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流量如何转化为湾区发展增量?
文章核心观点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今年11月举行,是粤港澳大湾区盛事,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从不同视角关注其为大湾区带来的影响及如何化体育流量为发展增量、助力大湾区建设等议题 [1] 承办全运会注入动力 - 这是港澳首次参与承办全运会,也是大湾区首次整体承办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 [2] - 承办全运会是国家支持澳门融入发展大局的体现,为澳门文化体育产业及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注入动力 [2] - 赛事期间大量人员汇聚香港,将拉动旅游、酒店等相关产业发展,吸引企业关注带来投资机会 [2] 发展体育增团结和谐 - 香港启德体育园启用解决了缺乏大型运动赛事场地问题,有助于香港体育运动盛事化、产业化 [3] - 内地和香港体育运动发展蓬勃,运动员屡获殊荣,提升了香港市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发展体育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团结和谐 [3] 体育流量化发展增量 - 粤港澳三地体育交流早有先例,在运动员交流、赛事合办等方面积累了良好基础 [4] - 建议发挥三地经验和国际资源,引进高水平国际大型赛事,探索举办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合作机制,布局训练中心和基地,探索共享服务机制 [4] - 共建“粤港澳体育湾区”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增强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内生动力 [4] - 内地体育人员赴澳签注政策不完善,阻碍体育合作深度和规模 [4] - 建议拓宽内地人才入澳渠道,放宽签证等限制,促进体育人才交流,加强内地与澳门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化体育专业人才 [5] - 可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体育产业创新高地 [5] - 大湾区各城市可协同培育“体育 + 文旅”产业新业态,通过联席会议商讨发展策略,推动体育文旅协同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