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月背样品、智能光芯片等入选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多位专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1] 各进展总结 进展一: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 -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与月球正面样品差异大,月壤成分复杂,当地玄武岩形成于约28亿年前火山喷发,还发现42亿年前玄武质火山活动产物 [3] - 28亿年玄武岩同位素年龄填补撞击坑统计定年曲线数据空白,CE - 6样品为月球研究提供直接证据,开启新阶段 [3] 进展二: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 - 清华大学团队首创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研制“太极”芯片,实现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系统级能量效率,赋能光计算完成通用人工智能任务 [4] - 团队构建光子传播对称性模型,首创全前向智能光计算训练架构,摆脱对GPU离线训练依赖,太极系列芯片能效比国际先进GPU提升2个数量级 [4] 进展三: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 - 中科院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阐明多种神经递质转运体识别转运过程及与精神疾病药物作用机制 [5] - 研究发现新型低成瘾性药物结合位点,为精神疾病治疗药物设计提供结构基础,有临床转化价值 [5] 进展四: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 - 北京大学团队提出奇点色散方程,建立理论框架,研制出原子级特征尺度的奇点介电纳米激光器 [6] - 基于纳米激光器构建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纳米激光器在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6] 进展五: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 - 中科院等团队在磷酸钠钡钴中发现自旋超固态,有固态序和超流序共存证据,与理论预测相符 [7] - 团队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实现94 mK极低温,开辟无氦 - 3极低温固体制冷新途径,测量器件最低测量温度达25 mK [7] 进展六:异体CAR - 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 - 海军军医大学等团队研制的异体通用型CAR - T细胞成功治疗硬皮病和炎性肌病患者,推动CAR - T疗法广泛使用和降低费用 [8] - 研究为CAR - T疗法在免疫疾病领域应用打开大门,推动免疫细胞编辑和治疗技术创新发展 [8] 进展七: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 - 北京大学团队发现克氏综合征患者生殖细胞胎儿期发育阻滞,额外X染色体未失活致基因表达异常,支持细胞与生殖细胞信号异常加剧阻滞 [9] - 团队发现抑制TGF - β通路可促进克氏综合征胎儿生殖细胞分化,为不育症早期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9] 进展八: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 - 南京大学团队搭建平台,在分数量子霍尔液体中首次观察到具有手性的引力子模 [10] - 实验结果证实度规扰动量子特性,让凝聚态材料成探索宇宙物理实验室,开辟关联物态几何实验研究新方向 [10] 进展九: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 - 苏州大学等团队提出新型锕系辐射光伏核电池技术方案,将核废料中锕系核素衰变能转化为电能 [11] - 团队引入“聚结型能量转换器”概念,克服α粒子自吸收效应,提升衰变能转换效率 [11] 进展十: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 南京大学团队探索发现中心黑洞质量是调制星系冷气体含量关键物理量,质量越高冷气体含量越低 [12] - 该发现为黑洞影响星系形成演化提供观测证据,确立中心黑洞在调控星系生命周期核心地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