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1996年成立,1997年收购远东公司,远东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和主要运营实体,主要从事先进水处理设备分销[188] - 2005年宜兴和Pact成为公司多数控股子公司,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持2%和5%股权,目前远东分别持有其58%股权,2020年成功开发并推出压载水港口解决方案系统[189] - 2018年公司出售嘉环电子20%股权,实现净收益152.2万美元[192] - 2019 - 2022年公司陆续解散多家子公司和办事处,停止部分业务运营,如2021年上海环境工程公司解散前2020年运营亏损11万美元,2021年运营收入10.6万美元[193][194] - 2007年1月1日,公司根据《英属维尔京群岛商业公司法》重新注册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商业公司;2011年11月和2012年1月,公司提交修订和重述的公司章程,取消过渡条款并消除部分概念[386] 子公司情况 - 公司持有蓝天环保19.4%股权,2023年蓝天为公司贡献收入192.7万美元,主要来自处置脱硫处理厂的非经常性收入,2022年和2021年分别贡献收入41.3万美元和35.5万美元,均为运营收入[190][191] - 公司持有Euro Tech (Far East) Limited 100%股权,从事水及废水相关业务[277] - 公司持有Yixing Pac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58%股权,从事水处理和海水淡化机械制造等[277] - 公司持有Pact Asia Pacific Limited 58%股权,从事环保设备销售等业务[277] - 公司持有Zhejiang Tian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19.4%股权,从事环保项目设计等业务[277] 业务范围与转型 - 过去三年公司主要通过远东分销产品,包括实验室仪器、分析仪、测试套件等,宜兴 - Pact提供工程解决方案和压载水处理技术,客户来自多个行业[196][197] - 公司正从仪器设备分销向工程和制造活动转型,宜兴 - Pact制造自主研发的BWTS,2020年售出首个压载水港口解决方案系统,未来将向相关国家和地区推广[199] - 公司计划从工程制造型企业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继续寻找新市场和合作伙伴,可能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200] 业务收入情况 - 2021年贸易和制造活动收入略有增加,宜兴 - Pact收入1216.1万美元,工程活动运营收入84.6万美元;2022年略有下降,宜兴 - Pact收入561.7万美元,工程活动运营收入59万美元;2023年有所增加,宜兴 - Pact收入579.7万美元,工程活动运营亏损43.8万美元[201][202] - 公司业务主要位于中国大陆和香港,2021 - 2023年来自中国大陆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2%、39%、40%,来自香港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7%、48%、55%,来自澳门和其他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13%、5%[203][204] - 香港地区收入占比2021年较2020年下降23%,2022年较2021年上升11%,2023年较2022年上升7%[205]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占比2021年较2020年上升24%,2022年较2021年下降23%,2023年较2022年上升1%[205] - 2020 - 2023年分别销售压载水管理系统(BWTS)2套、12套、27套、35套[207] - 2023 - 2021年科学仪器销售收入占比分别约为60.8%、52.6%、65.9%[202] - 2023 - 2021年电力解决方案和过程自动化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约为37.6%、45%、32.2%[207] - 2023 - 2021年技术支持业务收入占比分别约为1.6%、2.4%、1.9%[207] - 2023 - 2021年客户数量分别约为380个、1000个、1000个[208][209] - 2023 - 2021年三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总收入比例分别约为31%、33%、41%[208][209] - 2022财年总营收降至1494.9万美元,降幅30.1%;2023财年增至1794万美元,增幅20.0%[282] - 2022财年净利润降至36.9万美元,降幅62.6%;2023财年增至182.8万美元,增幅395.3%[282] - 2023财年BWTS业务在中国和国际市场蓬勃发展,在中东能源航运业和中国石化港口有业务扩张[284] - 2023财年营收较2022财年增加299.1万美元,增幅20.0%,贸易制造和工程活动收入分别增加281.1万和18万美元[288] - 2023财年毛利润较2022财年减少75.7万美元,降幅16.4%,成本占收入百分比增加9.4%[289] - 2023财年销售和行政费用较2022财年减少38.7万美元,降幅8.6%[290] - 2023财年关联公司权益收入较2022财年增加151.4万美元[290] 市场与合作 - 公司将在2024年与希腊战略OEM合作伙伴在欧洲20个国家独家分销产品[210] 采购情况 - 2023 - 2021年从最大供应商Thermo、Stanford、Hach和Hioki采购占比不同,如2023年分别为42%、23%、7%、5%[221] 财务指标 - 2023、2022、2021财年公司毛利率分别约为22%、31%、27%[227] - 2023、2022、2021财年公司营销和销售团队分别有7、7、11人[228] - 2023、2022、2021年末,公司前三大客户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约31%、33%、41%[229] - 2023、2022、2021财年末营运资金分别为494.9万、498万和509.9万美元[2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45.3万美元,2022年和2021年分别为562.8万和526.9万美元[296] - 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主要受净收入182.8万美元、应收账款增加127.8万美元等因素影响[297] - 2023年投资活动提供净现金31.7万美元,2022年为23.2万美元,2021年为35.8万美元[298] - 2023年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8.2万美元,2022年为61.8万美元[298][299] - 现金从2021财年末的526.9万美元增至2022财年末的562.8万美元,2023财年末降至545.3万美元[300] - 应收账款净额从2021财年末的363.1万美元降至2022财年末的158.6万美元,2023财年末增至286.4万美元[301] - 存货从2021财年末的54.7万美元增至2022财年末的60.3万美元,2023财年末增至72.3万美元[301] - 2023、2022和2021财年资本支出分别为5000美元、7000美元和4000美元[302] - 2023、2022和2021财年产品研发成本分别为0、0和6.1万美元[313] 知识产权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大陆注册6项专利,6项专利在申请中[2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大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8项商标,6项商标在申请中[23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大陆注册4个域名[237] 竞争与风险 - 公司面临来自中国和其他地区类似产品经销商及制造商的竞争,核心产品的主要竞争来自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制造商和经销商[226] - 公司业务受季节性影响,冬季和中国节假日期间处理系统建设通常较慢[230] - 公司目前未涉及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法律诉讼或调查[231] - 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公司治理和股东权利作出重大修订[232] - 数据处理涉及重要数据、超百万用户个人信息等跨境传输需经CAC安全评估[246] - 处理超百万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器境外上市需申请网络安全审查[243] -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兑换及汇出需SAFE或其当地办公室事先批准[250] - 外商投资企业可按实际业务需求将外汇资本100%结汇[254] - 境内注册企业可自主将外债从外币兑换为人民币[255] - 国内实体向境外实体汇出利润,银行需核查交易真实性,实体需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6] - 非投资类外商投资企业可使用资金在境内进行股权投资[257] -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或资本等基本信息变更需在银行进行外汇登记,通常不超四周[258] - 外商投资企业只能用留存收益支付股息,需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60] - 大陆公司需按税后利润至少10%提取法定储备金,累计达注册资本50%可不再提取[260] - 随着环保法规增多和ESG目标受重视,公司预计有更多业务机会,但也面临竞争和成本增加问题[314][315][316] 办公场地租赁 - 公司在香港的办公室和仓库租赁面积约7000平方英尺,月租金约8910美元,租约2025年5月到期可续租[278] - 公司上海子公司租赁办公室面积约55平方米,月租金约322美元[278] 税务情况 - 公司内地子公司一般适用3%、6%、9%或13%的增值税率及相关附加费[263] - 向非内地居民企业投资者分配股息,一般适用10%所得税税率,符合条件的香港居民企业可降至5%[265][266] - 非内地居民企业间接转让内地应税资产,若无合理商业目的,收益可能需缴纳内地企业所得税[267] 财务核算方法 - 公司营收来自工程、贸易和制造等业务板块,按相关会计准则确认收入[318] - 公司对客户应收账款按面值减去坏账准备入账,不收取利息[332] - 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334] - 公司按负债法核算所得税,记录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335] - 公司对商誉每年进行定性或定量减值评估[330] - 公司对合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28] - 公司交易和制造合同收入在产品控制权转移时确认[325] 公司治理与人员 - 公司董事任职至下一次股东大会,高管由董事会每年选举产生[344] - 2023财年董事会有7名董事,召开3次会议;审计委员会由Y.K. Liang、Janet Cheang和Fu Ming Chen组成,召开4次会议[367][36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不含宜兴 - 派克特)有23名全职员工,派克特 - 宜兴有24名全职员工[372][373] - 2023 - 2021年公司(不含宜兴 - 派克特)全职员工总数分别为23、24、38人;派克特 - 宜兴分别为24、25人[373][374] - 公司员工无工会代表或集体谈判协议,未经历与就业相关的停工,与员工关系良好[374] 薪酬与福利 - 2023财年公司向高管和董事支付现金总计84万美元[346] - 2023年公司向养老金计划和退休福利计划的总缴款为31万美元[350] - 2000年12月1日前远东为香港员工提供定额供款养老金计划,之后引入强积金计划[348][349] 股票期权与激励计划 - 2019年4月董事会批准2019年股票期权和激励计划,初始股份上限为30万(红利股调整后50万),自2020年起每年1月1日自动增加当时已发行普通股数量的5%[351] - 2019年公司授予员工可购买5.1万普通股的期权,行权价2.6美元/股,2022年1月1日可行权,2029年4月18日到期,估计公允价值2.324美元/股[360] - 2022年公司授予员工可购买8万普通股的期权,行权价2.8美元/股,2024年4月1日可行权,2029年4月18日到期,估计公允价值1.3055美元/股;同年取消4.125万份期权[3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通在外股票期权数量为20.625万,加权平均行权价1.52美元;可行权数量为8.625万,加权平均行权价1.04美元;2023年无未确认基于股票的薪酬费用,薪酬费用为4.7万美元[364] - 2022年1月21日按每2股发1股的比例发行红利股,2021年3月2日按每3股发2股的比例发行红利股,2023年未发行红利股[366] 股东情况 - 截至2024年4月15日,计算百分比所有权基于771.6299万已发行普通股[376] - 公司主要股东中,T.C. Leung持股3,994,647股,占比51.8%;Alex Sham持股201,452股,占比2.6%;Jerry Wong持股130,742股,占比1.7%;所有高管和董事共持股4,345,591股,占比56.3%[378] 股息政策 - 2021年6月17日,公司宣布支付特别现金股息总计103.09518万美元;2022年5月31日,宣布支付特别现金股息总计46.392792万美元;2023财年未宣布股息,未来是否支付由董事会决定,目前董事会无意在可预见未来宣布现金股息[381] - 公司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依赖中国子公司股息满足现金需求,相关地区法规可能限制子公司向其支付股息[382] 证券交易 - 公司目前有一类证券
Euro Tech(CLWT) - 2023 Q4 - Annu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