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推动长护险发展,托起“老有所护”新希望
000876新希望(000876) 中国经济网·2025-02-12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长期护理保险自2016年试点以来稳步推进,为失能人员及其家庭带来保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但面临筹资、服务标准和人才等挑战,需多举措完善[1][2][3] 分组1:长护险发展现状 - 全国49个城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底超1.8亿人参保,累计超260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1] - 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4500万人,长护险为破解老年照护难题提供可行路径 [1] 分组2:长护险优势 - 以小保费撬动大保障,减轻家庭负担,失能老人可享每月上千元护理费用补贴 [2]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2] - 增加人才需求,为就业市场注入活力,部分地方激发机构活力并增加医护人员收入 [2] 分组3:长护险面临挑战 - 筹资可持续性不足,资金主要依赖医保基金和财政补贴 [3] - 服务标准不统一,各地支付范围、待遇水平差异显著 [3] - 专业人才缺口大,持证护理员需求缺口超千万 [3] 分组4:长护险发展建议 - 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调整 [3] - 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鼓励院校开设护理专业补人才缺口 [3] - 提高服务供给水平,建立评估考核机制让失能老人享受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