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收回闲置土地明显加速,各地积极响应政策,运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虽存在难点,但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循环 [1][6] 各地收储情况 - 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文明确可运用地方专项债收回存量闲置土地,此后各地收储案例不断涌现 [1] - 2月11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征集公告,2月11 - 20日面向部分区域征集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 [1][3] - 今年2月以来广州、惠州、汕尾、中山等多个城市发布收储公告,收储金额在0.63亿至55亿元不等 [2] - 截至2月11日,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公告涉及土地超160宗,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拟收购价格超350亿元,其中惠州超120亿元居首,珠海66.5亿元排第二 [1][2] - 广州共回收14宗闲置土地约97万平方米,分布多地,涉及宝信地产等房企,采用应付票据或延期现金支付方式收购 [2] 房企退地情况 - 近几个月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华侨城及部分地方城投企业在多地有地块被退回 [3] - 华侨城广州增城商业用地近乎未开发被纳入收储名单,武汉一宗TOD地块被收回后重新竞得 [4] - 越秀地产2024年8 - 11月三次退回地块涉及超130亿元,补偿为应付票据 [4] - 中国金茂2025年1月将浙江湖州4幅未开发地块交收储,总代价7.81亿元,现金分三期2年补偿 [4] 收储影响及难点 - 收储可改善城投和房企现金流,未来闲置土地回收再利用有望带动1万亿元新增投资 [3] - 退地对现金流承压企业可缓解压力,对经营稳健企业利于优化储备,回收土地调规后再放出为企业创造开发机会 [5] - “债收地模式”有助于盘活存量土地,平衡土地市场供求,改善房企资金状况 [5] - 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存在专项债额度不清晰、调规程序复杂、土地置换利益难协调、收购价格低、企业参与意愿低等难点 [5] 未来展望 - 预计一季度各省市将陆续加入“发债收地”行列 [1] - 预计中央与地方政府将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收储节奏,更多城市有望借鉴广东做法出台细则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6]
拟收储超350亿元!华侨城、越秀地产等有土地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