023年度,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权,2022年也无;2023年度1500万份购股权失效,2022年为300万份;2023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为3422万份,2022年为4922万份[82] - 2023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4] 公司管理层及合规相关信息 - 2023年9月1日起,孙磊兼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各占一半[86] - 全体董事确认2023年度遵守公司《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88]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3年度全年综合业绩符合相关会计准则、法律及法规[89] - 集团2023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独立核数师报告含保留意见[91]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徐沛欣、孙磊(主席)及朱冬,独立非执行董事齐大庆、陈亦工及冯中华[102] 公司业务运营及发展相关信息 - 自2019年起公司通过泰达资产管理提供全面证券经纪服务,现阶段维持最小规模以减少运营成本[62] - 公司管理层认为未来将受益于香港经济复苏,会继续拓展及增强金融服务业务收入来源[63] 债券及投资相关信息 - 2023年末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總計2385萬港元,2022年為3036.6萬港元[39] - 2023年出售上市股權投資所得款項113.3萬港元,已變現公允價值收益淨額23.2萬港元,2022年未變現公允價值虧損淨額84.8萬港元[4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分占合众威加债券及一元宇宙债券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97.9万港元和1144.3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529.7万港元和1162.5万港元[4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于一元宇宙股本证券的权益报价为271.5万港元,2022年为832.5万港元[4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投资基金已确认未变现亏损净额约561.5万港元,2022年为3680.9万港元[45] - 一元宇宙债券于2022年2月到期,截至报告日期仍未赎回,其股份2022年4月1日起暂停买卖,2023年11月6日恢复买卖[9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于一元宇宙债券的权益约为1144.3万港元,于一元宇宙股份的权益报价约为271.5万港元,该年度确认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约579.3万港元[96] - 合众威加债券于2022年1月到期,截至报告日期仍未赎回,发行人未提供2021年12月31日起所有年度的经审核财务资料[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于合众威加债券的权益约为597.9万港元,该年度确认未变现收益约68.2万港元[99] - 因一元宇宙债券及股份2022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存在审计范围限制,对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96] - 无法评估合众威加债券的公允价值,对其权益账面价值的调整可能对公司所呈报的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产生重大后续影响[100] 应收款项相关信息 - 2023年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为1601.3万港元,2022年为2015万港元[46] - 2023年应收贷款(无抵押)账面净值为1542.7万港元,2022年为2190.6万港元[46] - 2023年应收贷款实际年利率为3%,2022年为3%至12%[47] - 2023年给予关联公司之贷款总额约166.5万港元,2022年为657.1万港元[4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约1610万港元(2022年约2460万港元),最大借款人欠款结余占比约71.9%(2022年约43.7%)[77]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独立第三方贷款总额约1540万港元(2022年约2190万港元),实际年利率3%;应收关联公司贷款约70万港元(2022年约270万港元),年利率15%[77] 员工相关信息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26名,2022年为31名;2023年度员工成本约为2280万港元,2022年约为2350万港元[80] 业绩公告及年报发布信息 - 本业绩公告刊载于公司网站(www.bison.com.hk)及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 [101] - 公司2023
贝森金融(0088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9:05
金融服务业务 - 本集团主要从事金融服务业务,包括外部资产管理、基金管理服务、证券服务、基金管理的投资顾问服务和机构融资顾问服务[28,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约为2,0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9] - 本集团将继续不时检讨金融服务业务的经营及表现,确保适时调整策略以达到企业目标[26] - 本集团将继续谨慎制定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业务的计划[26,27] - 本集团的金融服务业务将继续善用本集团的资源和网络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豐富投资经验[48][49] - 本集团的金融服务业务面臨挑戰,但管理層仍看好此業務分部,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會繼續為本集團創造收入[46] - 本集團將繼續拓展及提高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來源[46] 外部资产管理服务 - 外部資產管理服務的資產規模達約港幣41億元[30] - 外部資產管理服務的收入約為港幣12,700,000元[30] 基金管理服务 - 基金管理服務的收入約為港幣6,400,000元[34] - 基金管理服务收入按投资者在基金的承诺出资百分比或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比计算[117] - 基金投资组合中包含与公司执行董事徐先生及其直系亲属有关的公司,其投资账面价值合计15.89亿港元[119] 机构融资顾问服务 - 本集团於二零二零年十二月開始提供機構融資顧問服務,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收入約為港幣1,100,000元[45] 投资基金 - 本集团作为投资基金的有限合夙人,已投资港幣72,000,000元,佔投資基金注資總額的約71%[53] - 於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投資基金的公允價值為約港幣24,100,000元,佔本集團資產總值的約13.0%[53]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自投資基金錄得未變現虧損淨額約港幣5,400,000元[53] - 投資基金的相關投資包括香港上市股票、香港上市企業發行的債券及一家私營實體發行的債券[53] - 於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投資基金之公允價值約為港幣24,100,000元[54] - 本集團應佔投資基金產生之未變現公允價值虧損淨額為約港幣5,400,000元,其中約港幣5,100,000元為合眾威加債券、一元宇宙債券及一元宇宙股份產生之未變現公允價值虧損[54] - 合眾威加債券及一元宇宙債券分別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及二零二二年二月到期,但發行人仍未贖回該等債券,且合眾威加並無向投資基金或本集團提供其截至二零二一年及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經審核財務資料[56] - 一元宇宙的股份自二零二二年四月一日起於聯交所暫停買賣,原因是其未有根據上市規則的規定就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及後續財政期間發佈及/或寄發財務資料及年報[57] - 管理層對合眾威加債券、一元宇宙債券及一元宇宙股份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及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但投資基金及本集團均未獲提供有關合眾威加及一元宇宙營運狀況及財務狀況的充足適當的額外資料[58] - 由於本集團僅為投資基金之有限合夥人,且在從合眾威加及一元宇宙獲取必要憑證方面受到限制,因此本集團無法向外聘核數師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憑證,以支持管理層對該等債券及一元宇宙股份的公允價值的評估[61] - 外聘核數師就(i)投資基金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及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的賬面值;及(ii)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及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期間本集團應佔投資基金的未變現公允價值收益/虧損淨額發表保留意見[61][62] - 本集團已取得支撐性資料及憑據用於評估該等債券及一元宇宙股份的公允價值[63][64] - 管理層已委聘獨立估值師對該等債券及一元宇宙股份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63] - 審核委員會及董事同意採納該等評估結果用於編製中期財務報告[64] - 本集團一直與普通合夥人保持聯絡,密切監察投資基金的清算程序[66][69] - 普通合夥人確認預計將於2023年底前完成相關投資的變現[66] - 本集團預期於2023年底前收回投資基金清算所得款項[66] - 管理層認為審計保留意見的影響將於2023年底不復存在[68] - 本集團正密切監察投資基金的清算程序,以確保收取清算所得款項[69][70] - 本集團無權參與投資基金的日常營運及管理,故難以自行收回該等債券[68] - 普通合夥人對投資基金的投資及管理決策擁有控制權,故更適合由其收回未償還債務[68] 财务状况 - 於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港幣118,000,000元[11] - 於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債務包括承兌票據及租賃負債約港幣106,100,000元,均按固定年息率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