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放大招!2025中关村论坛释放哪些信号?
科技创新战略与成果 - 中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上升到2.68%,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3] - 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建成20个大科学装置,5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4] - 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9000亿元,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6]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小米汽车与国家级材料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应用于SU7车身结构件,焊接点减少840处 [8] - 理想汽车自研车载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将开源,投入200名研发人员,总投资超10亿元,芯片适配验证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4周 [8] -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研发端到端具身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在24小时无人药店、新能源电车厂等场景落地应用 [9] 新兴技术发展 -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比特叠加与纠缠特性,在密码学、材料科学、药物研发、汽车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9] - 全球科研团队正探索量子比特实现方式、量子纠错算法及量子编程语言等关键技术 [9] 产业生态与国际化 - 北京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独角兽企业115家 [6] - 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