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源(600405) - 2023 Q4 - 年度财报
动力源动力源(SH:600405)2024-04-29 19:25

财务表现 - 2023年度公司实现合并净利润为-281,493,856.79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75,802,867.04元[4] - 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51,067,039.06元,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487,777,427.29元[4] -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50,265,538.79元,同比下降37.30%[14] - 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802,867.04元,亏损扩大[14]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146,405.18元,同比下降44.92%[14] - 2023年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03,313,709.33元,同比下降31.38%[14]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2,121,348,808.52元,同比下降18.32%[14]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50元,亏损扩大[15] - 2023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6.50%,亏损扩大[15]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84,455,574.11元[15]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867,487.14元[15] - 2023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4,457,725.51元[17]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5,026.55万元,同比下降37.30%[19]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7,580.29万元,较上年亏损扩大[19]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0,265,538.79元,营业利润-272,793,835.34元,利润总额-277,942,579.98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5,802,867.04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146,405.18元[52]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30%,从1,356,172,251.55元降至850,265,538.79元[53]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7.65%,从976,637,853.90元降至608,930,662.38元[5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25%,从158,291,148.87元增至176,095,802.25元[53]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6.13%,从79,984,756.37元增至92,886,007.52元[53]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08%,从38,639,225.34元增至43,693,522.11元[5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04%,从92,965,030.53元增至119,032,902.97元[5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4.92%,从121,905,881.14元降至67,146,405.18元[5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20.94%,从11,434,885.36元降至-71,004,141.83元[5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146,405.18元,同比减少44.92%[63] - 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004,141.83元,同比减少720.94%[63] - 2023年末货币资金为12,610.42万元,占总资产的5.94%,同比减少43.54%[64] - 2023年末应付账款为49,046.42万元,占总资产的23.12%,同比减少29.60%[65] - 2023年末长期借款为7,721.14万元,占总资产的3.64%,同比减少31.73%[65] - 2023年1-10月我国新增5G基站达90.3万个,超额完成60万的年新增目标,5G基站在移动基站总数占比28.1%[73] - 2023年全球新增5G用户数约达6.1亿户,较2022年大幅增长63%,全球5G用户数突破16亿大关[74] -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76] - 2023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76] - 2023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7500辆,同比增长123%[78] -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79] - 2023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92.9万台,同比增加42.7%[79] - 2023年我国新增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79]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79] - 2023年我国新增换电站1594座,累计建成换电站3567座[79] - 2023年光伏行业新增装机量激增至216.88GW,同比增幅高达148.19%[82] - 2023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将超过5400万辆[80] - 2023年中国电动两轮车换电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近一倍[80] - 2023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338.6万台,同比增长30.6%[79] - 储能领域逆变器需求呈现爆炸性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367亿元[83] - 2023年全国可再生氢项目规划387个,在建80个,建成运营58个,规划绿氢产能643万吨/年,建成运营产能7.8万吨/年,电解槽需求超过3GW[83] - 预测2025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3500万吨,2045年将增至6000万吨,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占比将由3%增至50%,对电解槽需求量将由14GW增至417GW[83] - 预计2025年电解槽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千亿元,2040-2045年可破万亿元[83] - 2023年国内PEM电解槽出货量近35MW,同比增长50%以上[84] 业务发展 - 公司2024年度经营计划为内部管理控制指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5] - 公司通信电源业务因国内运营商建设周期影响及境外5G基站建设放缓,导致收入大幅减少[19] - 公司绿色出行等业务板块因终端客户招标节奏推迟,收入大幅下滑[19] - 公司研发费用较去年有所增加,以应对市场竞争并巩固行业地位[19] - 公司推出新一代2.0智能模块化电源和绿色光伏直流叠光系统,已在中国铁塔、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批量上线[20] - 公司数据中心电源产品在“京东云服务厂商2023-2024年度集采”项目中获得第一份额[20] - 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在交通运输、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并得到新老客户青睐[21] - 公司计划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以稳定和拓展国际市场[21] - 公司通信电源集采和非集采业务已覆盖全国三十个省份和地区[20] - 公司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隔离型DC/DC产品实现了燃料电池侧与高压动力电池侧的完全电气隔离,显著降低了系统绝缘故障的风险[22] - 公司为海外燃料电池轻卡配套数量突破千台,燃料电池重卡应用遍布国内二十多个省份[22] - 公司成功参与海外客户的氢动力大巴项目,预计每年供货需求超过千台[22] - 公司为全球最大的SOFC固定发电系统提供配套电源,50MW固定发电系统集成项目预计2024年落地[22] - 公司推出的全液冷超充产品系列,单机最大输出功率为720kW,双机并联技术可实现1440kW的总输出功率[23] - 公司携手铁塔能源推出新一代智能换电柜4.0版本,实现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换电柜集中加热等功能[23] - 公司完成17-30kW逆变器3.0版本升级,并推出50kW、80kW、100kW逆变器产品[23] - 公司在印度电动汽车充电领域、东南亚换电领域、韩国储能领域等取得重要突破[23] - 公司为华为定制的180W产品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450W定制电源产品完成样机交付[24] - 公司成功完成200W以下功率等级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交流模块大全砖产品实现首款国产化[24] - 公司2023年电源研究院对研发中心组织架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部分开发力量前移,确保快速响应市场需求[25] - 中试平台2023年可靠性实验室承接试验1,012次,总试验时长60,646小时,EMC实验室承接试验780次,总试验时长2,455小时[26] - 公司2023年通过多项认证,包括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7001和能源管理体系GB/T 23331-2020/ISO 50001:2020[26] - 公司2023年建立温室气体核查管理体系(ISO14064-1:2018/ISO14064-3:2019),并于8月通过审核取得证书[26] - 公司2023年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GB/T 29490-2013),并于6月通过审核取得证书[26] - 公司2023年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方面持续投入,确保产品制造的精准度与高效率[26] - 公司2023年技术中心承接50余款新产品转产验证工作,工艺文件覆盖率从80%提升至95%[26] - 公司2022年下半年启动再融资工作,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87亿元,投资于车载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27] - 公司主营业务由数据通信行业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形成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核心业务[28] - 公司氢动力业务涉及升压DC/DC变换器和高速电机控制器,应用于商用车、轨道交通、固定式发电、船舶等燃料电池应用场景[32][33] - 公司车载电源业务包括降压DC/DC变换器、高压配电盒和三合一车载电源产品[34] - 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涵盖液冷/风冷充电模块、交/直流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等[35] -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36] - 功率优化器提高光伏发电组件的发电效率,并具备主被动关断功能[37] - 储能变流器(PCS)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39] - 动力源储能系统由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组成[41] - PEM电解制氢系统利用直流电将纯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得到高纯度成品氢气[43] - 应急电源(EPS)在电网供电故障时提供后备电力供应[44] - 高压变频器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将工频高压电源变换为输出电压、输出频率可调节的节能设备[45] - 公司现有职工2054人,其中科技人员764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比例37.20%[47]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20,103,016.17元,同比下降37.13%,营业成本为582,784,763.06元,同比下降38.15%,毛利率为28.94%,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56][57] - 数据通信业务收入为402,019,272.03元,同比下降44.24%,毛利率为23.47%,同比减少0.57个百分点[56] - 新能源业务收入为95,496,914.33元,同比下降28.56%,毛利率为41.75%,同比增加1.30个百分点[56] - 绿色出行业务收入为92,492,244.21元,同比下降44.26%,毛利率为27.63%,同比增加4.04个百分点[56] - 综合节能业务收入为108,901,444.49元,同比下降1.19%,毛利率为39.99%,同比减少2.10个百分点[56] - 定制及模块电源业务收入为121,193,141.11元,同比下降30.19%,毛利率为28.05%,同比减少0.30个百分点[56] - 境内业务收入为559,498,247.81元,同比下降47.12%,毛利率为29.93%,同比减少1.84个百分点[57] - 境外业务收入为260,604,768.36元,同比下降45.86%,毛利率为26.81%,同比增加1.87个百分点[5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27,565.16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2.42%[5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8,684.6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20.40%[60]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74,526,701.1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53%,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31.80%[6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7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3.3%,其中硕士研究生65人,本科254人[62] - 全资子公司安徽动力源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511,201,388.85元,净利润为1,629,642.67元[69] - 全资子公司北京迪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