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浅析中美芯片博弈的危与机
上海福蓝汽车技术· 2025-01-20 09:5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升级,新增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加强对半导体制造设备、HBM芯片等的管制 [2][4] - 中国对此采取反制措施,禁止向美国出口关键矿物,并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2] - 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延缓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自主创新速度 [5] - 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芯片自给率接近30%,政策端持续加码,推动芯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13][11] - 汽车芯片对外部供应链依赖度较高,2023年自给率不到10%,但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 [24][25]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1年以来,中国芯片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金额连续下降,但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仍依赖进口 [5][6] - 2023年1-10月,中国半导体市场累计销量达1501.5亿美元,仍是全球最大市场 [6] -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预计达到14,508.5亿元,芯片自给率接近30% [10][13] -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趋势推动汽车芯片需求大幅增长,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单车需要3000块芯片 [32][36]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国家大基金已成立三期,总注册资本达6,468.7亿元,分别侧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全产业链投资 [11] - 从国家到地方出台多项政策,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平台建设、人才激励等,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 [12] 产业链发展 -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逐步完善,上游国产光刻机实现28nm芯片全流程国产化,中游涌现出一批科技企业,下游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20][21][23] - 华为麒麟9000S芯片实现从14nm到7nm的跨越,麒麟9020芯片达到等效5nm水平,产量达千万级别 [23] - 2024年1-10月,国内车企自研芯片取得重要进展,蔚来、小鹏、吉利等车企的智驾芯片先后流片或点亮 [28][29] 汽车芯片国产化 - 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到10%,2024年有望提升至15% [25][26] - 国产芯片在计算和控制类、功率和存储类芯片领域依赖度较高,分别为99%和92% [26] - 2024年1-10月,英伟达、特斯拉、地平线、华为等企业在辅助驾驶域控制器芯片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26] - 高通、联发科、恩智浦等企业在座舱主控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华为、英伟达等国产芯片企业逐步崛起 [27] 挑战与机遇 - 国产芯片在自研领域有所突破,但在自产领域仍有较大短板,尤其是7nm制程以下工艺芯片 [38] -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趋势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但汽车芯片国产化任重道远 [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