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服务”再升级 北京发布46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
北京商报·2025-03-25 20:51

营商环境改革总体框架 - 北京市发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工作要点(2025年)》,提出46个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 [1] - 改革旨在通过务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形成新的"质变",提升企业群众对"北京服务"力度、速度、温度和开放度的感受 [1] 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持 - 将营商环境作为激发科技创新和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强化各类要素保障 [3] - 加大金融支持,完善创业担保贷款、首贷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推动全市科技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 - 发挥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逆周期调节和撬动作用,联动社会资本扩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 [3] - 优化空间保障,推出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等用地政策,升级北京市产业地图帮助企业锁定园区资源和配套政策 [3] - 拓宽应用场景,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低碳、商业航天等重点产业,完善市区两级应用场景常态化发布机制 [3] 人才吸引与保障 - 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灵活度和适配性,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4] - 实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支持专项,推动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4] - 各区为青年人、新市民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保租房等,多渠道解决来京在京人才住房需求 [4] 政务服务效率提升 - 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升级完善"e窗通""京策""京通"等系统平台,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 [5] - 新增至少1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新能源货车昼运通行证办理等 [5] - 优化新生儿出生服务、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个人创业等一批高频场景 [5] - 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简化办、集成办、提前办,深化"多规合一""多测合一"等改革 [6] - 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推行"免证办",按照数据应归尽归、事项应纳尽纳、材料应免尽免原则,避免企业重复提交材料 [6] 企业监管环境优化 - 加快推广非现场监管,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到5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7] - 完善"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将更多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年内达到全市企业总数10%以上 [7] - 完善"扫码检查"机制,实现检查必扫码、扫码必记录,严格控制专项检查,强化部门联合检查,推行"综合查一次" [7] - 通过更多柔性执法,依法拓展"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范围,制定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 [7] 民生服务体验改善 - 提升就医服务体验,升级全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功能,推动更多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共享 [8] - 优化互联网医疗在线诊疗、预约转诊、实时结算、预约送药等服务体系 [8] - 推动交通出行便利,优化"七站两场"周边交通,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90% [8] - 优化旅游服务体验,优化全市重点景区购票服务,加强文博场馆、演艺空间周边餐饮购物及多语种服务配套设施 [8] - 修订公园、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设计规范,丰富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 [8] 国际化服务水平提升 - 首创通信卡和银行卡"两卡"跨界融合,为入境人士提供银行卡开户、通信卡办理、消费扫码支付等一站式服务 [9] - 推动优化常用生活服务软件外国用户使用体验,解决语言障碍、实名认证程序繁琐等问题 [9] - 优化e窗通平台在线身份核验等功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佳在线登记服务体验,让外资企业不见面也能设立 [9] - 打造专属团队为外资企业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辅导、要素保障、帮办代办等一条龙服务 [9] - 实施更加开放的总部经济政策,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京发展 [9] - 建立健全数据跨境流动认定标准,出台企业数据出境合规能力建设指引,帮助企业自主研判数据出境要求 [9] 改革实施与展望 - 改革以服务经营主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区域协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10] - 未来需推进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深度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提升办事效率 [10] - 严抓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政策红利向发展动能持续转化,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