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https://files.reportify.cn/fe-static/_next/static/media/search.b3fd6117.png?imageMogr2/quality/75/thumbnail/64x/format/webp)
搜索文档
回购中介与中央清算:赞助性回购分析(英)2024
纽约联储· 2025-01-22 11:0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 核心观点 - 报告分析了交易商在资产负债表空间紧张时(如大量国债发行或月末)将双边回购交易转入中央清算的决策动因 [3][8] - 赞助回购的利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三个驱动因素是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对冲基金对回购融资的需求以及月末日期 [3][13] - 赞助回购为交易商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净额结算的潜在好处,但也可能带来更高的资本成本 [9][14] - 赞助回购活动在国债发行量大或月末时增加,表明交易商将其视为应对客户额外回购需求的工具 [12][14] 行业结构 - 美国回购市场分为交易商间市场和交易商与客户间市场,国债回购占据主导地位 [24][25] - 交易商间回购通过固定收益清算公司(FICC)进行中央清算,而交易商与客户间的回购则分为三方市场和未清算的双边市场 [24][31] - 赞助回购服务允许交易商将客户交易纳入中央清算,从而获得资产负债表净额结算的好处 [49][50] 赞助回购的驱动因素 - 赞助回购活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国债发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变化、对冲基金需求以及月末效应 [12][13][96][105] - 货币市场基金是赞助回购中最大的现金投资者,而对冲基金则是主要的国债交付方 [10][82] - 赞助回购活动在月末和资金市场现金减少时增加,表明交易商将其视为应对客户额外回购需求的工具 [12][14] 赞助回购的成本与收益 - 赞助回购为交易商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净额结算的好处,但也带来了更高的资本成本和保证金要求 [9][58][64] - 客户通过赞助回购将对手方风险转移至FICC,并增加了现金借贷机会,但也面临固定成本和交易灵活性降低的问题 [65][66] - 赞助回购的保证金计算方式与直接清算成员不同,导致交易商的保证金成本显著增加 [59][63] 市场影响 - 赞助回购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降低结算风险,但也可能导致风险集中在FICC [69][70][71] - SEC的中央清算规则预计将大幅增加赞助回购的规模,使其在国债市场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18][132]
劳动力市场分离的长期兴起:来自当地劳动力市场的证据(英)2024
纽约联储· 2025-01-22 11:0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但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趋势 提供了对劳动力市场脱离现象的深入洞察 [1][2]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了一个新的劳动力市场脱离率指标 用于衡量25-54岁主要工作年龄段人群中脱离劳动力市场超过一年的人群比例 [9] - 自1980年以来 男性劳动力市场脱离率翻倍 从4%上升到9% 而女性脱离率自2000年以来上升了四分之一 从16%上升到22% [9] - 劳动力市场脱离率的上升与全球化 技术进步导致的常规工作岗位减少密切相关 特别是制造业和行政支持岗位的减少 [11][12] - 脱离率上升主要集中在没有大学学历的老年主要工作年龄段人群 而在人力资本较高的地区 脱离率上升较少 [20] 劳动力市场脱离率的测量与分析 - 报告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当前人口调查(CPS)和十年人口普查数据 构建了1980-2019年间的劳动力市场脱离率指标 [21][22] - 脱离劳动力市场超过一年的人群与短期失业或短期脱离劳动力市场的人群存在显著差异 脱离人群更可能是女性 年龄较大 教育程度较低 [24] - 男性脱离率从1980年的4%上升到2015年的9% 女性脱离率从1980年的27%下降到2000年的16% 然后上升到2015年的22% [25][30] 劳动力市场脱离的地理分布 - 报告使用通勤区作为地理单位 分析了1980-2019年间美国各地劳动力市场脱离率的变化 [51] - 阿巴拉契亚地区 特别是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的部分地区 脱离率最高 超过三分之一的主要工作年龄段人群脱离劳动力市场 [55][56] - 制造业城镇如弗吉尼亚州的马丁斯维尔和密歇根州的芒特普莱森特 由于受到中国进口竞争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冲击 脱离率显著上升 [60] 实证分析结果 -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显示 本地就业增长与脱离率呈负相关 失业率与脱离率呈正相关 [71] - 生产岗位和行政支持岗位的减少与脱离率上升显著相关 其中行政支持岗位减少对女性脱离率的影响更大 [73] - 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 脱离率上升幅度较小 这一效应在女性中更为明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