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年度财报
中木国际中木国际(HK:01822)2024-04-30 12:02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中国经济逐步稳定复苏,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5.2%[6] 木材相关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20年底成立多家附属公司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10] - 2022年公司踏入木材相关业务下游,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的制造及销售[12]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情况 - 公司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约1.33亿港元显著增加至2023年约3.121亿港元[9] - 2023年集团自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产生的收益约2.741亿港元,2022年约1.204亿港元[11] - 本年度公司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收益约3800万港元,2022年约1260万港元[14] - 木材相关业务营业额从2022年约1.33亿港元增加至2023年约3.121亿港元[61] 汽车租赁业务情况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5] - 北京途安车队与客户正常租期3个月至2年或更长,高端客户可指定车型[16] - 本年度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收益约1130万港元,2022年约1190万港元[19] 公司业务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探索与行业供应链中下游市场参与者战略合作[21][22] - 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将缩小公司木材业务潜在市场,公司正评估业务多元化可行性[23] - 公司正积极研究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的业务机会[24] - 公司考虑开展集资活动,为业务机会提供资金,也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25] - 截至年报日期,业务机会及潜在集资活动未作决定,可能落实也可能不落实[27] 公司人事变动 - 陈力山先生于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公司地址变更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自2023年8月16日起迁至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第2座11楼[5] 公司重组相关事项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作出公司寻求的命令,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33]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公司申请,3月11日举行计划会议[34]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36]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告知将批准计划,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处长[37]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或独立股东通过[40]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已提供及将提供的条款及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39]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宣布资本重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42][43]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44]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44]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及发行[45]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60] - 计划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已成为无条件[47][48]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5000万港元用于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50] - 公司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用于清偿债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53] - 公司预计完成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后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7] - 2023年6月14日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23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22.4% [61] - 集团销售及提供的服务成本从2022年约1.213亿港元增长约134.6%至2023年约2.846亿港元[62] - 2023年公司毛利约3870万港元,较上一年增长约60.5%,毛利率从2022年的16.6%降至12.0%[6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2年的约310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约20万港元[64] - 2023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226.8万港元,2022年为3557.8万港元[66] - 2023年销售及分销费用维持在约1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71] - 行政费用从2022年的约2240万港元增加约18.3%至2023年的约2650万港元[72] - 2023年确认计划收益约12.73377亿港元[74]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约1.137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约6880万港元[75] - 2023年当期所得税开支约510万港元,2022年约350万港元[76] - 2023年递延税项拨回约470万港元,2022年支出约40万港元[77] 公司投资情况 - 2022年底公司持有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重大投资[79] - 2023年7月11日,集团取消合并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Spring Power Holdings Limited等投资,作为出售除外公司的一部分[82][83][85] 公司资本及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总资本为人民币9,363,296元,其中部分代表金额为人民币1,029,963元[80] - 2023年和2022年流动资产分别为96,088千港元和136,060千港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60,284千港元和1,592,572千港元,流动比率分别为0.60和0.09[87] - 2023年和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350万港元和410万港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分别约为1410万港元和8.469亿港元[87] - 2023年和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分别为14,120千港元和846,873千港元,资产总值分别为128,298千港元和196,155千港元,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11.00%和431.74%[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410万港元(2022年约为8.469亿港元),其中约1370万港元(2022年约为5570万港元)以人民币计值[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7,293,400股(2022年为342,572,857股),面值总额约为3430万港元(2022年约为6850万港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若干其他借贷由总额约零港元(2022年约为6.006亿港元)的应收账款作抵押[93] 公司外汇风险情况 -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来自非功能货币的收益、成本、开支及借贷,外币交易及货币资产负债主要以港元列值,预期汇率波动风险不重大,未进行对冲活动[94][95] 公司财务资源评估 - 董事会深信集团在可见将来有充裕财务资源应付债务偿还及业务融资需要[88] 公司法律诉讼情况 - 2020年4月21日,公司子公司被诉偿还约5950万元贷款本金及应计利息[96] - 2022年1月,法院判被告支付约3700万元及750万元违约损害赔偿,公司上诉被驳回并申请重审[9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计提索赔拨备约4450万元(约4990万港元)[100] 公司其他财务指标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付资本承担约为零港元(2022年约3380万港元)[102] 公司股息政策及派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无)[10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亦无派息[195] - 公司有既定股息政策,董事会派息时会考虑集团经营业绩、现金流、财务状况、资本需求及股东整体利益[196] - 公司派发股息受开曼群岛公司法、公司章程细则及适用法律法规限制[197][198] - 股息政策允许董事会在中期及/或全年股息外不时宣派特别股息,无保证特定期间宣派特定金额股息[199] 公司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49名(2022年64名),年度成本总额约790万港元(2022年约690万港元)[104] 公司重大收购或出售计划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计划[106] 公司董事会成员信息 - 吕宁江64岁,2020年12月3日任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有超15年企业高管经验[108] - 胡永刚57岁,2020年12月3日任非执行董事,汽车业务超20年经验[109] - 赵宪明47岁,2014年7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职务[111] - 陈力山53岁,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相关工作经验[114] - 苏彦威61岁,2021年12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专业会计超30年[116] 公司企业管治报告相关 - 董事会呈列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1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自2023年12月31日重编为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19] - 董事会每年至少检讨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一次,2023年除披露偏例外遵守守则适用条文[121]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公司主席吕宁江负责集团整体策略规划及管理,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126] - 董事会认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同一人担任可提高公司制定策略和执行计划的响应性、效率及效益[126] - 董事会相信现董事会架构中超半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可制衡权力,无意作重大变动[127] - 董事会将不时检讨成员组成,适时作必要变动并知会股东[127] -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26日,公司因赵小莲女士辞职未满足上市规则中董事会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审核委员会仅由非执行董事组成且至少三名成员的要求,2023年1月27日陈力山先生获委任后符合规定[128][130] - 上市规则要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须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129] - 本年度内,吕宁江、胡永刚、赵宪明、苏彦威董事实际出席次数/有权出席次数均为4/4,陈力山先生为3/3[132] 公司薪酬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赵宪明、陈力山和苏彦威先生,主席为赵宪明先生,本年度举行一次会议,各成员出席情况均为1/1[134][137] - 本年度已付集团高级管理层成员(包括董事)薪酬低于100万港元的有15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的有1人[137] 公司提名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吕宁江、赵宪明、陈力山和苏彦威先生,主席为吕宁江先生[138]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将每年讨论并协定实施多元化的可计量目标[141][142] - 董事会将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委任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142] - 本年度召开一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吕宁江、赵宪明、苏彦威出席率为100%,陈力山于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无参会记录[144]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赵宪明、陈力山、苏彦威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召开两次会议,三人出席率均为100%[145][14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及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编制[145][146][148]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中期及全年业绩[147] 公司企业管治职能情况 - 董事会未设企业管治委员会,相关职能由董事会整体承担[149] - 企业管治政策重点在于董事会素质、有效内部控制、严格披露惯例及对股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151] - 本年度董事会成员在定期会议检讨及讨论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内容[152] 公司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情况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定期提醒董事禁售期规定,确认全体董事回顾期内遵守守则[154][155] 公司外聘核数师费用情况 - 外聘核数师2023年提供核数服务费用为130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250千港元[162] 公司风险管理情况 - 公司于2017年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68] - 本年度公司委任独立第三方博奕顾问有限公司协助识别评估风险、进行内部监控检讨及评估系统效能[166] - 公司采纳“三道防线”企业管治架构,包括运营管理、财务及合规团队监控和外判独立内部审核[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