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
36氪·2025-03-29 12:22

文章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因战略摇摆陷入亏损泥潭沦为“仙股”,其困境反映火锅行业挑战,行业竞争激烈各品牌需打造差异化优势探寻新增长机遇,呷哺呷哺未来破局需重构价值三角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型 [2][3][13] 呷哺呷哺发展历程 - 1998年成立,以“台式一人一锅”挑战传统火锅,首店业绩惨淡后改良调料等求生存 [5] - 2003年前后因分餐制需求井喷,单店日客流量飙升并在北京铺开多家门店 [5] - 2008年获英联资本5000万美元注资,2012年美国泛大西洋资本进驻后开启高速扩张 [5] - 2014年在港股上市成“连锁火锅第一股”,被称为“火锅界的麦当劳”,2021年股价达26港元高峰 [6] 呷哺呷哺成功密码 - 消费升级窗口:人均44元客单价卡位白领快餐市场,U型吧台压缩空间成本,标准化套餐提升出餐效率 [7] - 供应链壁垒: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冷链物流布局使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低 [7] - 政策东风:商务部政策推动食材直采,中央厨房模式获认证成餐饮安全标杆 [7] 呷哺呷哺陷入困境原因 - 2016年启动“品牌升级计划”,客单价攀升、门店装修改变、推出高价子品牌,赶上消费下行,原有性价比用户流失 [8][9] - 战略摇摆,升级缺服务意识,丢了性价比优势 [9] 呷哺呷哺应对举措 - 布局供应链上游:2019年收购伊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加工量可达6000只羊,年产值可达10亿元 [10] - 下游举措:推出畅吃卡,2024年销售200万张,会员人均消费488元,新增会员503万人,累计会员4200万人,消费频次提升 [10] - 产品创新:推出果味锅底 [11] - 店面和价格调整:2023年关闭114家餐厅,2024年5月宣布降价,套餐价大部分降至50元价格带 [12] 呷哺呷哺降价效果不佳原因 - 品牌定位迷失削弱消费者信任,消费者对降价策略需时间适应 [12] - 火锅行业竞争激烈,新兴品牌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呷哺呷哺降价后客单价仍高且缺乏差异化服务 [12] 火锅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竞争激烈 [15] - 口味方面:川渝火锅占主导,贵州酸汤火锅、云南酸菜牛肉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崛起推动市场细分 [15] - 品牌竞争:头部品牌扩大份额,中小及新兴品牌抢占细分市场 [15] 火锅品牌竞争策略 - 产品创新:挖掘地域特色食材和传统口味,推出健康锅底 [15] - 服务升级:优化就餐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互动环节 [16] - 营销拓展:拓展线上渠道,开展线上活动和优惠促销 [16] - 供应链优化: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应用智能化设备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16] 火锅品牌增长机会 - 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火锅市场增长快,可优化门店布局和产品服务抢占先机 [16] - 跨界合作:与旅游、娱乐等行业合作打造特色主题活动 [17] - 社区店模式:租金成本低、客源稳定,可贴近消费者提升市场渗透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