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好央企“护航员” 为经济发展注入期货力量
期货日报网·2025-03-31 10:04

培训背景与目的 - 郑商所主办央企金融衍生业务培训班 来自10余家央企和10家地方国企的5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培训[1] - 培训内容涵盖金融衍生品业务监管政策 期货市场法治化建设及风险防控实践等课程[1] - 该培训是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规范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举措 也是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1] 监管政策演进 - 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出台《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8号文) 确立从严管控 套期保值 风险可控的总体原则[2][3] - 2021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17号文) 细化持仓规模 保证金监控等操作规范 与8号文形成政策闭环[2][3] - 培训首次系统解读贸易"十不准"规定 针对融资性贸易 空转 走单等风险行为划出红线[3]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46个期货期权品种 涵盖农产品 金属 能源 化工等领域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4] - 相较国际同行 国内实体企业在衍生工具运用上存在参与度不足和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4] - 证监会期货司在培训中分析期货市场法治化 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4] 培训机制创新 - 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 已形成政策引导 专业培训 实践支持的全链条培育机制[5] - 本次培训出现两大新趋势:覆盖对象从央企向地方国企扩展 课程设计从政策解读向实操技能转变[5] - 新增期货会计处理 套保效果评估等实务模块 助力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5] 企业实践要求 - 要求企业坚决杜绝脱离实货的投机交易 严守合规底线[6] - 要求加快建立专业化交易团队 完善内部管控流程 将期货工具融入产业链运营[6] - 培训帮助企业理解监管要点 学习衍生品基础知识 掌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套期会计等实操内容[6] 宏观环境与战略意义 - 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 使央企面临更大市场风险敞口[2][7] -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 肩负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任[7] - 通过期货市场锁定成本和稳定预期 既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内在需求 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