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中华金融(00431)
icon
搜索文档
大中华金融(0043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6:23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大中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431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2,109,890,000,000 | HKD | | 0.001 | HKD | | 2,109,89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2,109,890,000,000 | HKD | | 0.001 | HKD | | 2, ...
大中华金融(00431) - 有关復牌进展之季度更新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8-29 19:28
G REATER CHINA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佈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佈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大中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431) 網址:http://www.irasia.com/listco/hk/greaterchina/index.htm 茲提述大中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日 期為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一日、二零二四年八月三十日、二零二四年九月十七日 及二零二五年四月八日之公佈,內容有關(其中包括)上市科就香港聯合交易所 有限公司(「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24條作出的決定及聯交 所就本公司股份(「股份」)恢復買賣而載列的復牌指引(「復牌指引」);及本公司 日期為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二零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二零二五年二月 二十八日及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公佈,內容有關復牌進展之季度更新(統 稱「季度更 ...
大中华金融(00431)拟1港元收购FortuneYi Investment Limited
智通财经网· 2025-04-25 19:22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大中华金融全资附属Elite Sonic Limited拟以1港元总代价收购FortuneYi Investment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份[1] - 目标公司间接持有中国公司宁波泽盈香料有限公司[1] - 交易完成日期为2025年4月25日[1] 目标公司业务概况 - 中国公司主营业务为在中国生产及销售香精香料、烟草香精及辅料[1] - 公司注册经营范围包括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及销售[1] - 拥有烟草香精研发、生产及销售资质[1] - 在宁波拥有占地1000平方米的生产工厂[1] - 工厂配备生产线及设施,香精香料最高年产能达2500吨[1] 生产技术能力 - 公司拥有全新设施及先进技术[1] - 能够根据客户产品规格使用食品提取物、添加剂及化合物生产独特烟草香精香料[1] - 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ISO45001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 - 具备参与中国香烟制造商招标程序的资格[1] 运营发展状况 - 公司于2024年中开始正式营运[1] - 已成为烟草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2] - 正致力于成为更多烟草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2] 收购战略意义 - 收购事项将扩大集团收入来源[2] - 有利于公司推进股份恢復买卖计划[2]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7:59
仓库业务 - 仓库业务收入减少约2,092,000港元至约6,476,000港元,主要由于向客户提供合约续新折扣[10] - 仓库业务分部亏损约2,381,000港元,主要由于期间进行了大型维修[10] - 仓库平均出租率为100%,主要用于存放电动及非电动工具及零部件[10] - 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仓库出租率将保持100%[13] 酒类贸易业务 - 2024年上半年由于市场挑战和经济环境复苏缓慢,公司未进行任何酒类贸易业务[14]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酒类贸易业务市场条件将有所改善[14] - 2024年7月公司与一家中国主要酒类分销商达成谅解备忘录,获得茅台及其他高端中国酒类在指定区域的销售权[15] - 酒类贸易业务分部亏损约412,000港元[15] - 白酒贸易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录得亏损约412,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12,000港元有所减少[17] - 公司预计白酒贸易业务的市场形势将在2024年下半年回升,并已与一家大型白酒分销商签订谅解备忘录,获得茅台酒及其他高端白酒的经销权[17] 贷款融资业务 - 贷款融资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为16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024,000港元大幅下降,导致分部亏损约45,124,000港元[19] - 北京的贷款融资业务已全面停止,相关子公司将在2024年出售给独立第三方[20] - 贷款融资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产生减值亏损(已扣除拨回)约30,432,000港元,主要来自应收贷款及利息的减值[24] - 公司对有抵押贷款计提全额减值拨备,因逾期超过2年且抵押品流拍,可收回性不确定性大幅增加[1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逾期超过1年的应收贷款及利息为36,291千港元[149] 其他业务分部 - 其他业务分部(包括资产管理、保险经纪与代理服务及广告服务)在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为2,163,000港元,录得亏损约2,197,000港元[23] 财务成本与开支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在2024年上半年减少约31.6%至24,130,000港元,主要由于公司优化业务流程及中止贷款融资业务[25] - 公司财务成本在2024年上半年增加8.4%至19,577,000港元,主要由于可转换债券及其他借款的有效利息支出增加[28] - 公司财务成本由2023年6月30日的18,054,000港元增加8.4%至2024年6月30日的19,577,000港元,主要由于可换股债券及其他贷款借贷产生的实际利息开支增加[30] - 公司财务成本为19,57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4%[118] 财务状况与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赤字约为651,526,000港元,净流动负债约为667,662,000港元[2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4年6月30日约为38,179,000港元,主要以外币及人民币计价[2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179,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985,000港元有所增加[3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667,662,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0,952,000港元有所增加[3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全部借贷为289,476,000港元,其中208,036,000港元须于1年内偿还[3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667,662,000港元,负债总额超出总资产698,006,000港元[9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未偿还借款约为208,036,000港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到期[95] 投资与资产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投资组合按公平值计为538,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16,000港元有所增加[3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已发出的融资担保最高总额为人民币473,523,000元(约508,753,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57,113,000元(约502,961,000港元)有所增加[34] - 公司无形资产信息集成平台的账面值在2024年6月30日为10,39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642千港元有所下降[133] - 公司持有的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資產主要為上市股本證券,且無意於短期內出售這些投資[138][1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總額為196,421,000港元,其中溢利保證及激勵金為195,002,000港元,可換股票據提早贖回權為1,419,000港元[141] - 公司於2024年上半年確認的溢利保證及激勵金公平值收益為5,078,000港元,而可換股票據提早贖回權的公平值虧損為1,959,000港元[141] 员工与董事持股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员工总数为55人,较2023年12月31日的82人有所减少[44] - 公司董事刘克泉持有1,552,75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19.97%[57] - 公司董事陈征持有800,000,000股股份及200,000,000股相关股份,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12.86%[57] - 公司董事吕子昂持有6,000,000股股份及7,700,000股相关股份,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的0.18%[57] - 刘克泉通过东泉环球有限公司持有1,447,750,000股股份[57] - 陈征通过力裕有限公司持有800,000,000股股份及200,000,000股相关股份[58] - 吕子昂持有6,000,000股股份及7,700,000股相关股份,涉及每股0.2港元的购股权[58] - 刘克泉通过龙图有限公司持有当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55%的股份[60] - 刘克泉通过龙图有限公司持有aBCD企业有限公司100%的股份[60] - 龍圖有限公司持有當天金融55%的股份,當天金融持有aBCD Enterprise Limited的全部3股股份,aBCD持有鼎泰潤和投資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的全部註冊資本人民幣31,000,000元[62] - 東泉環球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8.62%的股份,共1,447,750,000股[64] - 力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2.86%的股份,共1,000,000,000股[64] - 楊大勇及其家族持有公司7.91%的股份,共614,826,000股[64] - 恆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88%的股份,共612,810,000股[64] - 梁淼鑫女士及其家族持有公司7.91%的股份,共614,826,000股[64] - 朱林瑤及其公司持有公司8.89%的股份,共691,000,000股[64] - Wardou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1.61%的股份,共125,184,000股[64] 可换股票据与购股权 - 公司發行的可換股票據本金額為200,000,000港元,初始轉換價為每股1港元,若悉數轉換將發行200,000,000股新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約2.57%[68] - 可換股票據的利率從發行日起逐年遞增,到期日支付應計利息[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转换任何可换股票据,也未配发及发行新股份,可换股票据余额为2亿港元[73] - 2021年6月10日,公司股东批准采纳2021年购股权计划,并终止2011年购股权计划,2011年计划下已授出的购股权仍可行使[74][75] - 2021年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合资格参与者提升表现效率,并吸引及挽留对集团长期发展有利的参与者[74][75] - 2024年期间,2011年购股权计划下未有任何购股权被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总余额为2.93亿股[76] - 2011年购股权计划下,员工、顾问及董事持有的购股权行使期为2021年12月30日至2025年12月29日,行使价为每股0.2港元[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293,000,000份,其中150,000,000份授予三名顾问,每名顾问获授50,000,000份购股权[77] - 公司未在2021年购股权计划下授予任何购股权,截至2024年6月30日,可授予的购股权数目为777,585,762份[77] - 2021年购股权计划的有效期至2031年6月9日,旨在奖励对公司有贡献的员工和顾问[181] - 2011年购股权计划授予的购股权行使期为2021年12月30日至2025年12月29日,行使价格为每股0.200港元[183] - 2011年购股权计划授予的购股权每年最多可行使授予数量的三分之一,最后一年可行使所有剩余未行使的购股权[186] - 公司于2020年12月30日向员工、顾问及一名董事授予300,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200港元,有效期为60个月[187] - 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授出购股权的公平值为7,081,000港元,每份购股权的公平值为0.02港元[189] 公司业绩与亏损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8,799,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5,093,000港元大幅下降[8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60,82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8,833,000港元有所收窄[8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收入为14,584,000港元,主要来自香港以外业务的汇兑差额[8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面开支总额为46,239,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7,742,000港元有所改善[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净亏损为60,82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8,833千港元有所减少[83]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0.40港仙,稀释后每股亏损也为0.40港仙[83]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65,479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269,062千港元略有下降[85] - 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667,662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550,952千港元有所增加[86]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02,183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281,890千港元有所增加[86]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95,823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369,877千港元有所减少[86] - 公司资本及储备中,股本为7,776千港元,储备为659,302千港元[8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651,526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634,624千港元有所增加[86] - 公司非控股权益为46,480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17,143千港元有所增加[86] - 公司总亏损为698,006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651,767千港元有所增加[8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179,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0,996,000港元有所下降[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15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791,000港元有所改善[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884,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406,000港元大幅减少[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1,203,000港元[9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8,799千港元,其中工业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6,476千港元,贷款融资分部收入为160千港元,其他分部收入为2,163千港元[10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为60,823千港元,其中工业物业发展分部亏损2,381千港元,一般贸易分部亏损412千港元,贷款融资分部亏损45,124千港元,其他分部亏损2,197千港元[10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分配企业收入为1,099千港元,未分配企业开支为10,957千港元,未分配财务成本为9,484千港元[10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净额为3,119千港元[10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5,093千港元,其中工业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8,568千港元,贷款融资分部收入为21,024千港元,其他分部收入为5,501千港元[10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为88,833千港元,其中工业物业发展分部盈利525千港元,一般贸易分部亏损1,312千港元,贷款融资分部亏损61,774千港元,其他分部亏损1,392千港元[10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分配企业收入为53,227千港元,未分配企业开支为11,150千港元,未分配财务成本为8,711千港元[10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净额为3,864千港元[109] - 公司综合资产总值为375,435千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073,441千港元[114] - 公司未分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86千港元,未分配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538千港元[114] - 公司分部资产为74,545千港元,分部负债为71,718千港元[114] - 公司确认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为34,9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8%[120][121] - 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5,03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2.1%[117] - 公司当期所得税开支为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0%[122]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以16.5%计算,但由于公司在香港的附属公司在截至2023年和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产生税项亏损,故未作出香港利得税拨备[123][124]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适用税率25%计算,基于公司在中国附属公司的估计应课税收入,并享有若干税务优惠[123][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3,866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43千港元,法律及专业费用为226千港元[1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1,77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896千港元有所下降[125] - 公司未在2024年中期期间派付、宣派或建议宣派任何股息[126][1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1,20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7,743千港元有所改善[129] - 公司普通股数目为7,775,857,000股,与2023年同期相同[130] 公司重组与未来计划 - 公司正在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以实现经营活动的正现金流[95] - 公司正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续新及延长银行借款及信贷融资[95] - 公司正在考虑企业重组方案以减少内部负债和承担[95] - 公司董事认为,考虑到上述计划及措施,公司将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履行未来12个月内的财务义务[96] - 公司因未能维持足够的业务运作和资产价值,导致股份自2024年9月2日起暂停交易[50][54] - 公司决定不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且无固定股息政策[5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并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收购的近期计划[42] 应收账款与贷款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518,816千港元,较年初增加302,743千港元[151] - 2023年12月31日,贷款转介及咨询服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5,987千港元,融资担保服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26,345千港元[152] - 2023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中包括贷款融资业务的违约付款217,640千港元[155]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29,728千港元,较年初减少16,440千港元[160] - 2023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191,916千港元,较年初增加34,752千港元[16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有人民币5,470,000元(约5,857,000港元)的受限制银行存款被法院冻结[165][166] - 公司已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20:24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总额为8,79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5,093千港元下降[6] - 本集团期内亏损为60,82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88,833千港元有所改善[6]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值为667,66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0,952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负债净值为698,00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51,767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本公司正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与金融机构协商续新及延长银行借款、跟进逾期应收款项以及考虑企业重组方案等以改善流动资金压力及财务状况[15][16] - 本集团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问[14] - 本集团将有足够的营运资金为其运营提供资金,并履行其自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起十二个月内到期的财务义务[17] 会计政策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乃根据历史成本基准编制,除若干金融工具按重估金额或公平值计量外[18] - 本集团已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但对本集团于本期间及过往期间之财务状况及表现并无重大影响[20][22] 业务分部 - 本集团的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保险经纪、贷款融资、工业用物业发展业务及一般贸易[23][24][25]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6,476千港元,分部业绩为亏损2,381千港元[26]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8,568千港元,分部业绩为溢利525千港元[27] - 于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资产为74,545千港元,分部负债为71,718千港元[29] - 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资产为77,366千港元,分部负债为65,876千港元[31] - 本集团的贷款融资分部于截至二零二四年及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录得亏损[26][27] - 本集团的其他分部于截至二零二四年及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录得亏损[26][27] 其他收支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净额为3,119千港元[32] - 利息收入包括银行利息收入42千港元、其他贷款利息收入925千港元[32] - 财务成本包括银行借款利息8,44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11千港元、可换股票据利息2,003千港元、其他借款利息9,118千港元[34] - 减值亏损净额包括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撥回5,136千港元、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增加34,930千港元[35] - 中国附属公司适用的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39][40] - 期内亏损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3,866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43千港元、员工成本11,773千港元[41] 应收款项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应收贷款及利息账面净值为438千港元,减值准备为541,535千港元[46][47]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净额为57,049千港元,其中应收账款净额为1,175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净额为55,874千港元[49] - 应收贷款转介及咨询服务账款的一般结算期限为履行合约责任后30日内[50] - 应收融资担保服务账款的一般结算期限主要为履行合约责任后60至90日内[50] - 提供保险经纪佣金产生的应收产品发行人账款的一般结算期限主要为签立保单及/或收到产品发行人结算单后45至60日内[51] - 授予客户资产管理费的信贷期为30日内或由双方共同协定[51] - 应收账款(扣除减值准备)中,90日以上账龄的金额为1,145,000港元[54] - 其他应收款项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为180,847,000港元[56] 应付款项 - 应付账款中,90日以上账龄的金额为17,583,000港元[61] 融资担保 - 已发出融资担保的最高总额为人民币473,523,000元(约508,753,000港元)[66] 其他 - 集团一家附属公司就未偿还按金人民币26,000,000元提起诉讼,后与合作方达成和解,合作方同意退还按金并赔偿人民币42,370,000元[53] - 集团主要从事投资控股、工业用物业发展、消费品贸易及贷款融资业务[70] - 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于本期间录得亏损约2,381,000港元[72] - 仓库业务收入减少约2,092,000港元至约6,476,000港元,主要由于向一名客户提供合约续新折扣[73] - 管理层预计二零二四年全年的仓库出租率将保持於100%[74] - 白酒贸易业务预期将于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回升,本集团已与中国一家大型白酒分销商签订谅解备忘录[75][76] - 贷款融资业务于本期间录得亏损约45,124,000港元,主要由於疫情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本公司已暂停向新借款人提供新贷款[78][79] - 本集团的贷款融资业务产生减值亏损(已扣除撥回)约30,432,000港元[82][83]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約31.6%,主要由於中止贷款融资业务[84] - 财务成本增加約8.4%至約19,577,000港元,主要由於可换股债券及其他贷款借贷产生的实际利息开支增加[85] -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32
业务经营业绩 - 公司2023财年贷款融资业务减值亏损(扣除拨回)约4.06222亿港元,2022财年约2.39236亿港元[22] - 2023财年一般贸易白酒业务无销售收入,亏损约190.4万港元,2022财年亏损约2226万港元[17] - 2023财年其他业务收入约489.1万港元,2022财年约977.8万港元,亏损约208.3万港元,2022财年约288.7万港元[21] - 2023财年公司总营收49410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201951000港元大幅下降[37] - 2023财年公司总亏损418748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161062000港元有所扩大[37] - 工业物业发展业务2023财年收入16580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17308000港元减少728000港元,亏损3758000港元[37][38][39] - 贷款融资业务2023财年收入27939000港元,较2022财年的174865000港元大幅下降,亏损411003000港元[37][41] - 2023财年仓库业务平均出租率为100%,主要存放小型电动及非电动动力工具,管理层预计2024年出租率可维持在95%以上[38][39] - 2023财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约6918.7万港元,较2022财年减少约20.5%或1779.2万港元[49] - 2023财年财务成本约3723.4万港元,较2022财年增加约4.0%或141.8万港元,因贷款借贷产生额外利息[4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9,447千港元,2022年为58,80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2023年为18,774千港元,2022年为20,007千港元;银行存款2023年为5,502千港元,2022年为5,653千港元[55] - 2023年贷款融资业务产生约406,222,000港元减值亏损净额,2022年约为239,236,000港元[58] - 2023年平均收入减少,息税前利润率由2022年12月的17%降至2023年12月的0%[61] - 各交易所应用亏损率由2022年12月的4.3%降至2023年12月的4.1%[61] - 终端价值现值由约2.17亿港元减至零港元[61] - 营运资金与销售额比率假设由105%减少13.5%至91.5%[61] - 估值采用的汇率由1.13减少3%至1.10[61] - 2023财年,集团已发出的融资担保最高总额约为人民币4.57113亿元(相当于约5.02961亿港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0.0402亿元(相当于约11.35245亿港元)减少[65][66] 业务调整与策略 - 公司于2023年12月处置证券经纪业务以简化结构和剥离亏损业务[21] - 公司暂停向新借款人提供新贷款和金融转介服务,导致收入和业务显著下降[10] - 未来一年管理将研究策略增加工业用物业发展分部收入,如提供增值服务[17] - 未来公司将继续对其他业务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措施以提高资产回报率[21] - 董事会密切监测情况并采取措施减轻损失影响,公司将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和多元化业务[13][33] - 公司考虑出售目前净负债状况的北京融资担保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41] - 公司将审慎评估出售方案或其他方案以改善表现,并在落实时提供进展更新[41] - 2023财年公司放缓宁波贷款转介业务,暂停该业务以降低违约风险并探索新业务模式,同时积极寻求潜在投资者注资[42] - 香港物业按揭利率高抑制需求,2023财年无新贷款提取,年末无未偿还贷款,公司决定不再继续香港贷款融资业务[42] - 未来公司将继续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措施,增加其他分部资产回报,维持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在合理水平[43][49]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股东亏绌约6.3462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66349亿港元)[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5509.5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868.15万港元)[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198.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2628万港元)[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0.21(2022年12月31日为0.86)[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约为2.87702亿港元,较2022年的2.79085亿港元有所增加[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须偿还借贷约1.23763亿港元,1至2年须偿还约1.3115亿港元,5年以上须偿还约3278.9万港元[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的借贷分别约3440万港元及2.53302亿港元,固定利率为3.65%至12.00%[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的相关账面价值约为51.6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493.8万港元大幅减少[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普通股总数为77.75857621亿股,与2022年持平[66][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有关收购及建设物业、厂房及设备之资本承担[64] - 2023财年,集团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因预期无重大外汇风险[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除已发出融资担保外,并无重大或然负债[64] 经济环境影响 - 中国经济在2023年经历动荡和波动,贷款融资业务面临重大挑战[10][32] - 中国整体经济面临就业压力增加等风险挑战,影响公司北京及宁波贷款融资业务,收入大幅减少[41] 会计政策与核算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附属公司及所控制实体的财务报表,控制需满足可对投资对象行使权力、获得可变回报、能影响回报三个要素[73] - 业务合并时,收购日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按公平值确认,部分情况按相关准则计量[77] - 商誉以所转让代价等总和超出收购日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净额的部分计量,超出部分确认为议价收购收益[78][79] - 分步实现业务合并时,公司先前持有的被收购方股权在收购日重新计量为公平值,产生的损益按情况确认[80] - 对联营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成本超出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可识别资产及负债净公平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82] - 公司评估联营公司权益是否减值,有证据时按单一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亏损拨回按准则确认[85] - 当公司同时担任基金投资者及基金管理人时,会确定自己是主事人还是代理人以评估是否控制相关基金[73] - 确定是否为基金代理人时,公司会评估决策权力范围、其他方权利、应得报酬、回报变化风险[73] - 若业务合并初步会计处理在报告期末未完成,公司呈报临时数额并在计量期内调整[81] - 公司对收购联营公司产生的商誉政策在“联营公司投资”部分描述[87] - 来自客户合约收入按产出法计量,根据已转让货品或服务价值相对合约下承诺提供的余下货品或服务价值确认收入[90][92] - 融资租应收取承租人款项于开始日期确认为应收款,金额等于租赁净投资,用租赁隐含利率计量,初始直接成本纳入租赁净投资初始计量[101] - 经营租赁租金收入按相关租赁年期以直线法于损益中确认,协商及安排经营租赁的初步直接成本加至租赁资产账面价值并按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01] - 当合约含租赁及非租赁部分,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分配合约代价,非租赁部分按相对独立销售价格与租赁部分分开[101] - 已收可退还租赁按金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入账并初始按公平值计量,初始确认时对公平值所作调整视为承租人额外租赁付款[101] - 货币项目结算及重译产生的汇兑差异在产生期间计入损益,但与境外经营相关且无结算计划或可能性的货币项目汇兑差异,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或部分处置联营公司权益时从权益重分类至损益[104] - 联营公司业绩与资产及负债按权益会计法列入综合财务报表,投资按成本初始确认,后续按应占联营公司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调整[106] - 公司对联营公司不再有重大影响时,按处置全部投资处理,确认损益;若保留权益且为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范围内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保留权益[107] - 商誉分配至预期从合并协同效应中受益的现金产生单位或现金产生单位组,是内部管理监控商誉的最低水平且不大于经营分部[109] - 若出售现金产生单位,商誉应占金额计入确定出售收益或亏损[88] - 公司于完成履约责任时确认收入,若控制权随时间转移且满足特定标准,收入参照进度随时间确认,否则于客户取得控制权时间点确认[110] - 合约资产指公司收取代价的未无条件权利,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评估减值;应收款项指无条件权利;合约负债指公司转让货品或服务责任;相关合约资产及负债以净额基准入账及呈列[110] - 各履约责任相关明确货品或服务的独立售价于合约开始时确定,若不可直接观察则用适当技术估计[111] - 对于载有多项履约义务的合约,公司将交易价格按相对独立售价分配至各项履约义务[112] - 在相关付款可可靠分配时,租赁土地权益于综合财务状况表内呈列为“使用权资产”[11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按直线法于估计可使用年期内确认,估计可使用年期、剩余价值及折旧方法于报告期末检讨,变动影响按未来适用基准入账[114] - 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出售或预期无未来经济利益时终止确认,出售或报废损益按所得款项与账面价值差额厘定并于损益确认[114] - 若合约赋予控制已识别资产用途权利以换取代价,则为租赁或包含租赁,公司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评估,除非条款变更否则不再重新评估[114] - 若租赁修改增加租赁范围且代价增加合理,公司将其作为单独租赁入账;否则按修改后租期重新计量租赁负债[119] - 公司通过调整相关使用权资产对租赁负债重新计量,修改合约含多种成分时,按相对独立价格分配代价至各租赁成分[119] - 集团作为承租人,因利率基准改革导致未来租赁付款基准变动,采用可行权宜方法重新计量租赁负债,若付款变化由浮动利率变化引起则使用修订贴现率并调整使用权资产[120] - 集团作为出租人,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若条款将资产所有权大部分风险及回报转移给承租人则为融资租赁,其他为经营租赁[120] - 结算货币项目及重新换算货币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在损益内确认,特定货币项目汇兑差额先在其他全面收益内确认,出售权益时重新分类至损益[131] - 集团在多个司法管辖区需缴纳所得税,确定所得税拨备需重大判断,最终税务结果不确定,差异会影响当期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133] - 物业、厂房及设备等资产可收回金额为公平值减出售成本与使用价值的较高者[134] - 若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调低至可收回金额,减值亏损即时于损益确认[134] - 若减值亏损拨回,资产账面价值上调至经修订估计可收回金额,但不超出无减值亏损时原已厘定的账面价值,拨回即时于损益确认[134] - 集团实体成为工具合约条文订约方时确认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常规金融资产买卖于交易日确认及终止确认[135] - 金融资产及负债初步按公平值计量,客户合约产生的应收账款除外[135] - 收购或发行金融资产及负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除外)的交易成本,于初步确认时计入或扣除公平值[135] - 收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成本,即时在损益确认[135] - 实际利率法计算金融资产或负债摊销成本及分配利息收支[135] - 集团日常业务利息收入呈列为收入,利息开支按实际利息基准确认[135] - 购买或源生的信贷减值金融资产,信贷调整后实际利率按估计未来现金流贴现至初始确认时摊销成本计算[135] - 向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及国家法定社会保障保险计划的付款在雇员有权获供款时确认为开支[140] - 终止福利负债在集团实体不能取消提供福利或确认重组成本时(以较早者为准)确认[140] - 短期雇员福利按未贴现金额确认,除非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140] - 雇员应计福利扣除已付金额后确认为负债[140] - 其他长期雇员福利负债按估计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计量[140] - 以股权结算股份支付给雇员的款项按股本工具授予日公平值计量[142] - 须待指定归属条件达成的购股权利益按直线法在归属期摊销[142] - 报告期末集团修订预计最终归属的股本工具估计数目[142] - 立即归属的购股权利益立即于损益中摊销[142] - 所有借贷成本在产生期间于损益中确认[145] - 若集团须就过往事件承担现有法定或推定责任,且可能履行该责任并能可靠估计金额时,会确认拨备[1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手头现金、活期存款和短期高流动性投资[152] - 公司董事应用集团会计政策时,须对资产及负债账面价值作出判断、估计及假设[152] - 集团持续检讨估计及相关假设,会计估计修订按影响期间确认[152] - 编制个别集团实体财务报表时,外币交易按交易日期适用汇率确认[155] - 报告期末,外币货币项目按当日适用汇率重新换算[155] - 外币按公平值列账的非货币项目,按确定公平值当日适用汇率重新换算[155] - 外币按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项目不予重新换算[155] - 集团海外业务资产及负债按各报告期末适用汇率换算为港元,收入及开支项目按期间平均汇率换算[157] - 出售海外业务时,公司拥有人应占业务在权益内累计的所有汇兑差额重新分类至损益[157] - 部分出售附属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1:15
商誉与减值亏损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烟草融资现金产生单位商誉减值亏损1.1007亿港元,2022年为1.17963亿港元[7] - 2023年商誉减值亏损为110,070千港元[133] - 2023年贷款予非控股权益及应收其利息的减值亏损为41,105千港元[133] - 2023年其他应收款项的减值亏损为12,932千港元[133] - 2023年已确认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5218.8万港元,应收贷款及利息为30274.3万港元[138] - 2023年末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拨备结余为518,816千港元,较2022年末的215,613千港元有所增加[158] - 2023年累计减值亏损年末结余为471,354千港元,较2022年的367,784千港元有所增加[168] - 2023年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年末结余为191,916千港元,高于2022年的161,952千港元[176] 业绩担保 - 卖方及卖方担保人向公司担保,若新云联集团2024年底止五个年度经审核除税后纯利总额低于1.53亿元,将按差额1.2倍赔偿;若超1.53亿元且上限为6.12亿元,公司将按差额0.2 - 0.8倍发行额外可换股票据或支付现金[8] 诉讼和解 - 2023年公司一家附属公司就2600万元未偿还按金起诉,后和解,合作方同意退还并赔偿4237万元,分22个月支付,公司确认应收赔偿3680.9万元及其他收益约3680.9万元(约4078.1万港元)[12] - 2023年附属公司与合作方达成和解协议,原2600万元人民币按金及减值拨备终止确认[177] 按金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其他按金分别为605.6万港元(2022年:860.4万港元)及零(2022年:2939.8万港元)[14] - 已收取按金2023年为2764.9万港元,2022年为3605.5万港元,其中2023年2173.4万港元、2022年2219.5万港元为融资担保抵押[28][29] - 2023年预付款项及按金总额为8,040千港元,低于2022年的12,760千港元[176] 公平值收益与变动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平值收益190.3万港元,2022年为4350.8万港元[19] - 2023年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資產公平值變動為 - 442.2萬港元,2022年為612.4萬港元[103] - 2023年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之公平值變動淨額為 - 162.4萬港元,2022年為3438.8萬港元[138] 贷款情况 - 2023年其他贷款账面值3629.1万港元,2022年为33738万港元;约2.7248亿港元有抵押,年利率5% - 6%,约2.82627亿港元无抵押,年利率6% - 22%[20] - 借贷方面,2023年银行贷款7955.2万港元,其他贷款20815万港元;2022年银行贷款10402.5万港元,其他贷款17506万港元[44] - 银行贷款实际年利率2023年介乎3.65%至4.95%,2022年介乎3.65%至6.27%;其他贷款固定年利率2023年介乎6%至12%,2022年介乎6%至10.55%[45][46] - 2023年末集团借贷约2.87702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约2.79085亿港元有所增加,借贷按3.65% - 12.00%固定利率计息[179]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 2023年末应收账款(扣除减值拨备)为2972.8万港元,2022年末为3570万港元[25] - 保险经纪服务应收账款一般结算期限为签立保单及/或收到结算单后45 - 60日内,应付账款一般于收到付款后30 - 120日内结算[11][16] - 贷款转介服务应付账款一般于收到发票后5日内结清,应收账款一般结算期限为履行合约责任后30日内[17][22] - 应付账款总额2023年为1892.9万港元,2022年为1632.4万港元[28] - 2023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64,582千港元,低于2022年的104,612千港元[158] 融资担保负债 - 融资担保负债年末结余2023年为416.2万港元,2022年为2947.8万港元[28] - 2023年已发出融资担保最高总额约50296.1万港元,2022年约113524.5万港元[40] - 担保亏损拨备2023年末为43786.1万港元,2022年末为40221.1万港元[42][44] - 公司为客户融资及贷款提供担保金额约为5.02961亿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4.33162亿港元的担保项目遭遇违约[6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提供擔保金額約為5.02961億港元,其中約4.33162億港元的擔保項目遭遇違約[117] 可换股票据负债 - 可换股票据负债部分2023年末账面价值为20593.8万港元,衍生部分赎回选择权2023年末为 - 337.8万港元[3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为4944.7万港元,2022年为5880.4万港元;使用权资产 - 于中国之租赁土地2023年为1877.4万港元,2022年为2000.7万港元[50] - 银行存款2023年为550.2万港元,2022年为565.3万港元[50] - 2023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72487亿港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5.50952亿港元,负债总额超出资产总值6.51767亿港元[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98.5万港元,未偿还借贷约为1.23763亿港元且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偿还[52] - 2023年非流動資產為2.69062億港元,2022年為4.31536億港元;流動資產為1.48065億港元,2022年為5.37931億港元[108] - 2023年流動負債淨額為 - 5.50952億港元,2022年為 - 868.15萬港元;負債淨額為 - 6.51767億港元,2022年為 - 355.11萬港元[110] - 2023年公司擁有人應佔虧絀為 - 6.34624億港元,2022年為 - 1.66349億港元[11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5.50952億港元,負債總額超出資產總值6.51767億港元[11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198.5萬港元,未償還借貸約為1.23763億港元[11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资产总值为417,127千港元[1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负债总额为1,068,894千港元[136] - 2023年末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列账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约51.6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约493.8万港元减少[180] - 2023年末公司拥有人应占股东亏绌约6.34624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约1.66349亿港元大幅增加[184] - 2023年末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5.50952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约8681.5万港元大幅增加[184] - 2023年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198.5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约2628万港元增加[184] - 2023年末流动比率为0.21,较2022年末的0.86大幅下降[184] 业务收入与亏损 - 2023财年工业用物业发展、一般贸易、贷款融资和其他业务的分部收入分别为1658万、0、2.7939亿和4891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1.7308亿、0、17.4865亿和9778万港元[56] - 2023财年工业用物业发展、一般贸易、贷款融资和其他业务的分部亏损分别为375.8万、190.4万、4.11003亿和208.3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盈利125.4万、亏损2226万、亏损1.37169亿和亏损288.7万港元[56] - 2023财年一般贸易业务无销售收入,录得亏损约190.4万港元,主要因收回未偿还按金产生法律及专业费用[70] - 2023财年中国经济虽有复苏但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对公司贷款融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北京及宁波贷款融资业务收入大幅减少[71] - 2023财年仓库业务收入约1658万港元,较2022财年减少72.8万港元,该年录得分部亏损约375.8万港元[79] - 2023财年公司仓库平均出租率为100%,管理层预计2024年出租率可维持在95%以上[79] - 2023财年贷款融资分部收入约2793.9万港元,产生分部亏损约4.11亿港元[80] - 2023财年其他分部收入约489.1万港元,导致该分部亏损约208.3万港元[81] - 2023财年贷款融资业务产生减值亏损(扣除拨回)约4.06亿港元[82] - 2023财年公司总收入4941万港元,年内亏损约6.15亿港元[86] - 2023财年因换算香港以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2778港元[88] - 2023年贷款融资分部收入为27,939千港元,业绩为 - 411,003千港元[133] - 2023年其他分部收入为4,891千港元,业绩为 - 2,083千港元[133] - 2023年利息收入中銀行存款為10.7萬港元,其他貸款為743.2萬港元,貸款予一項非控股權益為469.1萬港元,其他應收款項為200.2萬港元[138] - 2023年來自客戶合約的收入中,倉庫存放收入為1658萬港元,貸款轉介及諮詢服務費為1324.5萬港元,融資擔保之擔保費收入為821.4萬港元[142] - 2023年各業務分部資產中,工業用物業發展為8364.7萬港元,一般貿易為789.7萬港元,貸款融資為52087.7萬港元[149] - 2023年各業務分部負債中,工業用物業發展為4755.3萬港元,一般貿易為2840.6萬港元,貸款融資為70027.9萬港元[149] - 2023年公司总亏损为397,925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382,961千港元[159] 业务策略调整 - 公司考虑出售北京融资担保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精简业务并专注核心优势[72] - 公司对宁波贷款融资业务作出策略调整,放缓贷款转介业务以减少亏损,并积极寻求潜在投资者注资[74] 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因有关持续经营的重大不确定性,无法对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65][66] - 核数师对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就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出具不发表意见[196] 财务成本与开支 - 2023财年公司财务成本约3723.4万港元,较2022财年增加约4.0%或141.8万港元[78] - 2023财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约6918.7万港元,较2022财年减少约20.5%或1779.2万港元[83] - 2023年所得稅開支中,中國企業所得稅當期稅項為498.9萬港元,過往年度撥備不足為141萬港元,遞延稅項為3626.2萬港元[151] - 2023年财务成本为37,234千港元,较2022年的35,816千港元有所增加[161] - 2023年核数服务酬金为1,400千港元,较2022年的1,450千港元略有减少[165] - 2023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33,119千港元,低于2022年的47,196千港元[165] 每股亏损情况 - 2023年每股基本虧損和攤薄虧損均為6.08港仙,2022年為4.20港仙[105][106] 公司营运资金 - 董事认为公司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自2023年12月31日起计十二个月内到期的财务责任[128] 逾期应收款项跟进 - 公司目前正积极跟进逾期应收款项的还款情况,包括采取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7:33
香港和北京贷款融资业务 - 香港和北京的贷款融资I服务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约8,400,000港元的收入,但出现约39,482,000港元的分部亏损[14] - 北京的贷款融资担保业务可能考虑出售以改善集团的财务状况[15] - 集团决定探索出售北京的财务担保业务以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16] - 香港的贷款融资业务主要提供按揭贷款,截至2023年6月30日没有未偿还贷款[18] 新云联集团业务 - 中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新云联投资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20] - 新云联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子商务平台运营、金融服务和广告业务,服务对象为中国的560万烟草零售商[21] - 新云联金融通过烟草信用贷款服务为烟草零售商提供在线贷款申请服务[25] - 新云联金服能够有效管理和监督潜在借款人的信贷风险,通过实际和可验证的交易来评估烟草零售商[27] - 新云联金服作为中介机构将向银行或借款人收取转介费[28] 贷款转介业务和财务状况 - 贷款转介业务在本期间的营业额和运营表现大幅下跌,导致集团做出了减缓贷款转介业务的艰难决定[30] - 集团致力于长期生存和稳定经营,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进一步损失,确保未来增长的稳固基础[31] - 集团正在积极寻找潜在投资者注资和支持其业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32] 公司治理和财务报表 - 公司成立了審核委員會,由三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並與管理層和外部核數師討論了中期簡明綜合財務報表[93][94] - 審核委員會認為本期間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符合適用會計準則和要求,並推薦董事會採用[94][95] - 公司感谢全體員工對公司的奉獻、忠誠和正直,並感謝股東、客戶、業務夥伴和專業顧問對公司的支持[97] 公司财务状况和资产管理 - 公司正在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以实现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111][111] - 公司正在积极与金融机构协商,寻找各种融资方案来支持未来的运营资金需求[111][111] - 公司正在积极跟进逾期应收款项的償還,包括采取法律行动[111][111] - 公司正在谈判企业重组方案,以减少集团内部负债和承担[112][112] - 公司董事认为,根据计划和措施,集团将有足够的营运资金支持运营和履行财务义务[113][113]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2:51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同期) - 2023年上半年收入总额3.509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41亿港元下降71.7%[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2.479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2165亿港元下降65.6%[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404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0546亿港元收窄7.2%[1]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8.883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5003亿港元收窄6.5%[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3.5093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2.41亿港元下降71.7%[19][2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8883.3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500.3万港元亏损幅度收窄6.5%[19][20] - 2023年上半年贷款融资(II)分部商誉减值亏损5007.5万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贷款融资(II)分部贷款及应收利息减值亏损94.4万港元[19] - 2022年上半年贷款融资(II)分部商誉减值亏损7179万港元[20] - 2022年上半年贷款融资(II)分部贷款及应收利息减值亏损677.2万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收益及虧損為63630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51555千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財務成本為18054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17415千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減值虧損,扣除撥回為81063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82423千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稅開支為4784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4457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期內虧損為77743千港元,2022年同期為77415千港元[3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0.01港元,2022年同期相同[3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3509.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41亿港元大幅下降;总亏损为2196.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192.2万港元有所收窄[48] - 工业用物业发展收入约为856.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7.1万港元;分部溢利约为52.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8][49] - 贷款融资I本期收入约为8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389.9万港元大幅下降;产生分部亏损约3948.2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溢利[52] - 贷款融资II本期收入约为1262.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79万港元下降;产生分部亏损约2229.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718万港元有所收窄[56] - 其他分部本期收入约550.1万港元,亏损约139.2万港元[62] - 本期贷款融资业务产生减值亏损约8106.3万港元[63] - 本期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约352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1.3% [65] - 本期财务成本约1805.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7% [66]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6月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38.488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1536亿港元下降10.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47.575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3.7931亿港元下降11.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59.988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2.9385亿港元下降4.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11.951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8.6815亿港元扩大37.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 -12.295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3.5511亿港元扩大246.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资产总值8.6597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75248亿港元下降11.2%[22][2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负债总额9.8892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10759亿港元下降2.2%[22][23] - 2023年6月30日商譽賬面值為5999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110070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應收貸款及利息(扣除減值撥備後)為2763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337380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應收貸款及利息減值撥備為26282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215613千港元[32][3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1352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4612亿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减值拨备)中90日以上账龄为986.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84.6万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减值拨备期末结余为2986.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70万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期末结余为1.7250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1952亿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项、已收取按金及应计费用总额为9595.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93.4万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财务担保负债中担保亏损拨备为3.6949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2211亿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期内担保亏损拨备拨回金额为1230.3万港元,2022年为1131.6万港元[43] - 已收取按金中2023年6月30日有2105.2万港元用于融资担保抵押,2022年12月31日为2219.5万港元[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用于抵押的资产账面价值为7642.6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446.4万港元有所下降[44] - 2023年6月30日,已发出的融资担保最高总额约为10.0047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35245亿港元减少[4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股东亏绌约2.35441亿港元[6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1.19518亿港元[6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715.3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80 [6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部借贷约为2.8894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2.79085亿港元有所增加[68] - 2023年6月30日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的相关账面价值约为213.2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493.8万港元减少[71] - 2023年期间集团已发出的融资担保最高总额约为人民币9.2602亿元(相当于约10.0047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0.04002亿元(相当于约11.35245亿港元)减少[7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77.75857621亿股,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抵押资产账面价值为7642.6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446.4万港元减少[7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111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2名减少[77] 业务板块情况 - 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多个板块,可呈报及经营分部有工业用物业发展、一般贸易等[15] - 2023年上半年仓库平均出租率为100%,公司管理层预计2023年仓库出租率可维持在95%以上[49][50] - 一般贸易本期无销售收入,但因附属公司诉讼达成偿付协议,该分部录得溢利约4067.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加[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新云联集团电商平台注册的烟草零售商约有480万个[57] - 新云联金服为中烟新商盟电子商务独家金融服务供应商,电商平台有超480万个注册烟草零售商[58] - 贷款转介业务营业额及运营表现大幅下跌,公司决定放慢该业务以降低亏损[60] 财务改善措施 - 公司采取加强成本控制、协商融资方案、跟进逾期应收款、协商企业重组等措施改善财务状况[9][10] - 公司考虑出售北京的融资担保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将评估该选项或其他可能选项[53][54] - 公司正积极物色潜在投资者注资及支持贷款转介业务[61] 财务状况评估与决策 - 公司认为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自2023年6月30日起12个月内到期财务义务,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报表合适[11] - 本中期期間內公司無派付、宣派或建議宣派任何股息[29]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收购之近期计划[7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期间之中期股息,与2022年同期相同[80] - 2023年期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之上市证券[8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3年期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的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要求且已作出充足披露,并推荐董事会采用[86] 法律诉讼情况 - 公司一家附属公司就未偿还按金2600万元人民币提起诉讼,达成和解获赔偿4237万元人民币[38]
大中华金融(0043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21:10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工业用物业发展和贷款融资业务,包括提供贷款融资、财务担保服务、贷款转介和咨询服务[12] - 工业用物业发展部门的收入从2021年年底的约13,656,000港元增加到2022年的约17,308,000港元,录得分部溢利约1,254,000港元[14] - 预计2023年,工业用物业的出租率将保持在95%以上[16] - 白酒贸易业务在2022年录得约22,260,000港元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已付按金减值虧損[18] - 新兴电商消费品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集团将为这些品牌提供支持[22] - 集团北京团队将与字节跳动旗下的直播基地合作,提供全面的供应链金融服务[24] - 新雲聯集團的主要业务为向中国5,600,000个烟草零售商提供电商平台运营、金融服务和广告业务[31] - 公司将致力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科技金融技术创新,为烟草零售小店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49][50] - 公司与各银行机构紧密合作,实施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9][50] - 公司在2022年12月底的小额融资业务中,贷款和利息应收约为337,380,000港元,年利率介于5%至22%之间[51] - 公司其他分部包括证券经纪、保证金融资、资产管理、保险经纪和代理服务以及广告服务,2022财年该分部收入约为9,778,000港元,导致该分部亏损约为2,887,000港元[52][53] - 公司在2022财年贷款融资和一般贸易业务中产生约239,236,000港元的减值损失[55][56] - 公司作为资产合作方与资金合作方之间的融资安排中介,为平行进口商提供融资转介、融资担保服务,平行进口商已同意提供反担保[56][57] - 公司向平行贸易商提供贷款和融资安排服务,从中获得咨询、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收入[58] - 公司自2020年7月收购新云联集团后,向烟草零售商提供融资转介和担保服务,随着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给烟草零售商,该业务明显增加[68] - 在批准融资转介和提供担保服务之前,所有烟草零售商都将经历详细的信贷评估过程,包括烟草专卖许可证、月营业额等标准[70] - 根据烟草零售商提供的财务数据,每个烟草零售商将被分配A至E级的信贷评级,E级将被直接拒绝[71] - 对于资产合作方和基金合作方之间的融资转介业务,所有潜在的资产合作方将经历评估过程,考虑因素包括公司结构、内部风险管理、历史财务记录等[72] - 2022年12月31日,違約付款應收款項的虧損率約為80%,回收率為20%[74] - 2022年12月31日,其他已付按金的虧損率為100%,回收率為0%[76] - 2022年12月31日,非控股權益的貸款及應收利息的虧損率約為77%,回收率為0%[78] 财务状况 - 公司于2022年录得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3.26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8,681.5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628万港元[109] - 審核保留意见指出公司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公司作为持续经营实体的能力[110] - 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将在未来12个月内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因此认为公司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113] - 審核委员会认同管理层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应采取的行动的看法[117] - 公司将与各金融机构接洽谈判,以获得信贷融资,并考虑潜在投资者提供的企业重组计划[120] - 公司认为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将有足够的营运资金来履行到期的财务义务[122] - 审计保留意见可能会在2023年年底前被移除[123] - 公司将于2023年6月20日举行股东大会,股东登记日为6月15日至6月20日[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