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比亚迪宣称其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取得突破,有望解决充电焦虑问题,推动电动汽车普及,但面临基础设施成本、电池健康等挑战,且行业竞争激烈 [1][15] 比亚迪技术突破 - 公司新“超级 e 平台”在电池技术和充电速度上有巨大进步,新电池充电五分钟可续航 400 公里,系统峰值充电速度达一兆瓦 [3] - 汉 L 轿车和唐 L SUV 将搭载超级 e 平台,汉 L 起步价 27 万元,唐 L 起步价 28 万元,汉 L 堪比电动方程式赛车,两车均配备“上帝之眼”智能驾驶技术 [4] 技术创新点 - 公司开发“全液冷兆瓦级闪充电终端系统”,确保高效热管理,保障超快充时电池寿命和安全 [5] - 下一代碳化硅功率芯片电压额定值达 1500V,为行业最高,可实现更快能量传输并减少能量损失 [6] - 新闪充电电池含超快离子通道,使内阻降低 50%,加快充电时间 [6] - 引入 30000 转/分钟高速电机,提高车速,减轻电机重量和尺寸,提升整体动力效率 [7] 配套设施建设 - 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超 4000 个超快充站,以支持新技术应用 [7] 行业竞争情况 - 特斯拉最新超级充电器充电功率达 500 千瓦,15 分钟可增加 270 公里续航;奔驰即将推出的全电动 CLA 10 分钟可充电续航 325 公里;小鹏和极氪 10 分钟充电续航分别约 280 和 342 英里;理想一款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12 分钟充电可续航 500 公里 [9] - 蔚来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最大、最先进的乘用车换电网络,宁德时代将向蔚来电力部门注资约 3.5 亿美元 [10] 超快充面临挑战 - 超快充需大量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成本高,高速充电器需强电网连接,安装成本高 [12] - 高端汽车制造商可能追赶比亚迪技术,大众市场品牌可能更看重价格而非极端充电速度,且很多车主夜间在家充电,日常对超快充需求低 [13] - 快充产生更多热量,可能影响电池寿命和效率,汽车制造商需确保频繁超快充不缩短电池寿命或降低效率 [14]
Is BYD's Ultra-Fast Charging a Game-Changer for the EV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