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learside Biomedical, Inc. (CLSD) Suprachoroidal Space Drug Delivery (Transcript)
CLSDClearside Biomedical(CLSD) Seeking Alpha·2024-07-25 11:23

文章核心观点 Clearside Biomedical专注于脉络膜上腔药物递送,其SCS微注射器平台具有多种优势和广泛应用前景,公司内部产品研发与第三方合作并行,CLS - AX治疗湿性AMD的IIb期试验进展顺利,未来还计划拓展地理萎缩等领域的管线 [7][11][44] 公司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与优势 - 专注脉络膜上腔药物递送,是该领域领导者,SCS微注射器已用于数千次临床注射 [7] - 拥有首个获FDA批准的脉络膜上腔给药产品XIPERE,建立多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 - 围绕微注射器平台创建综合知识产权组合,内部研发用于湿性AMD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xitinib [8] - 具备广泛的小分子制剂经验、ISO认证的商业规模制造能力,熟悉药物设备组合监管途径,获脉络膜上腔注射永久CPT代码 [9][10] 公司产品管线 内部研发产品 - CLS - AX是用于湿性AMD的IIb期产品,试验数据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末公布 [8][11] 合作产品 - XIPERE在美国由博士伦商业化,在亚太地区由Arctic Vision开发,后者在中国完成确证性III期试验并寻求中国和澳大利亚批准 [12] - 与Aura合作,其使用病毒样药物偶联物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正在进行全球III期试验 [13] - 与REGENXBIO和AbbVie合作,完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湿性AMD的II期研究 [14] - 与BioCryst合作,进行小分子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的制剂工作,预计明年晚期进入临床 [14] 产品应用与优势 脉络膜上腔递送的应用 - 可用于递送多种药物,如类固醇、基因疗法等,在治疗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等视网膜疾病中有应用 [19][27] 脉络膜上腔递送的优势 - 与传统玻璃体内或视网膜下注射相比,能更精准地将药物递送至目标空间,减少对眼前段的影响,且无需复杂手术 [16][17] - 具有较低的眼内炎风险,药物注射后在眼内的分布更有利,减少漂浮物等问题,且可轻松重新给药 [40][41] - 报销率比玻璃体内注射高约10%,即每次注射多约10美元 [42] 产品研究与试验 CLS - AX湿性AMD项目 产品优势 - Axitinib是强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浓度低至其他药物的1/100即可达到相同阻断效果,有望实现更长的药物作用时间 [45] - 使用与FDA批准产品相同的SCS微注射器和类似悬浮制剂,有望节省审批时间,超越其他竞争对手 [46] 试验设计 - 名为ODYSSEY的IIb期试验,60名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组,比较CLS - AX与阿柏西普,两组均先接受三个月的阿柏西普治疗,CLS - AX组从第二次阿柏西普治疗时加入,根据评估情况可在第12周再次使用,主要终点为第36周 [53] 试验进展 - 去年12月完成招募,所有患者已完成六个月治疗,CLS - AX组患者均至少接受两剂治疗,安全审查委员会建议试验继续进行,无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预计9月底公布顶线数据 [56] 成功标准 - 安全性方面无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有效性方面,CLS - AX组大多数患者应能在第24周前无需再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视网膜厚度在大多数访视中应与阿柏西普对照组相似 [57] 地理萎缩项目 市场前景 - 地理萎缩比湿性AMD更常见,市场规模可能更大,现有获批产品疗效有提升空间 [59] 疾病机制 - 地理萎缩可能是原发性脉络膜疾病,脉络膜内皮细胞损伤早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变化,治疗脉络膜对地理萎缩和湿性AMD可能都很重要 [60][61] 脉络膜上腔递送优势 - 可首先到达脉络膜,提供高药物浓度,小分子可穿透布鲁赫膜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视网膜,减少炎症风险,且操作简单 [65][66] 潜在靶点 - 公司关注脉络膜变化,如特定免疫细胞,以及改善脉络膜灌注,结合公司设备和制剂专业知识,有望将地理萎缩药物推向市场 [70][71] 医生观点与建议 实际操作经验 - 脉络膜上腔注射首次操作有细微差别,但熟练后与玻璃体内注射时间相近,患者体验中注射占整体时间比例小 [74] - 注射时患者选择很重要,要注意高近视、巩膜变薄、青光眼病史等情况,操作时保持垂直进针,缓慢注射可减少不适 [24][26][34] 治疗标准建议 - 临床中应采用基于OCT的严格治疗标准,只要出现新的视网膜下液或视网膜内液就应重新治疗,视觉敏锐度在临床中作为治疗标准存在较大变异性 [98][104] 产品使用与期待 - 目前VABYSMO和高剂量EYLEA能让大多数患者延长治疗间隔,但显著变化较少,期待CLS - AX能让患者达到12周的治疗间隔 [125][112] - 脉络膜上腔注射若能让患者延长治疗间隔,操作适应性不会是问题 [92] 问答环节要点 救援标准问题 - 临床中应采用基于OCT的严格救援标准,任何新出现的视网膜下液或视网膜内液都应作为重新治疗的依据,视觉敏锐度在临床中作为救援标准存在较大变异性 [98][104] 基因治疗项目问题 - 公司已与REGENXBIO合作进行基因治疗,未来会考虑更多合作,FDA接受以病变生长作为基因治疗的终点指标,也可结合视觉功能终点 [106][107] 理想注射间隔与产品差异问题 - 若能让所有患者达到12周的注射间隔,产品将具有巨大优势,CLS - AX需比现有药物更优 [112] 安全性优势问题 - 脉络膜上腔注射在安全性上优于玻璃体内注射和视网膜下注射,其位于血视网膜屏障外,眼内炎风险近乎为零 [116] 基因治疗安全性问题 - 基因治疗出现晚期不良反应可能与基因产物中的截短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117][118] 新产品应用与试验设计问题 - VABYSMO和高剂量EYLEA在实际应用中能让患者延长治疗间隔,但显著变化较少,临床试验中可将其作为对照,采用相同的救援标准,每4个月或6个月给药一次 [125][128][131] 产品疗效与安全性差异问题 - 高剂量EYLEA和VABYSMO都是优秀药物,在实际应用中差异不显著,未来保险政策可能会影响药物使用 [138][139] 专利保护问题 - SCS微注射器的当前专利保护至少持续到2034年,有未决申请可能将保护期延长至2040年及以后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