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持续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区管理走深走实
中国环境报·2025-03-28 09:49

文章核心观点 沈阳市自2019年起调整优化高排放移动源禁限行区制度,通过科学划定、加强宣贯、强化监管等措施,推动柴油车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且未引发负面舆情 [1][3] 移动源低排放区划定方案制定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沈阳市生态环境局经调查研究形成划定调整方案 [1] - 组织对方案进行技术评估和专家论证,并征求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意见,召开利益相关方座谈会 [1] - 针对正式划定方案编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并论证,确保低风险,最终由市政府通告发布 [1] 加强宣贯引导 - 通过行业部门将划定内容通知到全市几百个建设工地、重点运输单位和工业企业 [2] - 利用新闻媒体等平台解读宣传划定意义,引导车主更换车辆、规划出行 [2] 强化监管执法 - 将管控要求落实到建设项目审批和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移动源与固定源“一体化”协同监管机制 [2] - 设置1746块移动源低排放区标识牌 [2] - 生态环境局和公安局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夏季臭氧管控期每个区每周不少于3次现场联合执法 [2] - 累计检查车辆近两万台,处罚违规车辆232辆(次),整改违规使用柴油非道路移动机械215台(次) [2] 建立信访投诉调处机制 - 针对车主和企业对政策的误解,生态环境局建立信访投诉调处机制,及时调处投诉消除疑虑 [3] 及时调整优化 - 按国家要求,在通告临近两年有效期前组织进行移动源低排放区优化调整或延续工作,已进行一次调整和一次延续 [3] 制度实施成效 - 推动柴油车污染治理任务完成,中心城区每年减排氮氧化物约4160吨、挥发性有机物约350吨、颗粒物约250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