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额为1.72926亿港元,较2022年的1.8019亿港元下降4%[3] - 2023年经营亏损为1.77273亿港元,较2022年的9119.2万港元增加94%[3] - 2023年本年度亏损为1.41766亿港元,较2022年的1.27783亿港元增加11%[3] - 2023年权益总额为3.71726亿港元,较2022年的5.23212亿港元下降29%[3] - 2023年资产总额为17.28153亿港元,较2022年的19.6528亿港元下降12%[3] - 2023年负债总额为13.56427亿港元,较2022年的14.42068亿港元下降6%[3]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38.53港仙,较2022年的88.08港仙增加57%[3] - 2023年年度亏损净额约1.41766亿港元,2022年为1.27783亿港元;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约138.53港仙,2022年为每股亏损88.08港仙[16] - 2023年行政费用约8372.6万港元,2022年为8935.8万港元;2023年融资成本约2351.2万港元,2022年为3386.3万港元[1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17.28153亿港元,2022年为19.6528亿港元;总负债约13.56427亿港元,2022年为14.42068亿港元[17]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954.1万港元,2022年为860.8万港元;流动比率为2.38,2022年为5.09[17] - 2023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74%,2022年为69%[19] - 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发现金股息,2022年亦无派息[2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53名,2022年为63名[2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2.9877亿港元,2022年为3.56954亿港元[143] - 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发现金股息[138] - 2023年营业额为172,926千港元,2022年为180,190千港元,同比下降4.03%[192] - 2023年毛利为79,871千港元,2022年为81,807千港元,同比下降2.37%[192] - 2023年经营亏损为177,273千港元,2022年为91,192千港元,同比扩大94.39%[192]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200,785千港元,2022年为125,055千港元,同比扩大60.56%[192] - 2023年本年度亏损为141,766千港元,2022年为127,783千港元,同比扩大10.94%[192]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25,946千港元,2022年为76,228千港元,同比扩大65.22%[192]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38.53港仙,2022年为88.08港仙,同比扩大57.28%[192]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 - 171,750千港元,2022年为 - 210,361千港元,同比收窄18.35%[193]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 - 158,392千港元,2022年为 - 162,235千港元,同比收窄2.37%[193] - 2023年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 - 13,358千港元,2022年为 - 48,126千港元,同比收窄72.24%[19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784,719千港元,较2022年的1,015,870千港元下降22.76%[194] - 2023年流动资产为943,434千港元,较2022年的949,410千港元下降0.63%[19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395,741千港元,较2022年的186,576千港元增长112.11%[194] - 2023年净流动资产为547,693千港元,较2022年的762,834千港元下降28.20%[194]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为960,686千港元,较2022年的1,255,492千港元下降23.48%[195] - 2023年净资产为371,726千港元,较2022年的523,212千港元下降28.95%[195] - 2023年经营所得现金为115,808千港元,较2022年的178,512千港元下降35.13%[197]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6,001千港元,2022年为所得85千港元[197]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08,637千港元,较2022年的 - 216,044千港元减少49.62%[198]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9,541千港元,较2022年末的8,608千港元增长10.84%[198]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租金收入及相关管理服务收入约5605.1万港元,零售及相关收入约1.16875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5931.8万港元和1.20872亿港元[16] 公司重大事件 - 2023年5月3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签订多项新租赁协议,自6月1日起为期一年[5] - 2023年9月27日,洛阳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公司早期提交的经修订施工计划发出建设用地许可证,预期批复后十二个月内动工[11] - 2023年,公司考虑房地产市场环境调整,关注珠海物业市场发展速度再决定下一步安排[12] - 2023年5月3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新协服务有限公司就租赁办公室物业、泊车位及员工宿舍订立新租赁协议,自2023年6月1日起为期一年[156]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及五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2] - 董事会现有两名执行董事及五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举行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47][50][51]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54] - 董事会已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协助执行职责[46] 公司治理活动 - 2023财年全体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并提供培训记录[37] - 2023年公司举行两次董事会全体会议,董事们均出席[40][41] - 2023年6月5日公司举行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罗敏、梁贵华出席[40][41] - 2024年4月公司聘用张家龙为副行政总裁[41] - 审核委员会2023年工作包括审阅集团业绩、讨论申报及会计准则政策等[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检讨公司董事薪酬待遇并审批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建议薪酬[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董事会组合及董事退任和重选[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就外聘核数师提供审计及非审计服务,公司支付/应付审计服务费用880千港元[65] - 公司在2013年8月采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将不时及每年至少一次检讨该政策[61][62] - 董事会全体现成员确认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一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3] - 董事会对建立及维持内部监控系统负全部责任,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对其有效性进行年度审阅[67][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秘书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29条的相关专业培训要求[69] - 公司已设立股东通讯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股东沟通,董事会主席就重大事项提呈个别决议案[70]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10%的股东可书面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应于递呈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之组织章程细则没有任何改动[73] - 公司制定股东沟通政策,至少每年检讨一次[74] 环境与社会表现 - 报告范围涵盖香港总部及中国五处商业办公室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环境及社会表现[78] - 2023年汽油油耗2875升,2022年为4709.09升;2023年液化石油气油耗870千克,2022年为851千克[88]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46.44千克,2022年无数据;2023年硫氧化物排放0.04千克,2022年为0.07千克;2023年可吸入悬浮粒子排放2.71千克,2022年无数据[89] - 范围2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9%[89] - 公司目标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22年的基准年减少15%[89] - 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340.5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的2203.2吨有所增加[90] - 2023年总能耗为3823749.0千瓦小时等值,较2022年的3564325.7千瓦小时等值有所增加,目标到2030年将能源消耗量从2022年基准年减少15%[91] - 2023年能源总耗量为3863522.0千瓦小时等值,较2022年的3621613.4千瓦小时等值有所增加[92] - 2023年范围1直接排放为7.6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的12.5吨减少;范围2间接排放为2332.9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的2170.8吨增加;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为0.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的19.9吨减少[90] - 2023年直接能源中汽油能耗为27682.7千瓦小时等值,较2022年的45637.5千瓦小时等值减少;LPG能耗为11910.3千瓦小时等值,较2022年的11650.2千瓦小时等值增加[92]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6.44千克,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4千克,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排放量为2.71千克[121] - 2023年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7.6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2间接排放2332.9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0.0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340.5吨二氧化碳当量[121] - 2023年温室气体密度为0.04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较2022年的0.05有所下降[121] - 2023年汽油使用量为27682.7千瓦小时等值,LPG使用量为11910.3千瓦小时等值,电力使用量为3823749.0千瓦小时[121] - 2023年能源总耗量为3863522.0千瓦小时等值,能源密度为64.7千瓦小时等值/平方米,较2022年的79.0有所下降[121]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53名雇员,较2022年的63名有所减少[103] - 员工流失总数为19人,流失比率为32.8%[104] - 男性员工流失11人,流失比率为30.6%;女性员工流失8人,流失比率为36.4%[104] - 30岁及以下员工流失1人,流失比率为40.0%;31至50岁员工流失12人,流失比率为33.8%;51岁及以上员工流失6人,流失比率为30.0%[104] - 中国地区员工流失18人,流失比率为38.3%;香港地区员工流失1人,流失比率为9.1%[104] - 2023年公司有一位员工工伤,报告期内因工伤损失工作日为零,过去三年无工作相关致命报告[107] - 总体受训员工百分比为42.3%,平均培训时数为0.6;男性受训员工百分比45.3%,平均培训时数0.5;女性受训员工百分比54.7%,平均培训时数0.7[108] - 高级管理层受训员工百分比为0.0%,平均培训时数为0.0;中级管理层受训员工百分比15.2%,平均培训时数0.9;普通员工受训员工百分比84.8%,平均培训时数0.5[108] - 公司2023年雇员总数53人,员工流失率32.8%[122] - 男性员工33人,流失率30.6%;女性员工20人,流失率36.4%[122] - 30岁及以下员工3人,流失率40.0%;31至50岁员工32人,流失率33.8%;51岁及以上员工18人,流失率30.0%[122] - 中国地区员工42人,流失率38.3%;香港地区员工11人,流失率9.1%[122] - 每千名员工工伤率为0%,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为0日,死亡人数为0人,死亡比率为0%[122] - 总体
新城市建设发展(00456)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