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YBREVANT® (amivantamab-vmjw) plus LAZCLUZE™ (lazertinib) outperforms osimertinib with a significant and unprecedented overall survival benefit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强生强生(US:JNJ) Prnewswire·2025-03-26 23:45

文章核心观点 - 强生公布3期MARIPOSA研究癌症治疗总生存期(OS)金标准终点结果,显示RYBREVANT®(amivantamab - vmjw)联合LAZCLUZE™(lazertinib)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OS显著延长,有望改变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生存现状 [1] MARIPOSA研究结果 OS结果 - 与奥希替尼相比,RYBREVANT®联合LAZCLUZE™一线治疗EGFR外显子19缺失(ex19del)或L858R替代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显著延长OS,中位OS预计比奥希替尼的3年中位值超出1年以上且尚未达到,是首个显示出比奥希替尼有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意义OS改善的研究 [1] - 中位随访37.8个月时,接受一线RYBREVANT®联合LAZCLUZE™无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OS显著长于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风险比[HR] 0.75;95%置信区间[CI] 0.61 - 0.92;名义P < 0.005),RYBREVANT®联合LAZCLUZE™组中位OS未达到(95% CI 42.9 - NR),奥希替尼治疗组中位OS为36.7个月(95% CI 33.4 - 41.0) [2] - RYBREVANT®联合LAZCLUZE™治疗3年半时56%的患者存活,奥希替尼组为44%,生存数据预测该联合方案比奥希替尼至少延长中位OS 12个月 [2] 次要终点结果 - RYBREVANT®联合方案还延长了多个次要终点,包括颅内无进展生存期(PFS)、颅内缓解持续时间(DOR)和颅内总缓解率(ORR) [2] - RYBREVANT®联合LAZCLUZE™将出现症状性进展的时间(TTSP)比奥希替尼延长超14个月(43.6个月 vs 29.3个月;HR 0.69;95% CI 0.57 - 0.83;名义P < 0.001),这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关键指标,凸显在肺癌症状出现前生活质量能维持的时长 [2] 安全性结果 - RYBREVANT®联合LAZCLUZE™的安全性与主要分析一致,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与其他RYBREVANT®方案相当,长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多数AE发生在治疗早期 [2] - RYBREVANT®研究发现,在治疗前4个月采取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皮肤反应、输液相关反应和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2] 药物相关信息 RYBREVANT® - 是一种靶向EGFR和MET的全人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免疫细胞导向活性,已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市场获批用于治疗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以及与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此类患者 [5] - 还获批与LAZCLUZE™联合用于一线治疗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替代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以及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经EGFR 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此类患者 [6][7] - 2025年2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建议在欧洲批准皮下注射amivantamab和LAZCLUZE™用于一线治疗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替代突变的晚期NSCLC成人患者,以及作为单药治疗铂类化疗失败后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晚期NSCLC成人患者 [8] LAZCLUZE™ - 是一种口服、第三代、可穿透血脑屏障的EGFR TKI,靶向T790M突变和激活的EGFR突变,同时保留野生型EGFR,2018年杨森生物技术公司与宇瀚公司达成许可和合作协议开发该药物,2023年3期LASER301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11] 行业相关信息 -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 - 85%,主要亚型有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12] - NSCLC中最常见的驱动突变之一是EGFR改变,EGFR突变在西方NSCLC腺癌患者中占10 - 15%,在亚洲患者中占40 - 50%,EGFR ex19del或EGFR L858R突变是最常见的EGFR突变 [12] - 所有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晚期NSCLC和EGFR突变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是第三大常见的激活EGFR突变,此类患者一线治疗的真实世界5年总生存率为8%,低于EGFR ex19del或L858R突变患者的19% [12][14] 临床研究 MARIPOSA研究 - 是一项随机3期研究,纳入1074名患者,评估RYBREVANT®联合LAZCLUZE™对比奥希替尼以及LAZCLUZE™单药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伴EGFR ex19del或替代突变患者的疗效,主要终点是盲态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的PFS(使用RECIST v1.1指南),次要终点包括OS、ORR、DOR、PFS2和颅内PFS [4] 其他研究 - RYBREVANT®还在多项NSCLC临床试验中进行研究,包括3期MARIPOSA - 2、PAPILLON、PALOMA - 3研究,2期PALOMA - 2、SKIPPirr、COPERNICUS、COCOON研究,1/2期METalmark、swalloWTail、PolyDamas研究,1期PALOMA、CHRYSALIS研究,1/1b期CHRYSALIS - 2研究等 [13] 药物使用建议 输液相关反应 - RYBREVANT®可引起输液相关反应(IRR),包括过敏反应,使用前用抗组胺药、退烧药和糖皮质激素预处理,第1周和第2周通过外周静脉给药,输液时监测患者反应,疑似IRR时中断输液,根据严重程度降低输液速度或永久停药,发生过敏反应则永久停药 [14][18] 间质性肺病/肺炎 - RYBREVANT®可导致严重和致命的间质性肺病(ILD)/肺炎,监测患者新的或恶化的症状,疑似ILD/肺炎时,联合LAZCLUZE™治疗的患者立即停用两种药物,单药或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治疗的患者立即停用RYBREVANT®,确诊后永久停药 [19][24] 静脉血栓栓塞事件 - RYBREVANT®联合LAZCLUZE™可导致严重和致命的静脉血栓栓塞(VTE)事件,治疗前4个月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不推荐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监测症状并适当治疗,根据严重程度停用药物,抗凝治疗开始后,由医疗人员决定是否恢复用药,发生VTE复发则永久停用RYBREVANT® [25][28] 皮肤不良反应 - RYBREVANT®可引起严重皮疹,治疗期间和治疗后2个月限制阳光暴露,使用不含酒精的润肤霜,开始治疗时使用以降低风险,考虑预防性措施,出现皮肤反应时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3级反应加用口服类固醇并考虑皮肤科会诊,严重皮疹患者及时转诊,根据严重程度停用、减量或永久停药 [29][35] 眼部毒性 - RYBREVANT®可导致眼部毒性,有新的或恶化的眼部症状患者及时转诊眼科医生,根据严重程度停用、减量或永久停药 [36][39] 胚胎 - 胎儿毒性 - RYBREVANT®和LAZCLUZE™可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剂后3个月使用有效避孕措施,使用LAZCLUZE™的有生育潜力女性和男性患者的女性伴侣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剂后3周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40][41] 不良反应 RYBREVANT®联合LAZCLUZE™ - 最常见不良反应(≥20%)包括皮疹(86%)、指甲毒性(71%)等,最常见3或4级实验室异常(≥2%)包括白蛋白降低(8%)、钠降低(7%)等 [42] - 49%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患者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VTE(11%)、肺炎(4%)等,7%患者发生致命不良反应 [43] RYBREVANT®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 - MARIPOSA - 2研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20%)包括皮疹(72%)、输液相关反应(59%)等,最常见3至4级实验室异常(≥2%)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49%)、白细胞减少(42%)等 [44] - 32%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患者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3.1%)、血小板减少(3.1%)等,2.3%患者发生致命不良反应 [45] - PAPILLON研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20%)包括皮疹(90%)、指甲毒性(62%)等,最常见3至4级实验室异常(≥2%)包括白蛋白降低(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等 [46] - 37%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患者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肺炎等,4.6%患者发生致命不良反应 [47] RYBREVANT®单药 - 最常见不良反应(≥20%)包括皮疹(84%)、IRR(64%)等,最常见3至4级实验室异常(≥2%)包括淋巴细胞减少(8%)、白蛋白降低(8%)等 [48] - 30%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患者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肺栓塞、肺炎/ILD等,2.3%患者发生致命不良反应 [49] 药物相互作用 - 避免LAZCLUZE™与强和中度CYP3A4诱导剂同时使用,考虑使用无CYP3A4诱导潜力的替代药物,监测CYP3A4或BCRP底物相关不良反应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