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年初至今ESG强制披露上市公司经历调整,范围不断变动且将持续扩充,公司需主动提升ESG管理水平并优化信息披露策略以适应要求 [1][6][8] 分组1:ESG强制披露上市公司整体情况 - 2024年年初至今,ESG强制披露上市公司经历“换血”,注入27支“新血液”,划出27家企业 [1] - 目前共有458家,总市值占A股半壁江山,2023年ESG报告披露率达91.27%,远高于整体A股 [1] - 纳入范围却未披露过报告的企业有40家,2024年ESG报告季是最后准备机会 [1] 分组2:新纳入强制披露范围企业情况 银行业 - 新纳入4家银行,使银行业ESG强制披露企业由21家升至25家,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100% [2] - 4家银行披露水平两极分化,华夏银行首次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杭州银行缺乏多项环境数据 [2] 水电和交通运输业 - 水电有华能水电、川投能源2家公司,交通运输公司均为港口,有上港集团、宁波港和招商港口 [3] 未披露过ESG报告企业 - 7家公司未披露过报告,多数已在年报披露部分污染物排放量和环保投入资金,但未公布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减排量 [3] 分组3:划出强制披露范围企业情况 - 27家企业被划出,医药生物企业最多,包括太极集团、甘李药业等6家 [5] - 除被剔出指数,境外市场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也被排除,如中集车辆、先导智能 [5] - 27家划出企业ESG报告披露率高于新纳入企业,部分企业表示将继续披露报告 [5] 分组4:ESG强制披露范围变动特点 定期“换血” - 上证18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科创50每季度调整一次,新纳入指数企业需强制披露 [6] - 企业被指数剔除,但因境内外同时上市可能仍在强制披露范围 [6] 持续“输血” - A股上市公司冲刺港股IPO升温,即将赴港上市企业未来将以“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被纳入名单 [6] 分组5:企业应对建议 - 企业应主动提升ESG管理水平并优化信息披露策略,包括紧跟监管政策、把握行业趋势、“内外兼修” [8] - 企业可参考领先企业经验,推动ESG信息披露完善,形成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9] - 企业对内加强治理,对外顺应潮流,双管齐下可满足监管要求,在可持续竞争中占得先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