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人才是关键推动力,我国数字人才队伍建设虽有成就但面临问题,城市需关注人才全链条,着力建设数字人才保障体系 [1][2][3] 数字人才现状 - 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约2500万至3000万,且需求将持续增长 [1] - 我国数字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规模质量结构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培养体系滞后、高水平平台载体集聚能力不足等问题 [2] - 长三角数字经济人才储量丰富占比达三成,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人才总量占比69.5%,其他地区人才不足 [2] 政策举措 - 九部门发布行动方案,提出用3年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 [1] 数字人才保障体系建设 人才引进 - 以需求为切入点、发展为落脚点、创新为突破口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侧重考察人才品德、业绩和能力 [4] - 用人单位应参与保障体系,按实际需求从海内外引进高端人才并探索引进国际人才新途径 [4] 人才培养 - 深化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分析所需人才知识能力体系,高校发展交叉学科促进校企交流合作 [5] - 推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引入业界专家授课,打造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联合指导学生课题 [5] - 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发挥职业院校作用扩大人才队伍规模 [5] 人才管理 - 实施人才灵活化管理,城市间形成集群鼓励高端数字人才流动 [5] -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打造人才、产业和企业数字化互联新模式,实现资源有效分配和对接 [6] - 构建大湾区人才资料库并整合资源,借助技术实现用人单位与员工智能匹配,进行灵活化、数智化管理 [6] 人才评估与激励 - 完善数字人才能力评估制度,数字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逐渐完善,推进劳动力市场数字化 [6] - 优化认证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投身数字技能学习和提升,培育壮大数字技能人才根基 [6]
建设多元共治的数字人才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