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7840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41.2%[6] - 2023年公司股权拥有人应占亏损为984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44.1%[6] - 2023年金融业务收入约59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520万港元[20] - 2023年汽车业务收入约117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570万港元[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收入约3650万港元[22] - 公司收入由去年同期约5550万港元增加约41.2%至本期约7840万港元[46] - 本期房地产业务收入约243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31.0%,收入保持稳定[47] - 本期金融业务收入约59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520万港元,收入保持稳定[47] - 本期汽车业务收入约117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570万港元[47] - 本期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收入约365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零,占总收入约46.6%[48] - 收入成本由去年同期约1.188亿港元下跌约30.1%至本期约8300万港元[50] - 去年同期毛损约6330万港元,毛损率约113.93%,本期毛损约460万港元,毛损率约5.87%[51] - 按公平价值列账及于损益账处理的金融资产由去年同期约5880万港元增加约7.2%至本期约6300万港元[52] - 本期其他收入及收益约44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690万港元,减少因土地使用税退税减少[53] - 行政费用由去年同期约4520万港元减少约37.9%至本期约2810万港元,减少因大厦管理费及董事酬金减少[55] - 本年度亏损约1.008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1.757亿港元[56]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约为5.17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5.83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397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670万港元[58]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449.82%,2022年12月31日约为776.48%[58]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透支约为29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10万港元[5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7]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77] - 公司于2019年1月采纳股息政策,支付股息建议取决于董事会酌情权,末期股息宣派须经股东批准[157] 房地产项目情况 - 置地新城项目占地面积691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2000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累计售出约93.2%[10] - 依云山莊项目占地面积747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000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一期累计售出约66.3%住宅单位及100%停车库和商舖,二期累计售出约74.7%住宅单位[12] - 中建•俊公館项目占地约8300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68000平方米[13] - 中建•俊公館第1.2期总建筑面积约65148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累计售出约82.9%[14] - 中建•俊公館第1.1期建筑面积5935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售出约18.5%[15] - 中建•俊公館第1.3期总建筑面积11107平方米,2023年已售出约93.6%[16] - 截至2023年底,第2.1期已累计售出单位占其总建筑面积约67.6%,第3期已累计售出单位占其总建筑面积约86.6%[17][18] - 第2.2期仍在兴建,地基工程已在2024年完工,开发将提供约21000平方米[18] 业务展望 - 展望2024年,房地产业务销售可望改善[23] - 预计2024年金融、汽车、餐饮及相关业务整体持续稳定或略有改善[24] - 公司会基于市场需求及可用资金扩大业务[24] - 公司会寻找机遇扩大金融业务,包括房地产按揭、股份按揭等[20] - 公司将坚持追求核心战略,物色新商机提高股东回报[25] 资金筹集与使用 - 2023年完成供股,向5名独立承配人发行及配发共4.1861936亿股供股股份,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为5023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830万港元[71] - 2024年1月26日公司议决向五名合资格参与人授出股份期权以认购共4500万股普通股,行使价为每股0.152港元,占已发行股本约4.64%[76] - 2023年3月17日集团以450万港元收购CVEI全部股权,CVEI持有KWL 25%权益,KWL从事餐饮业务[79] - 2022年12月30日及2023年3月17日公司附属公司分别以450万港元收购UFL及CVEI全部股权及未偿还股东贷款[68][69] - 公司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830万港元,拟用于一般营运资金、投资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投资直播业务和扩大金融业务[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计划使用4830万港元,实际使用1457.6万港元,尚未使用3372.4万港元,预期2024年12月使用完毕[81]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 公司视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策略,履行社会责任,为公司及社区创造长远价值[82] - 公司环保政策是降低业务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确保运营符合环保法规,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83] - 公司遵守运营所在地的所有相关法律法规,年内无重大违规[85]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在物业发展业务中建立了良好信誉,推动了房地产单位销售[87] - 公司珍惜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鼓励员工培训发展,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88][89][90] - 公司多年来回馈当地社区,鼓励雇员参与慈善义工活动[91] 企业管治 - 董事会以股东利益创造长期价值为主要目标,持续检讨改善企业管治常规和商业操守[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董事会已举行16次会议[98] - 2023年公司举行一次股东大会,部分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情况不同,如王祖伟董事会会议16/16、股东大会1/1 [99] - 2023年3月27日至8月31日期间,董事会及董事会委员会组成有多项变动,涉及多名董事的辞任与委任 [101] - 年报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0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遵守上市规则关于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下限等规定 [104] - 公司接获胡惠珊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度独立性确认函,董事会认为他们均为独立人士 [105]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三分之一成员,审核委员会仅由其组成 [107] - 新获委任董事接受就任须知及资讯,公司不时提供监管规定更新资料 [108][109] - 2023年部分董事接受持续专业发展培训,包括收取更新资料及出席外部研讨会等 [110] - 董事会负责公司整体管理,高级管理层在执行董事领导下实施业务策略及日常营运 [111] - 公司安排适当保险,保障董事及集团管理层面临法律诉讼时可获保障 [100] - 各董事获委任任期不超三年,三分之一(或最接近三分之一人数)的董事(主席及董事总经理除外)须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并膺选连任[112][113]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B.2.2条,主席与行政总裁由王祖伟先生一人担任,董事会认为此架构利于应对业务环境变化[114] - 董事会成立薪酬、审核、提名三个委员会,职责范围书刊登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115] - 薪酬委员会2005年成立,2023年举行四次会议,主要工作是审阅董事薪酬政策、福利条件并提建议[116][119] - 2023年薪酬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情况:刘亦乐3/4、陈湘洳1/4、胡惠珊4/4、王祖伟4/4、林芝强1/4、梁家进3/4、郁继燿4/4[1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酬金在零至1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有3人[122] - 审核委员会2002年成立,主要职责是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等系统的客观性和可信度[12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是胡女士,2023年举行五次会议[124][125] - 审核委员会2023年主要工作包括审阅2022年年报、2023年中期报告、外聘核数师相关情况等[125] - 2023年审核委员会成员胡惠珊、梁家进出席会议次数为5/5,刘亦乐为2/5,林芝强为0/5,陈湘洳为3/5[127] - 提名委员会自2012年成立,由四名成员组成,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主席由王先生担任[127][128] - 公司于2019年1月采纳提名政策,2023年提名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主要工作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多项内容[129][130] - 2023年提名委员会成员王祖伟、胡惠珊出席会议次数为4/4,林芝强为1/4,梁家进为3/4,刘亦乐为3/4,陈湘洳为1/4,郁继燿为4/4[131] - 董事会于2013年8月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认为增加多元化是实现公司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1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董事会认为目前组成多元化,具有适当平衡的专业背景等,并将继续考虑性别多元化择优录用[134]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职责,2023年举行两次会议制定及检讨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135] - 2023年董事会成员王祖伟、胡慧珊出席企业管治会议次数为2/2,郁继燿为1/2,刘亦乐为1/2,林芝强为0/2,梁家进为2/2,林珈莉为1/2,黄思语为1/2,陈湘洳为1/2[1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没有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向外聘核数师支付酬金1250千港元[137]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37] - 公司内部审核部门每年以风险基准审核集团内部监控制度成效,内部审核师向主席汇报[1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且充足[143] - 公司采取保守方法管理及协调策略风险,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股东带来长期回报[144] - 公司主要及新形成风险包括新冠爆发、地缘政治风险等[146] - 公司已实施资料披露政策,防止滥用内部资料[148] - 张延女士获委任为公司秘书,2023年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9]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51] - 股东有权向董事会提出查询,可邮寄至公司“公司秘书部”[1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的章程文件无变动[159] - 公司网站是与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可获取年报等公司通讯资料[161]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公司提呈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64] - 公司董事会对监督、管理及监察集团的环境、社会及管治问题及进展负最终责任[165] - 公司已制定减排目标及相应策略,并将气候相关因素纳入决策过程[166] - 公司成立跨部门的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组,协调不同部门加强合作[166]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71] - 本年度报告范围新增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包括传统中式餐厅)[172] - 公司识别的主要持份者包括股东/投资者、客户、雇员等[174] - 本年度报告范围新增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183] - 2022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从5.24千克降至0千克,硫氧化物从0.06千克降至0.01千克,颗粒物从0.39千克降至0千克[187] - 2022 - 2023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从11.58吨降至1.6吨,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从24.34吨增至108.1吨,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从9.32吨增至16.20吨[187] - 2022 - 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45.24吨增至125.8吨,排放密度从0.81吨/百万港元增至1.6吨/百万港元[187] - 公司排放密度按总排放量除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约7840万港元计算[187] - 公司经营业务主要消耗电力及水,无大量固废和液废,金融业务对环境影响轻微[184] - 报告期内公司未因排放物、废弃物及排污等接获违规通知、罚款或投诉[184]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环境法规违规行为[185][186] - 公司采取多项节能举措,如保持室内温度、鼓励关设备、设置绿色提示[189]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持份者沟通,关注经济表现、企业管治等议题[175] - 2022年和2023年有害废物和无害废物均为微量[193] - 2022年运输能源消耗(汽油及柴油)为42.20千个千瓦 时,2023年为6.28千个千瓦 时[199] - 2022年购买电力能源消耗为42.68千个千瓦 时,2023年为821.64千个千瓦 时[19
GBA集团(00261)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