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湖建设成果 - 全市已累计建成502条幸福河湖,并计划今年再打造40条,届时建成区河道将基本建成幸福河湖 [4] - 全市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26条国省考黑臭水体监测达标率均保持100%,水环境监测质量已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 [1] - 通过开辟健康步道、设置健康知识普及区、建设运动场所等强化滨水空间与城市绿道的串联贯通,拓展滨水休闲载体 [4] 历史水系生态治理 - 宝船厂遗址公园采用在湖底种植水草的生态净化方式改善水质,避免了因可能存在文物而无法清淤的难题 [2] - 水草净化系统可净化水质、减少水波动、固着底泥、释放氧气并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生长条件 [2] - 古作塘长约400米,可同时建造5艘船,历史上13个作塘可同时建造超过60艘船只 [2]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 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目标包括完成70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80公里污水管网,改造修复239公里存量管网 [5] - 计划还涉及实施60处截流设施改造,扩建10座共5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新建6座共8万立方米调蓄池,实施10处暗涵整治和800公里雨水管网清疏排查整治 [5][6] - 自2020年起对主城区地下排水管网累计排查总里程达1200多公里,发现280公里管网存在严重病害,截至去年底已完成220公里改造,剩余60公里将于今年完工 [6] 智慧水务与城市生命线安全 - 智慧水务二期——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建设城市内涝专项已建成投用,项目累计布设积水报警器、液位计、流量计等物联感知设备544套,并接入外部单位传感设备逾千套 [9][10] - 系统对主城区6000多个排口进行三色标记(全淹没、半淹没、未淹没)实现24小时监控,具备自动识别、智能派单、快速处置功能 [11] - 在防汛备汛工作中利用无人机对汛情险情盲区和死角进行巡航,实时回传现场画面 [11] 再生水利用与节水效能 - 2024年南京万元GDP用水量降至20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8%,用水效能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12] - 全市7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日供应能力约达到60万立方米,用于厂内自用、河道湿地补水及道路喷洒,计划今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25% [13] -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内生态湿地日设计处理水量达1200立方米,再生水用于绿化、道路保洁及河道生态补水 [12][13] 再生水供冷供热应用 - 江北新区研创园220万平方米范围内利用浦口区珠江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通过中水源热泵设备实现夏季供冷、冬季供暖 [13][14] - 该技术利用中水全年流量大、温度稳定的特性,经测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0.9万吨,减排约2.4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128万棵 [15] - 经建筑冷热能利用后的再生水会回流至再生水管网,用于道路清扫、绿化浇洒及河道补水等 [15]
南京累计建成502条幸福河湖 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
新华日报·2025-03-31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