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4.0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75%[14][15][20][85][94][95][106]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96%[14][15][20][85][9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31%[14][15][20][85]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78.50%[14][15]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07亿元,较上年同期末增长8.03%[14] - 2023年末总资产49.35亿元,较上年同期末增长21.48%[14]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87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29.84%[14][15]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61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47.41%[14][15]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2%,较上年减少7.09个百分点[14]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75%,较上年增加1.97个百分点[14] - 2023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元、3.62亿元、4.17亿元、3.4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0.40亿元、0.50亿元、0.72亿元、1.36亿元[16]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821.37万元,2022年为2775.99万元,2021年为3267.32万元[17][18]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期初余额11.31亿元,期末余额3.82亿元,当期变动 - 7.48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1161.78万元[19]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9484.05万元,同比增长7.63%,研发人员229名,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1.16%[20] -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3.59%,综合毛利率未来存在变动风险[87] - 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为94,508.70万元[88] - 营业成本本期数为932,400,143.32元,上年同期数为1,197,495,853.36元,变动比例为 - 22.14%[95] - 销售费用本期数为15,505,807.77元,上年同期数为16,187,257.87元,变动比例为 - 4.21%[95] - 管理费用本期数为70,227,924.75元,上年同期数为55,800,167.50元,变动比例为25.86%[95] - 财务费用本期数为30,200,452.29元,上年同期数为32,518,223.56元,变动比例为 - 7.13%[95] - 研发费用本期数为94,840,483.70元,上年同期数为88,113,199.83元,变动比例为7.63%[95] - 2023年度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371.2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61%;全年发生主营业务成本93,224.9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93%[98] - 主营业务合计营业收入14.04亿元,同比减少23.61%,营业成本9.32亿元,同比减少21.93%,毛利率33.59%,减少1.42个百分点[99] - 销售费用本期数1550.58万元,上年同期数1618.73万元,变动比例 - 4.21%[106] - 管理费用本期数7022.79万元,上年同期数5580.02万元,变动比例25.86%[106] - 研发费用本期数9484.05万元,上年同期数8811.32万元,变动比例7.63%[106] - 财务费用本期数3020.05万元,上年同期数3251.82万元,变动比例 - 7.13%[10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2.99亿元,上年同期数1.08亿元,增减额1.92亿元[10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1.10亿元,上年同期数 - 5.44亿元,增减额6.54亿元[106]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30.01亿元,占总资产26.34%,较上期期末增长88.44%[10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7080.36万元,占总资产1.43%,较上期期末减少89.96%[107]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2.28亿元,占总资产4.62%[107] - 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7.15亿元,占总资产14.48%,较上期期末增长140.45%[107] - 境外资产为3.0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16%[109] - 受限资产合计期末账面余额为1.92亿元,期末账面价值为1.92亿元[109]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1.33亿元,期末数为2.89亿元[111] 分红与股份回购情况 - 2023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扣除回购专户股份后总股本343,142,266股,拟派发现金红利102,942,679.80元(含税),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4.64%[5][22][199] - 2023年股份回购金额为106,807,340.54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费用),占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5.94%[5][199] - 2023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209,750,020.34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70.59%[5][200] - 2023年已实施完毕股份回购计划,累计使用106807340.54元回购1420400股[22] - 2023年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计划,累计使用106,807,340.54元回购1,420,400股[197] 公司持股情况 - 公司期末持股新纳环保15%[10][112][115] - 公司持股天奈锦城70%[10][120] - 公司持股锦晟天奈30%[10] - 公司持股江南石墨烯2%[10][115] - 公司持股深圳新源邦10.05%[10][116] - 公司持股江苏嘉拓0.42%[10] - 常州天奈持股比例100%,总资产5.39亿元,净资产3.92亿元,净利润 - 648.77万元[113] - 新纳材料持股比例100%,注册资本15,000.00万元[114] - BVI天奈持股比例100%,注册资本无,总资产14,945.32万元[115] - 成都天奈持股比例100%,注册资本10,000.00万元[117] - 眉山天奈持股比例100%,注册资本10,000.00万元[118] - 欧洲天奈持股比例100%,注册资本2.5万欧元[119] 业务线产品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占中国市场份额46.7%,排名第一[20] - 2023年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为46.7%,在多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8] -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占比46.7%[70] - 2023年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6.7%,较去年增加6.4个百分点[74] - 2023年公司在碳纳米管导电剂领域市场份额占比46.7%[122] - 碳纳米管粉体生产量2644.17吨,同比减少13.60%,销售量98.46吨,同比增加144.31%,库存量1225.02吨,同比增加17.83%;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量54131.12吨,同比增加12.02%,销售量54529.06吨,同比增加17.58%,库存量3320.63吨,同比减少10.70%[100] 研发情况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9484.05万元,同比增长7.63%,研发人员229名,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1.16%[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获中国30项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清华大学独占许可19项发明专利(6项超保护期),美国知识产权相关专利[20] - 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9项、授权14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2项、授权5项,新增商标申请54项[21][38][65] - 公司研发项目总预算23197.72万元,已投入9484.05万元,累计投入21675.02万元[62] - 公司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229人,较2022年的168人增加61人[63]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31.16%,高于2022年的21.24%[63] - 2023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655.62万元,高于2022年的3848.24万元[63] - 2023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0.33万元,低于2022年的22.91万元[63] - 超长定向碳纳米管阵列项目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本期投入1099.85万元,累计投入4628.88万元,处于试生产阶段[42] - 单/双壁碳纳米管制备工艺及设备研究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500万元,本期投入1490.72万元,累计投入5241.59万元,已完成[43] - 碳纳米管在导电塑料中的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780.72万元,本期投入130.67万元,累计投入950.58万元,已完成[43] - 适用于制备高固含导电浆料的粗直径碳纳米管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525万元,本期投入371.87万元,累计投入844.13万元,已完成[43] - 双壁碳纳米管批量制备项目预计总投资700万元,本期投入326.98万元,累计投入755.01万元,已完成[44] - 单/双壁碳纳米管批量生产工艺与设备开发项目预算6000万元,已投入3361.75万元,累计投入4740.54万元,处于中试阶段[50] - 高性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制备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的研发项目预算220万元,已投入224.33万元,累计投入340.83万元,已完成[50] - 高效N - 甲基吡咯烷酮废气回收工艺的研发项目预算200万元,已投入38.38万元,累计投入104.66万元,已完成[52] - 碳纳米管复合正极材料开发项目预算1800万元,已投入714.60万元,累计投入714.60万元,处于小试阶段[55] - 碳基芯片 - 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的高分辨宏量分离制备研究项目预算500万元,已投入40.88万元,累计投入40.88万元,处于小试阶段[56] -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29名,其中博士19名,硕士43名,研发部门总人数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31.16%[66] - 公司现已开发完成四代碳纳米管产品并量产,第四代产品逐步推向市场,下一代产品正在开发[65] - 公司在镇江、常州设立研发基地,IPO募投项目“碳纳米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用提升研发能力[66] - 公司与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研发关系[68]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94,840,483.70元,上年度为88,113,199.83元,增长7.63% [4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年度为6.75%,上年度为4.78%,增加1.97个百分点[40] - 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672.73万元,增长7.63%,原因是研发力度加大、人员增加[40] 市场与行业情况 - 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166GWh,同比增长26.7%,GGII预计2027年将达2564GWh[30] - 2023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886GWh,同比增长超30%,GGII预计2024年将突破1TWh,2027年接近2TWh[30] -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30] - 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5%[31] -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31] - GGII预计2027年碳纳米管浆料出货量有望达31万吨[31] - 报告期内,NMP价格较2022年下降较快,其他材料价格略有下降[26] - 碳纳米管及其相关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26] -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企业需具备较强综合实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可降低边际成本[27] - 碳纳米管生产技术要求高,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公司积极探索高代次产品获头部客户青睐[27] - 近几年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销售额稳居行业首位[28] 公司业务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碳纳米管粉体、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导电母粒等[23] - 公司客户涵盖大多数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23] - 碳纳米管粉体产品生产周期一般约5天,部分高端产品为20 - 30天;碳纳米管浆料产品生产周期约3天[24] -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天奈科技(688116)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