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简称益方生物,代码688382[20][24]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YAOLIN WANG,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李冰路67弄4号210室,邮编201203,网址为www.inventisbio.com [20] - 董事会秘书为YUEHENG JIANG(江岳恒),证券事务代表为郭丹颖,联系电话和传真均为021 - 50778527,电子信箱为ir@inventisbio.com [21][22]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部[23] 财务审计与保荐信息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BFC外滩金融中心S1栋8楼,签字会计师为张俊峰、朱晓菁[25] -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字保荐代表人为杨沁、褚晓佳,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7月25日至2025年12月31日[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8397.5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29368.35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减少[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230472.18万元[4]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85,526,866.85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同样为185,526,866.85元,因无2022年数据,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不适用[26]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亿元,2022年为-4.8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4亿元,2022年为-4.84亿元[27]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9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9.81%;总资产为21.62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7.90%[27]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49元/股,2022年为-0.95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48%,2022年为-37.63%[28]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38.73%[28]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主要系当期确认的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收入[29] - 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8000万元,第三季度为4716.98万元,第四季度为5835.71万元[31]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970.82万元,2022年为23.75万元,2021年为485.34万元[33][34]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300万元,2022年为108.87万元,2021年为485.32万元[33] - 2023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655.99万元[33]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52.6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97.53万元,同比亏损减少41.26%[155] - 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44,290.79万元,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55] - 管理费用60,851,853.54元,较上年同期57,955,398.66元变动比例为5.00%[157] - 研发费用442,907,897.64元,较上年同期461,489,098.56元变动比例为-4.03%[15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565,753.86元,较上年同期1,973,596,119.58元变动比例为-100.69%[157]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8亿元,上年同期为-4.77亿元,主要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购买商品等现金支出减少[174]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99亿元,上年同期为-769.47万元,主要因定期存款增加[174]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56.58万元,上年同期为19.74亿元,主要因上年收到上市募集资金[174] - 应收账款期末数为1.77亿元,占总资产8.17%,上年为0[175] - 其他应收款期末数为664.83万元,占总资产0.31%,较上期增长66.84%[175] - 在建工程期末数为50万元,占总资产0.02%,较上期减少80.60%[175] - 境外资产为1843.86万元,占总资产0.85%[178] - D - 1553研发投入16991.9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91.59%,较上年同期变动 - 20.83%[190] - D - 0502研发投入10883.6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8.66%,较上年同期变动18.67%[191] - D - 0120研发投入4707.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5.37%,较上年同期变动151.39%[191] - D - 2570研发投入2731.2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4.72%,较上年同期变动67.58%[191]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38.73%,占净资产比例22.17%,资本化比重为 - [190] - InventisBio US LLC期末总资产384695973.24美元,期末净资产384695973.24美元,报告期利润1228.03美元[1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对外授权产品贝福替尼二线治疗于2023年5月获批上市,一线治疗于2023年10月获批上市[5] - 除贝福替尼外,有1款处于NDA阶段产品、3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产品和多个临床前在研项目[38] - 贝福替尼二线、一线治疗适应症分别于2023年5月、10月获批上市,二线于12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39] - 2023年5月,贝福替尼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在《柳叶刀 - 呼吸医学》发表[40] - D - 1553上市申请于2023年12月获NMPA受理,2024年1月获优先审评资格[41] - 2023年8月,益方生物就D - 1553授予正大天晴中国大陆独家许可权[41] - 2023年3月,D - 1553在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I期临床结果在《胸部肿瘤学杂志》发表[42] - D - 0502于2022年9月完成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44] - 2023年12月,D - 0502治疗乳腺癌临床Ib期研究结果亮相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44] - 2023年4月,公司在美国启动D - 0120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的II期临床试验[45] - 甲磺酸贝福替尼(BPI-D0316)二线治疗于2023年5月29日获批上市,12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一线治疗于2023年10月12日获批上市[53] - 贝福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于2023年1月获批展开,3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贝达药业MCLA - 1和贝福替尼联合用药一线治疗临床研究申请于2023年5月获受理[54] - 2023年5月,贝福替尼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在《柳叶刀 - 呼吸医学》发表,贝福替尼组中位随访时间20.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2.1个月,埃克替尼组分别为19.4个月和13.8个月[55] - 2023年12月,贝福替尼二线治疗II期临床研究OS数据入选ESMO Asia口头报告,75 - 100mg剂量组中位OS达31.5个月[55] - D - 1553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KRAS G12C抑制剂,在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56] - KRAS G12C突变在约14%的非小细胞肺癌、约4%的结直肠癌和约3%的胰腺癌患者中发生;在中国人群中,在约4.3%的肺癌、约2.5%的结直肠癌和约2.3%的胆管癌患者中发生[56] - D - 1553截至2022年6月30日所有剂量组可评估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40.5% [30/74],疾病控制率(DCR)为91.9% [68/74];600 mg每日两次剂量可评估患者ORR为38.7% [24/62],DCR为90.3% [56/62] [57] - 2023年10月,D - 1553联合西妥昔单抗在KRAS G12C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4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6个月 [59] - 2023年10月,D - 1553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胰腺癌患者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35.7%,疾病控制率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4个月 [59] - 2024年4月,D - 1553在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IRC确认的ORR为50%(61/123,95% CI,41 - 59),DCR为89%(109/123,95% CI,82 - 94),中位DOR为12.8个月(95% CI,6.2 - NE),中位PFS为7.6个月(95% CI,5.6 - 9.7) [59] - 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约占乳腺癌患者总数的约75% [60] - 2023年12月,D - 0502单药治疗ER阳性、HER2阴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CBR为47.1%,ORR为15.7%;在与氟维司群CONFIRM研究相似的受试者中,中位PFS为7.4个月;携带ESR1突变的受试者中,中位PFS为10.1个月 [62] - 2022年5月,D - 1553获得CDE同意在中国开展单臂II期注册临床试验 [57] - 2023年5月,D - 1553的关键注册性II期临床完成患者入组 [57] - 2024年1月,D - 1553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DA获得优先审批资格 [57] - D - 0120在I期临床试验单剂量5mg到40mg给药区间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IIa期每日给药4mg剂量下患者血尿酸达标率为80%[65] - D - 2570于2022年8月启动I期临床研究,2023年6月完成入组和访视,2023年12月启动针对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66] - D - 0120正在中国进行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IIb期临床试验,2022年9月入组首例受试者;2023年4月在美国启动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的II期临床试验[65] - D - 2570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在大鼠中无性别相关PK参数差异,多次给药无蓄积[67] - D - 0120是中国公司中首个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的URAT1抑制剂,国内进入临床IIb期,在美国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研究进入临床II期[117] - D - 0502是中国公司中首个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的口服SERD抑制剂,国内单药正在进行III期注册临床试验[118] - D - 1553是中国公司中首个在中国及美国进入临床试验的KRAS G12C抑制剂,中国单药关键II期注册临床试验已完成,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118] - BPI - D0316二线、一线治疗适应症已获批上市,二线治疗适应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18] - D - 0120对尿酸盐转运体1 (URAT1)的抑制活性是同类药物雷西纳德的50 - 100倍,临床研究剂量低于雷西纳德上市剂量[118] - D - 0502人体内暴露量更高,相同浓度下对靶点有效作用居在研药物公开报导数据前列,临床试验未发现心脏毒性和视觉障碍等副作用[118] - D - 1553在动物药效模型上抑制肿瘤效果更优,在肿瘤患者中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及可控安全性[118] - BPI - D0316在药物分子设计上减少吲哚氮去烷基化代谢物生成,降低腹泻和皮疹发生率,一线和二线治疗注册临床试验有公开报导最长中位PFS数据[118] - D-0120产品在大鼠体内最大耐受剂量达500mg/kg,在狗体内达1000mg/kg[119] - D-0120产品原料药生产合成步骤缩减到“三步合成”[119] - D-0502产品采用中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策略缩短时间[120] - D-1553产品在多地区开展临床试验并获非小细胞肺癌突破性疗法认证[120] - D-1553产品经CDE同意展开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单臂II期注册试验[120] - D-0120产品采用单剂量和多剂量快速评估策略缩短I期临床时间[120] - D-0502产品在临床试验初期采用单药与联合用药多种给药方案[120] - D-1553产品在临床试验初期采用单药与联合用药多种给药方案[120] - BPI - D0316二线、一线治疗适应症分别于2023年5月、10月获NMPA批准上市,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3年12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24] - D - 1553单药I期临床研究于2023年3月发表,临床前研究于2023年5月发表,多项研究成果入选会议,上市申请于2023年12月获NMPA受理,2024年1月获优先审评资格[125] - D - 0502治疗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Ib期研究结果于2023年12月亮相SABCS[126] - D - 0120于2023年4月在美国启动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的II
益方生物(688382)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