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341.53万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 -4316.75万元[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942.73万元,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34153.50万元[5] - 因2023年度亏损,可分配利润为负值,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5]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89,297.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17%[14][19]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3,341.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6.81%[20]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4,178.1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2.81%[20]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17.61万元[20]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359,448.43万元,较期初下降9.51%[18][20] - 2023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47,848.55万元,较期初下降2.84%[18][20]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 - 0.043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6.67%[18][20]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 0.054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2.54%[18][20]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10%,较上年同期增加1.13个百分点[18][20] - 2023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82,883,778.36元、238,554,885.27元、87,649,637.83元、383,889,651.49元[21] - 2023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1,890,688.99元、 -6,358,741.52元、 -40,746,371.92元、25,580,477.24元[21] - 2023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 -12,738,705.41元、 -7,577,072.49元、 -41,343,267.96元、19,877,697.49元[21] - 2023年各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66,633,360.72元、 -66,000,659.95元、 -23,365,760.98元、171,175,911.48元[22]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221,241.72元,2022年为 -512,670.17元,2021年为1,800元[22]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为8,539,807.71元,2022年为10,973,120.09元,2021年为10,536,260.00元[22] - 2023年债务重组损益为 -743,301.00元[22] - 2023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573,808.00元,2022年为1,218,586.17元,2021年为 -770,595.02元[23] - 2023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153,254.23元,2022年为8,066,939.78元[23]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8,366,023.18元,2022年为9,855,572.67元,2021年为14,683,778.74元[23] - 2023年营业收入892,977,952.95元,较上年同期1,316,428,710.37元下降32.17%,主要因市场竞争激烈、项目招投标延期及新签合同额减少[91] - 2023年营业成本640,810,421.02元,较上年同期950,524,526.03元下降32.58%,因营业收入下降且部分板块毛利率上升[91][92] - 2023年销售费用63,650,787.57元,较上年同期60,528,722.27元增加5.16%,因加大销售投入深耕重点区域市场[91][92] - 2023年管理费用129,403,400.10元,较上年同期157,540,472.47元下降17.86%,因精简组织架构和管理人员[91][93] - 2023年研发费用63,430,841.77元,较上年同期78,621,975.24元下降19.32%,因研发人员优化[91][93] - 销售费用6365.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2.21万元,增幅5.16%[108] - 管理费用12940.3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13.71万元,减幅17.86%[109] - 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608.11万元[110] - 研发费用6343.0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19.12万元,减幅19.32%[111] - 应收账款票据期末数2023732.28元,较上期期末减少64.85%[114] - 存货期末数12219393.15元,较上期期末增加66.91%[115]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期末数82353969.50元,较上期期末增加30.69%[116] - 本期少数股东权益为134,749,869.53元,控股子公司盈利减少及转让工大正元股权致其较上期205,632,354.12元减少34.47%[126] - 截至报告期末,受限货币资金为5,724,286.69元,受限固定资产为18,307,656.25元,其他受限资产为363,979,352.50元[127] - 2023年报告期投资额为9,000,00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2,450,000元,变动幅度为267.35%[129] - 2024年利润总额预算为7000万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6%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5.5%[14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智慧城市和测绘地理信息板块新签合同额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8.46%和31.75%[20] - 智慧城市板块营业收入18,248.9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93%,较上年同期下降12.56个百分点,毛利率32.23%,较上年同期提高3.47个百分点[27] - 地下管网板块营业收入36,381.1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41.72%,较上年同期提高11.59个百分点,毛利率33.70%,较上年同期提高0.65个百分点[27] -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营业收入32,577.8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37.36%,较上年同期提高0.97个百分点,毛利率20.80%,较上年同期下降1.72个百分点[27] - 测绘地理信息产品2023年营业收入325,778,145.89元,毛利率20.80%,较上年减少1.72个百分点,收入较上年下降31.75%[96] - 管线运维服务产品2023年营业收入363,811,692.54元,毛利率33.70%,较上年增加0.65个百分点,收入较上年下降7.93%[96] - 智慧城市产品2023年营业收入182,489,751.49元,毛利率32.23%,较上年增加3.47个百分点,收入较上年下降58.46%[96] - 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直接人工成本2023年为97,004,876.14元,占总成本15.57%,较上年同期123,741,259.55元下降21.61%[97] 业务线业务开展情况 - 智慧城市板块开展CIM基础平台等产品升级迭代,推进全国找矿突破调度指挥系统编码开发项目等[27] - 地下管网板块研究管道清淤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工艺改进方法,推进多个系统研发[27] -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围绕实景三维模型单体化等技术推进实景模型应用技术研发[27] - 智慧城市板块2023年完成包头市城市黑臭水体综合监管平台建设项目等[27] - 地下管网板块2023年完成罗庄区雨污管网检测及地下管线物探项目等[27] -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2023年完成山西省优于0.2米和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获取及处理项目等[27] -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推进实景三维模型应用技术和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要素提取技术研究[43] - 地下管网板块推进管道清淤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工艺改进及管道检测影像智能识别系统研究[43] - 智慧城市板块加大核心业务数字应用场景研究,推进产品升级迭代[43] - 智慧城市板块持续优化海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调度技术和排水相关技术[43]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提供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有多种自研产品[32] - 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招标、商业洽谈和合作运营获取业务订单,提供一站式服务[34] - 公司采购包括服务采购和物资采购,流程为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签订合同、实施采购、验收评估[34] - 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和服务模式,主营业务生产服务环节包括签订合同、项目立项等六个阶段[34] - 公司采取多渠道销售,客户群主要为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广销售有三个流程[34] - 公司通过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服务取得收入,2023年与17家地方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4] - 公司与泉州市、保定市分别合资成立福建海丝正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数字建设科技有限公司[34] 公司研发体系与成果 - 公司建立高效研发体系,2023年6月成立数字科技研究院[35] - 自主研发的正元自主二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新通过4家国产操作系统、3家国产数据库、3家国产中间件和3家国产CPU芯片厂商的兼容性认证[44] - 海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调度技术的剖切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至15%[45] - 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排水管网模型技术在6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剖分为20万网格的分析计算时间不超过10分钟[47][48] - 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技术支持单网关节点接入2000个设备,物联网平台每分钟可接受和处理不低于200万条消息[51] - 危化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技术的模型计算响应时间在8秒以内[53] - 智能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实现总体解译精度≥89%[54]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10个、获得数3个,累计申请数36个、获得数19个[55] - 报告期内实用新型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2个、获得数2个,累计申请数57个、获得数52个[55] - 报告期内软件著作权本年新增申请数65个、获得数59个,累计申请数851个、获得数845个[55]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6343.08万元,上年度为7862.20万元,变化幅度为 -19.32%[55] - 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6343.08万元,较上一年的7862.20万元减少19.32%[56] - 2023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10%,较上一年的5.97%增加1.13个百分点[56] - 地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本期投入金额115.0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96.02万元[56] - 钢套管与紫外光联合修复工艺研究本期投入金额485.48万元,累计投入金额48.01万元[57] - 基于遥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要素提取技术研究本期投入金额520.0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40.87万元[60] - CIM数据管理、可视化与服务技术研究本期投入金额490.1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499.16万元[61] - 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及排水专项软件升级研发本期投入金额345.21万元,累计投入金额326.69万元[63] - 燃气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安全监管平台研发本期投入金额314.5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302.20万元[66] - 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与安全风险预警平台项目本期投入金额1125.0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915.46万元[68] - 公司2023年研发项目包括水生态多业务一体化平台(预算684.30万元)、管线检测一体化管控平台(预算600.00万元)等多个项目,总计预算6066.63万元[70][72][80] - 水生态多业务一体化平台项目可满足政府对辖区内水域综合管理需求,推动水生态管理信息化[70][71] - 管线检测一体化管控平台项目成果可应用于智慧城管等场景,提高部门间业务协同能力[72] - 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软件平台升级项目可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管理等能力[73] -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监测预警和碳减排智慧监管技术研究项目可提升管网安全运行与节能碳减排管理水平[75][76][77] - 基于AI的影像智能解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项目可解决传统遥感影像解译问题,应用于多个领域[78][79] - 2023年新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编标准14项,牵头国家标准1项,参编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7项、地方标准2项;获软件著作权59项;发表论文36篇,其中中文核心8篇;获科技创新奖10项[82] 公司优势与荣誉 -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2000余人,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9] - 公司拥有94项专利和845项软件著作权,主持制定行业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
正元地信(688509)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