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 公司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主体,确保权责清晰、相互约束[165] - 公司业务独立于持股5%以上股东,自主经营,业务结构完整[166] - 公司拥有独立的经营场所及配套设施,保证资产方面的独立性[166] - 公司设立了健全的组织架构体系,各机构独立运作,职能明确,不与持股5%以上股东单位职能部门存在从属关系[167] -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建立了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168] - 公司未发现与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性文件存在重大差异[169] - 公司召开了多次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董事会选举等议案,维护广大投资者和股东权益[169][170][171]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显示,董事会全面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关于公司治理的要求,不断夯实公司治理基础[172] - 公司董事勤勉履职,提出多项经营指导意见,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172] - 公司加强股东和股权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规范股东行为,定期评估大股东及主要股东履约能力[172]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详细列举了离任和被选举的人员名单[188] - 贝灏明减持本行股票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且与高管增持计划时间间隔超过6个月[186] - 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决策程序和实际支付情况得到了详细说明[200] - 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方案由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00]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分配方案由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依据《苏州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200] 财务数据 - 公司资产规模达到6018.41亿元,存款余额3638.20亿元,贷款余额2934.0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8.66亿元,归母净利润46.01亿元,不良贷款率0.84%[8] - 全年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5.01%,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7.06%,存贷款增量均创历史新高[8] - 绿色贷款较上年增长122.86亿元,增幅68.66%[8] - 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达到118.66亿元,同比增长0.88%[14] - 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47.97亿元,同比增长16.53%[14] - 公司2023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1.22元,同比增长14.02%[14] - 公司2023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00%,较上年同期上升0.48个百分点[14] - 公司2023年度总资产达到6018.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4%[14] - 公司2023年度股东权益为476.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80%[14] - 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454.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04%[14] - 公司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4.65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735.25%[14] - 公司2023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12.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亿元[22] - 公司2023年度资产处置损益为2.10亿元,与政府补助相关的收入为1.78亿元[22]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代理发行债券等[31] - 公司在政务金融领域深入推进政务场景拓展,为政务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服务,实现负债业务稳步增长[130] - 公司在科创金融领域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客户需求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态环境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合作科创企业客户数首次突破10000家,科创企业融资余额超580亿元[131] - 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成功上线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贷款余额301.80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比例超10%[132] - 公司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投放利率4.25%[134] - 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47.26亿元,服务产业链上下游975家客户[136] - 公司全年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286期,总募集金额达1213.92亿元,涵盖各类产品,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151]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等[111] - 公司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持续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不断提升内部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111] - 公司围绕三年战略发展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践行“合规风控有效”的管理思路[111] - 公司始终坚持“合规风控有效”的管理思路,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内部自查自纠,推动合规数字化转型[122] - 公司加强流动性
苏州银行(002966)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