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核心观点 - 年内有两个关键时点,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带来交易性机会,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带来配置性机会,建议配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1] 年内关键时点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 - 外部风险包括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公布及“对等关税”加征方式和范围明朗 [2] - 风险落地后,科技主题因弱宏观关联和强产业催化,预计成4 - 5月最好进攻方向 [2] - 增量资金或来自前期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以及部分追逐港股的趋势资金回流 [2] 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 - 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催生2013年以来中国第四轮总量经济刺激,美国推动减税及降息 [2] - 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将迎来2021年后首次同步共振上行,打开内需叙事空间,解除中国核心资产估值压制,引发风格切换 [2]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交易性机会 科技主题交易机会 - 4月初外部风险集中落地,科技因弱宏观、强预期特性,是风险落地后适合的交易机会 [3] 端侧AI带动行情 - 端侧AI是最可能带动行情的方向,后续产品推陈出新或提振市场预期 [4] - 二季度关注4月字节跳动AIoT生态大会和AI模型更新、5月小米眼镜发布会、6月Rokid眼镜发布会带来的交易机会 [4] 资金来源 - A股“高切低”和减仓持续4周,泛科技行业跌幅居前,相关资金在科技板块调整有新催化后可能回流或加仓 [5] - 港股科技巨头估值优势不再,亚太市场资金有再配置需求,南下趋势资金获利了结或回流A股 [5][6] 年中中美周期同频配置性机会 内需刺激条件 - 足够大外部压力催生超预期内需刺激,带来向上叙事弹性,复盘2013年以来政策阶段可印证 [7] 政策刺激预期 - 年中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6 - 8月衰退风险提高,我国2025年四个季度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0.8%、 - 6.4%、 - 6.6%、 - 7.9%,7月政治局会议有望出台政策对冲 [8] 周期同步影响 - 2021年后中美政策、库存、利率周期错位压制中国绩优成长股,周期同频后有望转机 [8] 核心资产配置机会 - 中美宏观周期共振上行时,大盘股和GARP策略表现好,核心资产有超额收益 [9] - 年中后顺周期核心资产走出经营拐点等因素强化大盘绩优成长股配置优势,迎来风格切换 [9] 资产配置建议 - 科技领域关注国产算力、端侧AI、锂电、军工、港股互联网和港股创新药 [1][10] - 关注新能源(储能、逆变器)等相对滞涨品种 [10] - 供给端出清领域关注铝、钢铁和面板,消费领域关注线下新零售 [1][10] - 从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视角,关注风电零部件、工程机械、汽车电子、眼科药店、服务性消费等细分环节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