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应该怎样和AI相处
中国青年报·2025-03-31 13:56
文章核心观点 围绕人工智能话题的教育沙龙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师与AI的相处方式,强调教育核心是育人,教师应热情拥抱AI并发挥人性化角色[1][3][4] 活动概况 - 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第五期学员例行研修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40多位来自不同中小学、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围绕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主题分组讨论[1] - 讨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和教育源于李镇西用AI写文案的经历,他做实验让网友区分自己和AI写的文章,网友认为他的文章有人味儿[1][2][3]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青年教师认为AI推动教学手段更新,让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还能实现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3] - 有青年教师将文本制成动画或歌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教师对AI的态度 - 李镇西和许多青年教师对AI持开放态度,李镇西以算盘为例说明技术发展会改变教学工具,希望老师热情拥抱AI[3] - 部分教师把AI应用当作信息技术课程,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李镇西认为这种观点不对[3] 教师与AI的相处 - 教师不能把AI当作简单教学工具,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 AI无法取代教师的“人性化角色”,如情感支持、价值观引导等,教育核心仍是培养完整的人[4] 案例说明 - 李镇西用AI写学生评语,结果是类型化的用不上,而他自己写的评语个性化,体现了对学生的独特了解[5] - 李镇西引述陶行知的话,强调教育核心是灵魂,教师可借助AI解放精力去“育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