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链”“产业链”双链共舞 中关村论坛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范式
中国证券报·2025-03-28 04:36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示众多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趋势,同时指出促进两者深度融合面临瓶颈,需耐心资本、革新高校机制等全方位打通融合通道 [1] 创新成果加速产业赋能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公布十项重大科技成果,涵盖前沿创新探索与产业实践,发布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众多企业 [1] - 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如小米将人工智能用于材料领域研发出“泰坦合金”应用于汽车 [2] - 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核心,“人工智能 +”模式将改变产业与社会形态 [2] - 开源是降低新技术应用门槛、繁荣产业生态重要途径,理想汽车将自研汽车操作系统开源,含多个核心组件 [3] 智能机器人步入“生产力时代”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机器人元素丰富,具身智能机器人加速落地应用 [4] - 银河通用推出具身智能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年底将在全国开设 100 家机器人负责的无人药店 [4][5] - 北京加快推动多领域工程科技创新布局,欲打造全球工程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和融合典范 [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关键词,核物理研究成果已赋能生产生活,但成果产业化有瓶颈,需耐心资本 [6] - 我国投资界缺乏“耐心”,需培育长期主义文化和心态,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如商业航天可成万亿级产业 [6]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水平不够,高校评价机制应导向解决技术和工程问题,鼓励科研面向企业 [7] -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重点工作,需引导科技人员转变观念,搭建对接平台,国家政策支持和落地很关键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