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HCC HOLDING(01552) - 2023 - 年度财报
BHCC HOLDINGBHCC HOLDING(HK:01552)2024-04-30 16: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1552[1][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的收入约为309.2百万新加坡元,较上一年的约205.3百万新加坡元增长了约50.6%[6][16][18] - 公司2023年的毛利约为5.3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毛亏损约5.8百万新加坡元[6][19] - 公司2023年的税前利润约为2.0百万新加坡元[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他收入增加了约0.7百万新加坡元或107.1%,从约0.6百万新加坡元增至约1.3百万新加坡元[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行政费用增加了约0.7百万新加坡元或21.9%,从约3.1百万新加坡元增至约3.8百万新加坡元[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财务成本增至约0.7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0.4百万新加坡元),所得税支出增至约0.2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0.1百万新加坡元)[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税前利润约2.0百万新加坡元,所有者应占利润约为1.8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税前亏损约8.7百万新加坡元,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约为8.8百万新加坡元)[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天(2022年:9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为55.3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29.9百万新加坡元)[31][3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包括银行借款约12.4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14.7百万新加坡元),租购融资约0.1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0.2百万新加坡元)和租赁负债约0.2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0.3百万新加坡元)[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0.32倍(2022年:0.40倍)[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以美元和港币计价的银行结余约9.0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9.0百万新加坡元)[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360名员工(2022年:362名员工)[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产抵押包括约18.2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19.6百万新加坡元)的租赁土地等资产及4.3百万新加坡元(2022:无)的存款[3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利(2022年:无)[39][5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份溢价分别为14,176,517新加坡元和14,176,517新加坡元,累计亏损分别为(5,877,036)新加坡元和(5,477,470)新加坡元[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建筑与施工工程收入约占公司2023年总收入的99.3%,即306.9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占99.1%,即203.4百万新加坡元[18] - 房地产投资收入约占公司2023年总收入的0.7%,即2.3百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占0.9%,即1.9百万新加坡元[18] 市场与行业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工伤率为每10万名工人213例工伤,低于全国年化工伤率每10万名工人352例[9] - 2023年第四季新加坡经济同比增长2.8%,上一季为1.0%;建筑业年增长9.1%,上一季为6.2%[15] -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预测2024年建筑总需求在320亿至380亿新加坡元之间,公共部门贡献180亿至210亿新加坡元[24] 公司治理相关 - 董事会提呈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报告和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56] - 公司子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建筑施工服务和租赁新加坡的工业物业投资,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57] - 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载于年报第59页,业务回顾载于第5 - 8页[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内,公司股本变动详情载于合并财务报表附注25 [60] - 公司章程或开曼群岛法律均未规定优先购买权,公司无义务向现有股东发售新股[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内,公司未签订任何股票挂钩协议[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内,公司及其子公司均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63] - 经济状况变化可能影响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和建筑需求,建筑施工业务依赖投标决定项目合约授予且非经常性[64] - 公司集团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面临利率、货币、信贷、流动性和股票价格等金融风险[65] - 公司集团制定政策和程序确保遵守对业务和营运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法律法规[66] - 公司集团拥有包括ISO 9001、ISO 45001、ISO 14001和GGBS计划的综合管理系统[69] - 公司集团认识到遵守监管要求的重要性并制定合规程序[70] - 公司集团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合理薪酬,通过客户回馈管道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与供应商和分包商保持良好关系并进行评估[71] - 公司三分之一的董事将在应届年度股东大会上轮值退任,杨新平先生、曾美玲女士和黄忠权先生将退任并符合条件愿膺选连任[73] - 获准许的弥偿条款自2017年9月12日起生效,直至2023年12月31日[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杨先生持有公司409,050,000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51.13125%;韩女士持有公司价值136,350,000美元的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7.04375%[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杨先生持有华达发展80%的股份[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大发展持股409,050,000股,股权百分比51.13125%;晁杰女士持股409,050,000股,股权百分比51.13125%;鹰腾持股136,350,000股,股权百分比17.04375%;刘海先生持股136,350,000股,股权百分比17.04375%;威天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4,600,000股,股权百分比6.825%;詹立雄先生持股54,600,000股,股权百分比6.825%;郑丹女士持股54,600,000股,股权百分比6.825%[79] - 华达发展已发行股本由杨先生及赵洁女士分别合法及实益拥有80%及20%[80] - 公司2017年8月17日通过股票选择权计划,9月12日生效[82] - 购股计划行使时最多可发行80,000,000股股份,占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财年,根据股票选择权计划可能发行的选择权数量除以已发行股票加权平均数约为0.10[85] - 任何12个月期间,一人行使购股计划授予的购股发行和将发行股份数上限不超已发行股份的1%[86] - 截至及包括授出日期的12个月内,向主要股东等授与购股合共占已发行股份总数超0.1%且总价超500万港元,需股东大会批准[87] - 选择权归属后可在要约提出后下一个营业日起行使,选择期限自要约日起不超十年[88] - 获知内线消息后,至消息公布前不得授予购股,特定较早日期前一个月内不得授予[90] - 购股计划参与者须在要约日期起21天内提交要约书并支付1新元作为授予股票期权对价[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已授出或尚未行使的股票选择权[94] - 2023年度,最大客户应占销售额比例为77.8%,五大客户应占销售额比例为99.3%[102] - 2023年度,最大供应商应占采购额比例为32.2%,五大供应商应占采购额比例为47.3%[103] - 2023年度,集团向慈善基金捐赠50,000新加坡元(2022年为5,000新加坡元)[105] - 2024年4月1日,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收购目标公司4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45%,收购总代价5,490,619.20新加坡元,并将出资不超17,010,000新加坡元[106] - 因交易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100%,构成非常重大收购事项[107] - 2024年3月28日,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接受买方以7,840,000新加坡元购买物业的要约,并授予选择权,买方已行使[111] - 因出售物业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75%,构成主要交易[112] - 公司拟重新任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师,过去三年未更换[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守则条文外,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董事确认遵守《标准守则》[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等未在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118] - 截至报告发布日,董事会由5位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董占60%[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3位独立非执董占董事会成员60%,超上市规则要求[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董事接受A和B类型持续专业发展课程[1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召开1次股东周年大会和4次董事会会议[129] - 2024年3月28日,董事会审议批准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1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杨新平、曾美玲等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高[1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通过多元化政策并讨论可衡量目标[1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360名雇员中男性占89.2%,女性占10.8%[1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内,公司无“首席执行官”职位,董事会主席杨新平负责整体策略规划和日常业务管理[136] - 董事会设审计、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139] - 审计委员会于2017年8月17日成立,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0] - 审计委员会审查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及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合规且充分揭露[1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内,审计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外聘审计师出席[144] - 审计委员会于2024年3月28日批准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草案[1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均为2/2[146] - 薪酬委员会于2017年8月17日成立,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1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内,薪酬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审查薪酬政策和结构[1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薪酬委员会各董事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1[1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各成员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1[152][154] - 公司自2023年9月12日起续聘每位执行董事,任期3年[157] - 公司自2023年9月12日起续聘独立非执行董事曾美玲女士及黄素丽先生,任期3年;自2022年3月9日起续聘独立非执行董事邝重权先生,任期3年[1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1名高阶管理成员酬金在100.0001 - 150万港元,2名在150.0001 - 200万港元,2名在350.0001 - 400万港元[1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已付/应付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酬金为21.5万新加坡元,与2022年相同,且无其他非审计服务[163] - 董事确认对编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集团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负责[165] - 集团聘请独立第三方内部控制顾问对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审查,未发现重大缺陷[167] - 提名委员会于2024年3月28日开会,建议董事会考虑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续聘退任董事,详情载于2024年4月26日通函[153] - 依章程,每次年度股东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董事人数)须轮值退任,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秘书陈素芬女士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70] - 任何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10%(附有公司股东大会投票权)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73] - 公司于2022年6月10日通过第二次修订和重述的公司章程,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章程细则无变更[182]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相关 -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84] - 报告编制符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2所载的ESG报告指引[185] - 2023年公司制定并检讨了ESG目标,加强了ESG风险管理的监督[187] -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