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3年12月,我国自主研发的920mm缸径单缸技术集成验证平台成功点火[1] - 报告期内公司主持或参加34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与发布,其中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0项[43] - 2023年公司化学动力方面全年完成58种型号市销电池开发[45] 产品交付与合同中标 - 2023年,公司成功交付多台全球首制低速柴油机,包括9X92DF - 2.0 iCER双燃料主机、CMD - WinGD 10X92DF - 2.0双燃料主机、燃油版iCER双燃料主机CMD - WinGD 5X72DF - 2.1[3][4][5] - 2023年,公司中标风储一体化项目300MW/1200MWh电化学储能系统[5]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487,252.58元[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7,350,123,680.35元[8] - 公司拟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股本2,186,718,355.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7元(含税),拟分配现金股利总额233,978,863.99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2%[8] - 2023年营业收入451.03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7.82%[22]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32.18%[22]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9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429.68%[22]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98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48.41%[2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67.95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3.49%[22] - 2023年末总资产991.20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15.43%[22]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25%[23]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0.36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25%[23]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420%[23]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5%,较2022年调整后增加1.32个百分点[23]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1.03亿元,同比增长17.82%;完成工业总产值451.02亿元,同比增长19.03%[34]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27,284,478.81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99,798,498.32元,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相关损益42,264,984.22元[30]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451.03亿元,同比增长17.82% [63]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132.18% [63] - 公司营业收入451.03亿元,同比增长17.82%;营业成本391.11亿元,同比增长17.38%[64] - 销售费用7.29亿元,同比增长7.72%;管理费用22.57亿元,同比增长12.92%;财务费用 - 8240.65万元,同比增长15.45%;研发费用21.09亿元,同比增长25.82%[6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98亿元,同比增长48.41%;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7.78亿元,同比增长54.52%;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54亿元,同比下降12.63%[64] - 营业成本中原材料费用321亿元,同比增长21.95%,占营业成本的83.11%[65]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47.06亿元,同比增长18.10%;主营业务成本388.43亿元,同比增长17.38%;毛利率13.11%,同比增加0.53个百分点[66] - 制造业营业收入447.06亿元,营业成本388.43亿元,毛利率13.11%,收入同比增长18.10%,成本同比增长17.38%,毛利率增加0.53个百分点[67] - 柴油动力产品营业收入172.15亿元,同比增长34.63%;营业成本145.03亿元,同比增长31.48%;毛利率15.76%,增加2.02个百分点[68] - 核动力(设备)产品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73.81%;营业成本7.03亿元,同比增长66.62%;毛利率22.14%,增加3.36个百分点[68] - 贵金属产品营业收入38.66亿元,同比增长20.35%;营业成本36.78亿元,同比增长12.65%;毛利率4.86%,增加6.5个百分点[68] - 境内营业收入431.28亿元,营业成本374.65亿元,毛利率13.06%,收入同比增长18.66%,成本同比增长17.23%,毛利率增加1.06个百分点[68] - 2023年制造业总成本388.43亿元,较上年同期330.93亿元增长17.38%[71] - 2023年原材料成本322.84亿元,占总成本83.11%,较上年同期264.73亿元增长21.95%[73] - 2023年直接人工成本22.99亿元,占总成本5.92%,较上年同期21.43亿元增长7.27%[74] - 2023年制造费用42.59亿元,占总成本10.97%,较上年同期44.75亿元下降4.84%[74] - 柴油动力业务原材料成本增长最多,2023年为113.55亿元,较上年同期80.39亿元增长41.24%[71] - 核动力(设备)业务制造费用增长最多,2023年为1.28亿元,较上年同期0.65亿元增长96.04%[72] - 燃气蒸汽动力业务制造费用下降最多,2023年为2.91亿元,较上年同期7.64亿元下降61.91%[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98031820.25元,同比增长48.41%;投资活动净额 -1777673006.79元,同比增长54.52%;筹资活动净额1754104288.46元,同比下降12.63%[81] - 货币资金期末数27154474523.45元,占总资产27.4%,较上期增长30.99%[82] - 预付款项期末数6474225876.29元,占总资产6.53%,较上期增长52.43%[82] - 合同负债期末数14667824321.69元,占总资产14.8%,较上期增长51.6%[82] - 长期借款期末数5015342000.00元,占总资产5.06%,较上期增长91.84%[82] - 报告期末对外股权投资账面余额28.73亿元,报告期内新增12.63亿元,减少2.45亿元[85] - 公司收购西安陕柴重工核应急装备有限公司52%股权,投资金额1316.7,本期损益影响25.48;收购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5.50%股权,投资金额107903.91,两项投资合计109220.61[86] - 衍生工具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051000.00元,期末数为1051000.00元;其他资产期初数2544029099.94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2258174.30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65631287.69元,本期购买金额2645000000.00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3895000000.00元,期末数2908550199.89元;合计期末数2909601199.89元[88] - 证券投资最初投资成本200万元,期初账面价值955.58万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726.38万元,本期投资损益94.03万元,期末账面价值926.38万元[89]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徽商银行未上市内资股4313379股,其中原始股2000000股,累计分红配股2313379股[90] - 公司出资1.9亿元参与南京华舟大广投资中心合伙企业,报告期末已收回本金1.9亿元及部分收益8525万元[90] - 远期外汇合约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 - 14531944.00元,期末账面价值 - 14531944.00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 - 0.03%[90] - 2023年公司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全年新开展33010.00万美元,平均锁汇汇率6.9433,全年交割30562.20万美元,平均交割汇率6.9681,截止12月31日存续远期结售汇,风险敞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90] - 本年度远期结售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额为 -14,531,944.00 元[92]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487,252.58元[1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7,350,123,680.35元[153] - 公司拟以2,186,718,355.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7元(含税),拟分配现金股利总额233,978,863.99元,占本年度净利润30.02%[15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船海产业新签合同275.98亿元、同比增长47.32%;完成工业总产值182.44亿元、同比增长36.49%[35] - 2023年公司生产船用低速柴油机403台、同比增长10.71%,功率7,491,430KW、同比增长25.73%;新接560台、同比增长42.49%,功率9,124,145KW、同比增长15.68%;国内市场份额提高到78%,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39%[35] - 2023年新接民船用中、高速柴油机799台,同比增长17.85%;功率1,296,147KW,同比增长5.18%[37] - 2023年公司生产锚绞机603台、同比下降5.8%,生产舵机78台、同比下降21.2%,生产船用齿轮箱143台、同比下降48%[37] - 2023年应用产业新签合同267.37亿元、同比增长13.10%,完成工业总产值216.49亿元、同比增长16.12%[37] - 2023年公司新签燃气轮机制造合同9台套、同比下降55%,合同金额9.32亿元、同比下降53.7%;交付7台套、同比增长250%,合同金额6.61亿元、同比增长441.6%[38] - 2023年公司蒸汽动力产品新签合同2.52亿元,同比增长40.26%[38] - 2023年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售1451万只,同比增长3%;汽车起停电池销量432万只,同比增长9.02%[40] - 2023年公司风电主增速箱及偏航变桨齿轮箱新签合同分别为1656台、99609台,同比分别增长61%、64%;交付分别为510台、60256台,同比分别增长68%、58%[41] - 2023年公司与三大核电工程公司共签订23台套核应急发电机组供货合同,新签台套数同比增长109.09%[41] - 2023年公司批量承接133台LNG双燃料主机、34台甲醇双燃料主机,新签台数分别同比增长79.73%和41.67%,乙烷双燃料主机实现零的突破[42] - 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033%;新签合同17.72亿元,同比增长622%,项目规模累计约1.64GWh[42]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2023年新型储能(锂离子电池占比92.7%)累计装机功率约32.2GW,同比增长196.5%,占储能装机总量38.4%;预计2025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约328GW,中国约70GW,年均增长率超50%[49] - 预计到2024年底全国新投产3 - 4台核电机组,新增装机4 - 5GW,届时全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58台、61GW左右;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占比将达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50] - 从近几年高速机交付份额看,卡特彼勒、洋马、瓦锡兰三个品牌在船用辅机市场份额超过65%;康明斯、斗山两大品牌在船用应急机组市场份额超过65%[48] - 全球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供应商以ABB、GE和SIEMENS等为代表,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49]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为3.1%,2025年为3.2%,预计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4.6%和4.1%[103] - 2024年我国国防预算16,655.4亿元,同比2023年预算数增长5.4%,同比2023年决算数增长7.2%,占2023年GDP比重为1.32%[103] - 2023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同比增加3%,至124亿吨,初步
中国动力(600482)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