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6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 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 预计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1]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 如何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和思考决策 如何在环境中像人一样做事 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大量应用场景赋能[1]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中国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 具有先进的360度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块[1] - 上海市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研发出具有39个电动关节的人形机器人"电科机器人1号"[1] 行业应用 - 在医疗健康领域 术锐机器人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可用于腹腔镜手术操作[2] - 在工业制造领域 人形机器人被用于汽车、电气设备生产和零部件加工等 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2] - 在服务业领域 乐聚机器人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可识别物品、问答互动[2] 产业集聚 - 深圳已发展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聚集的地区之一 代表企业有逐际动力、乐聚机器人等[2] - 江苏广泛集聚海内外人才 打造创新创业环境 形成了较好的产学研成果转化氛围 预计到2027年江苏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 常州市已形成"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机器人完整产业链 年产量超6万台[2] - 上海市出台多项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包 包括设立10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