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时间为2024年4月26日[1] - 公司股票简称为祥明智能,股票代码为301226[7]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敏[7] - 公司注册地址为常州市中吴大道518号,邮政编码为213011[7] - 公司办公地址为常州市中吴大道518号,邮政编码为213011[7] - 公司网址为http://www.xiangming.com,电子信箱为info@xiangming.com[7]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部办公室[7] 公司治理与管理层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2] - 公司负责人张敏、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栋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王栋声明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2] - 公司董事张国祥先生于2023年1月26日因病去世[120] - 董事朱华女士于2023年1月19日辞去公司董事、执行总经理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120] - 邵乃宇、潘一欢、黄森、陆小明、吴成、田明星、王栋、佘雷兵、陆劲松于2023年4月21日或8月25日分别被选举或聘任为独立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职工代表监事、财务总监、总经理、副总经理[122] - 古群、陈宝、祁建云、杨坚、毕海涛、张韦明、王勤平、张敏于2023年4月21日或8月24日分别因任期满离任或工作变动调整离任[122] - 公司董事、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的任职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23年4月[123] - 公司独立董事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24][125][126] - 公司监事会主席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28] - 公司监事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28]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28]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29][130] - 公司财务总监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30] - 公司总经理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30] - 公司副总经理的任职时间为2023年4月至今[130] - 公司内审部负责人的任职时间为2022年9月至今[130]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全文显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497.38万元[134] - 公司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近三年未受到证券监管机构处罚[132] - 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和方案[132] - 公司董事张敏、王勤平、邵乃宇、潘一欢、黄森等在报告期内均未缺席董事会会议[135] - 公司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35] - 公司董事对公司有关建议被采纳[136] - 公司董事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1次[135]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81,771,994.86元,同比下降9.48%[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036,841.06元,同比下降36.62%[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578,930.87元,同比下降36.78%[8]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173,592.52元,同比下降53.61%[8]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股,同比下降39.68%[8]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38元/股,同比下降39.68%[8]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6%,同比下降3.71%[8] - 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1,046,092,823.41元,同比下降2.44%[8]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04,240,861.13元,同比增长0.05%[8]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3,457,910.19元[1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77.20万元,同比下降9.48%[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03.68万元,同比下降36.62%[4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17.36万元,同比下降53.61%[48] - 主营业务收入为57,075.43万元,同比下降9.38%,主要受房地产下行影响,HVACR领域下降25.88%[48] - 交通车辆领域收入增长11.86%,信息产业领域增长48.45%,健康医疗领域增长27.79%[49] - 销售毛利率为20%,比去年同期下降0.83%[49]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1.64%,直接人工成本率同比增加1.02%,制造费用成本率同比增加1.12%,运输成本率下降0.29%[49] - 销售费用增加18.65%,管理费用增长7.96%,研发费用下降9.47%[49] - 内销收入为430,252,914.23元,同比增长0.84%,外销收入为151,519,080.63元,同比下降29.86%[50] - 直销收入为560,471,802.40元,同比下降10.87%,经销收入为2,316,391.49元,同比下降48.39%,贸易商收入为18,983,800.97元,同比增长102.09%[50]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221,277,992.73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8.04%[53]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89,125,492.19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26.23%[53] - 2023年销售费用为12,405,902.67元,同比增长18.65%,主要系样机投入增加[54] - 2023年管理费用为35,649,358.51元,同比增长7.96%,主要系可转债项目发行的中介费用增加[54] - 2023年财务费用为-4,392,999.94元,同比增长20.39%,主要系汇总损失减少[54] - 2023年研发费用为24,448,599.60元,同比下降9.47%,主要系调整压缩研发项目[54]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4,448,599.60元,占营业收入的4.20%,与2022年持平[55]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20人,同比下降3.23%[55]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4.17%,同比下降0.44%[55] - 2023年研发人员中本科人数为39人,同比下降2.50%,硕士人数为6人,同比下降14.29%[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53.61%,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减少,部分应收款回笼滞后所致[5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69.19%,主要系购置固定资产的现金支出减少所致[5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10.39%,主要系上年收到IPO募集资金所致[56] - 货币资金减少至115,154,620.08元,占总资产比例11.01%,同比减少8.79%,主要系募投项目现金支出所致[58] - 固定资产增加至236,058,501.87元,占总资产比例22.57%,同比增加4.24%,主要系部分募投项目完成转固增加所致[58] - 投资收益为5,380,769.2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2.04%,主要系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及银行理财取得的收益[57]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088,099.51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43%,主要系衍生金融工具及银行理财的公允价值变动[57] - 资产减值为-3,561,822.33元,占利润总额比例-7.97%,主要系存货跌价产生损失[57] - 营业外收入为1,882,450.00元,占利润总额比例4.21%,主要系收到的政府补助[57] - 营业外支出为2,689,991.1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6.02%,主要系以前年度股权激励代扣代缴(补缴)个人所得税[57] 市场与行业分析 - 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动机企业数量为2039家,较2019年增加127家[15] - 2022年约有2270家电机企业[15] - 消费电子及家用电器是微特电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分别占29%和26%[15] - 2018-2021年中国微特电机的需求量分别为125亿台、129亿台、133亿台、138亿台,预计2023年需求量将达到147亿台[16] - 2021-2030年全球微特电机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4.10%,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60.66亿美元[16] - 中国微特电机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24.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43.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48%,预计2023年将达到1610.4亿元[16] - 2022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8%[17] - 2023年全球家电市场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7200亿美元,2023-2028年市场增速预计达到4.81%[17] - 2015-2021年中国农村居民空调百户保有量从38.8台增长至89台,复合增长率为14.84%[17] - 2015-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空调百户保有量从114.6台增长至161.7台,复合增长率为6.04%[17] - 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18] -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00.3万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1,065万台[18] - 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驱动电机市场规模约280.12亿元,全球新能源车驱动电机市场规模约426亿元[18] - 2022年普通汽车中一般存在20-30个微特电机,高档汽车中使用的微特电机能达到80个甚至更多[18] - 2009年至2023年,我国空调产量由8,153.27万台增长到24,487.02万台[19] - 2013年至2018年,我国旅游业行业总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6%[19] - 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5%[19] - 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2023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19] - 2022年我国汽车微特电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18] - 2023年我国空调制造业保持增长趋势,为HVACR风机行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19] - 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与全球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但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20] - 2022年中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9,584公里,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15.96%,2023年运营里程达到10,165.7公里[20] - “十四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将新增3,000公里,预计累计完成投资额有望达到18,188亿元[20] - 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数达337.7万个,占移动电话基站数已近三分之一,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24个,较上年末提高7.6个[20] - 2018-2022年我国洁净室工程行业市场规模从1,401.29亿元增长至2,407.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4.49%[20] - 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21] - 2022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产量分别达551.9GW、294.7GW,同比分别增长53.7%、62.1%[22] - 2022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额为423.6亿美元,同比增约七成;组件出口量达153.6GW,同比增55.8%,均创历史新高[22] - 截至2022年底,中国储能行业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储能行业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23] - 公司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9.8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5%,年增长率38%[24] -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24] - 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4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0.3%[2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微特电机、风机及智能化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HVACR、交通车辆、通信系统、医疗健康等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智能化、模块化的组件及整体解决方案[29] -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两类:微特电机(包括交流异步电机、直流有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和风机(包括离心风机、横流风机、轴流风机、特种定制风机)[29] - 公司通过SCM系统进行供应链管理,设立专门部门主管采购工作,根据市场情况编制总体生产目标和全年
祥明智能(301226)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