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经营业绩 - 公司2023财年贷款融资业务减值亏损(扣除拨回)约4.06222亿港元,2022财年约2.39236亿港元[22] - 2023财年一般贸易白酒业务无销售收入,亏损约190.4万港元,2022财年亏损约2226万港元[17] - 2023财年其他业务收入约489.1万港元,2022财年约977.8万港元,亏损约208.3万港元,2022财年约288.7万港元[21] - 2023财年公司总营收49410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201951000港元大幅下降[37] - 2023财年公司总亏损418748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161062000港元有所扩大[37] - 工业物业发展业务2023财年收入16580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17308000港元减少728000港元,亏损3758000港元[37][38][39] - 贷款融资业务2023财年收入27939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174865000港元大幅下降,亏损411003000港元[37][41] - 2023财年仓库业务平均出租率为100%,主要存放小型电动及非电动动力工具,管理层预计2024年出租率可维持在95%以上[38][39] - 2023财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约6918.7万港元,较2022财年减少约20.5%或1779.2万港元[49] - 2023财年财务成本约3723.4万港元,较2022财年增加约4.0%或141.8万港元,因贷款借贷产生额外利息[4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9,447千港元,2022年为58,80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2023年为18,774千港元,2022年为20,007千港元;银行存款2023年为5,502千港元,2022年为5,653千港元[55] - 2023年贷款融资业务产生约406,222,000港元减值亏损净额,2022年约为239,236,000港元[58] - 2023年平均收入减少,息税前利润率由2022年12月的17%降至2023年12月的0%[61] - 各交易所应用亏损率由2022年12月的4.3%降至2023年12月的4.1%[61] - 终端价值现值由约2.17亿港元减至零港元[61] - 营运资金与销售额比率假设由105%减少13.5%至91.5%[61] - 估值采用的汇率由1.13减少3%至1.10[61] - 2023财年,集团已发出的融资担保最高总额约为人民币4.57113亿元(相当于约5.02961亿港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0.0402亿元(相当于约11.35245亿港元)减少[65][66] 业务调整与策略 - 公司于2023年12月处置证券经纪业务以简化结构和剥离亏损业务[21] - 公司暂停向新借款人提供新贷款和金融转介服务,导致收入和业务显著下降[10] - 未来一年管理将研究策略增加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收入,如提供增值服务[17] - 未来公司将继续对其他业务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措施以提高资产回报率[21] - 董事会密切监测情况并采取措施减轻损失影响,公司将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和多元化业务[13][33] - 公司考虑出售目前净负债状况的北京融资担保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41] - 公司将审慎评估出售方案或其他方案以改善表现,并在落实时提供进展更新[41] - 2023财年公司放缓宁波贷款转介业务,暂停该业务以降低违约风险并探索新业务模式,同时积极寻求潜在投资者注资[42] - 香港物业按揭利率高抑制需求,2023财年无新贷款提取,年末无未偿还贷款,公司决定不再继续香港贷款融资业务[42] - 未来公司将继续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措施,增加其他分部资产回报,维持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在合理水平[43][49]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股东亏绌约6.3462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66349亿港元)[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5509.5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868.15万港元)[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198.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2628万港元)[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21(2022年12月31日为0.86)[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约为2.87702亿港元,较2022年的2.79085亿港元有所增加[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须偿还借贷约1.23763亿港元,1至2年须偿还约1.3115亿港元,5年以上须偿还约3278.9万港元[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的借贷分别约3440万港元及2.53302亿港元,固定利率为3.65%至12.00%[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的相关账面价值约为51.6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493.8万港元大幅减少[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普通股总数为77.75857621亿股,与2022年持平[66][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有关收购及建设物业、厂房及设备之资本承担[64] - 2023财年,集团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因预期无重大外汇风险[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除已发出融资担保外,并无重大或然负债[64] 经济环境影响 - 中国经济在2023年经历动荡和波动,贷款融资业务面临重大挑战[10][32] - 中国整体经济面临就业压力增加等风险挑战,影响公司北京及宁波贷款融资业务,收入大幅减少[41] 会计政策与核算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附属公司及所控制实体的财务报表,控制需满足可对投资对象行使权力、获得可变回报、能影响回报三个要素[73] - 业务合并时,收购日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按公平值确认,部分情况按相关准则计量[77] - 商誉以所转让代价等总和超出收购日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净额的部分计量,超出部分确认为议价收购收益[78][79] - 分步实现业务合并时,公司先前持有的被收购方股权在收购日重新计量为公平值,产生的损益按情况确认[80] - 对联营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成本超出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可识别资产及负债净公平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82] - 公司评估联营公司权益是否减值,有证据时按单一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亏损拨回按准则确认[85] - 当公司同时担任基金投资者及基金管理人时,会确定自己是主事人还是代理人以评估是否控制相关基金[73] - 确定是否为基金代理人时,公司会评估决策权力范围、其他方权利、应得报酬、回报变化风险[73] - 若业务合并初步会计处理在报告期末未完成,公司呈报临时数额并在计量期内调整[81] - 公司对收购联营公司产生的商誉政策在“联营公司投资”部分描述[87] - 来自客户合约收入按产出法计量,根据已转让货品或服务价值相对合约下承诺提供的余下货品或服务价值确认收入[90][92] - 融资租应收取承租人款项于开始日期确认为应收款,金额等于租赁净投资,用租赁隐含利率计量,初始直接成本纳入租赁净投资初始计量[101] - 经营租赁租金收入按相关租赁年期以直线法于损益中确认,协商及安排经营租赁的初步直接成本加至租赁资产账面价值并按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01] - 当合约含租赁及非租赁部分,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分配合约代价,非租赁部分按相对独立销售价格与租赁部分分开[101] - 已收可退还租赁按金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入账并初始按公平值计量,初始确认时对公平值所作调整视为承租人额外租赁付款[101] - 货币项目结算及重译产生的汇兑差异在产生期间计入损益,但与境外经营相关且无结算计划或可能性的货币项目汇兑差异,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或部分处置联营公司权益时从权益重分类至损益[104] - 联营公司业绩与资产及负债按权益会计法列入综合财务报表,投资按成本初始确认,后续按应占联营公司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调整[106] - 公司对联营公司不再有重大影响时,按处置全部投资处理,确认损益;若保留权益且为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范围内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保留权益[107] - 商誉分配至预期从合并协同效应中受益的现金产生单位或现金产生单位组,是内部管理监控商誉的最低水平且不大于经营分部[109] - 若出售现金产生单位,商誉应占金额计入确定出售收益或亏损[88] - 公司于完成履约责任时确认收入,若控制权随时间转移且满足特定标准,收入参照进度随时间确认,否则于客户取得控制权时间点确认[110] - 合约资产指公司收取代价的未无条件权利,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评估减值;应收款项指无条件权利;合约负债指公司转让货品或服务责任;相关合约资产及负债以净额基准入账及呈列[110] - 各履约责任相关明确货品或服务的独立售价于合约开始时确定,若不可直接观察则用适当技术估计[111] - 对于载有多项履约义务的合约,公司将交易价格按相对独立售价分配至各项履约义务[112] - 在相关付款可可靠分配时,租赁土地权益于综合财务状况表内呈列为“使用权资产”[11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按直线法于估计可使用年期内确认,估计可使用年期、剩余价值及折旧方法于报告期末检讨,变动影响按未来适用基准入账[114] - 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出售或预期无未来经济利益时终止确认,出售或报废损益按所得款项与账面价值差额厘定并于损益确认[114] - 若合约赋予控制已识别资产用途权利以换取代价,则为租赁或包含租赁,公司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评估,除非条款变更否则不再重新评估[114] - 若租赁修改增加租赁范围且代价增加合理,公司将其作为单独租赁入账;否则按修改后租期重新计量租赁负债[119] - 公司通过调整相关使用权资产对租赁负债重新计量,修改合约含多种成分时,按相对独立价格分配代价至各租赁成分[119] - 集团作为承租人,因利率基准改革导致未来租赁付款基准变动,采用可行权宜方法重新计量租赁负债,若付款变化由浮动利率变化引起则使用修订贴现率并调整使用权资产[120] - 集团作为出租人,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若条款将资产所有权大部分风险及回报转移给承租人则为融资租赁,其他为经营租赁[120] - 结算货币项目及重新换算货币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在损益内确认,特定货币项目汇兑差额先在其他全面收益内确认,出售权益时重新分类至损益[131] - 集团在多个司法管辖区需缴纳所得税,确定所得税拨备需重大判断,最终税务结果不确定,差异会影响当期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133] - 物业、厂房及设备等资产可收回金额为公平值减出售成本与使用价值的较高者[134] - 若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调低至可收回金额,减值亏损即时于损益确认[134] - 若减值亏损拨回,资产账面价值上调至经修订估计可收回金额,但不超出无减值亏损时原已厘定的账面价值,拨回即时于损益确认[134] - 集团实体成为工具合约条文订约方时确认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常规金融资产买卖于交易日确认及终止确认[135] - 金融资产及负债初步按公平值计量,客户合约产生的应收账款除外[135] - 收购或发行金融资产及负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除外)的交易成本,于初步确认时计入或扣除公平值[135] - 收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成本,即时在损益确认[135] - 实际利率法计算金融资产或负债摊销成本及分配利息收支[135] - 集团日常业务利息收入呈列为收入,利息开支按实际利息基准确认[135] - 购买或源生的信贷减值金融资产,信贷调整后实际利率按估计未来现金流贴现至初始确认时摊销成本计算[135] - 向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及国家法定社会保障保险计划的付款在雇员有权获供款时确认为开支[140] - 终止福利负债在集团实体不能取消提供福利或确认重组成本时(以较早者为准)确认[140] - 短期雇员福利按未贴现金额确认,除非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140] - 雇员应计福利扣除已付金额后确认为负债[140] - 其他长期雇员福利负债按估计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计量[140] - 以股权结算股份支付给雇员的款项按股本工具授予日公平值计量[142] - 须待指定归属条件达成的购股权利益按直线法在归属期摊销[142] - 报告期末集团修订预计最终归属的股本工具估计数目[142] - 立即归属的购股权利益立即于损益中摊销[142] - 所有借贷成本在产生期间于损益中确认[145] - 若集团须就过往事件承担现有法定或推定责任,且可能履行该责任并能可靠估计金额时,会确认拨备[1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手头现金、活期存款和短期高流动性投资[152] - 公司董事应用集团会计政策时,须对资产及负债账面价值作出判断、估计及假设[152] - 集团持续检讨估计及相关假设,会计估计修订按影响期间确认[152] - 编制个别集团实体财务报表时,外币交易按交易日期适用汇率确认[155] - 报告期末,外币货币项目按当日适用汇率重新换算[155] - 外币按公平值列账的非货币项目,按确定公平值当日适用汇率重新换算[155] - 外币按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项目不予重新换算[155] - 集团海外业务资产及负债按各报告期末适用汇率换算为港元,收入及开支项目按期间平均汇率换算[157] - 出售海外业务时,公司拥有人应占业务在权益内累计的所有汇兑差额重新分类至损益[157] - 部分出售附属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