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行业协同释放碳交易市场新活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系列解读③
中国环境报·2025-04-01 07:40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正式启动,将推动碳市场建设迈向更广覆盖、更深影响,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市场化机制支撑 [1] 《方案》赋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深化发展 - 巩固全国碳市场作为国家碳定价体系核心支柱的战略地位,彰显我国对市场化碳定价机制的坚定信心,为碳市场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2] - 彰显市场机制减排价值实现能力,释放产业链减排协同势能,为企业低碳转型和减排提供经济回报,带动上下游行业深挖减排潜力 [3] - 驱动市场要素配置效能,为高流动性交易生态注入活力,缓解市场流动性不足矛盾,提升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 [3] 《方案》明确扩围后交易市场规划安排 制定了交易节奏与关键时间节点的总体规划 - 2024 - 2026年度是启动实施阶段,2024年度配额基于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2025、2026年度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推动市场交易规模稳步增长 [4] - 2027年度及以后进入深化完善阶段,政策法规等将进一步完善,配额总量逐步收紧,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5] 确立了交易要素的基本要求 - 率先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较2023年度增长约70%,覆盖年排放量约30亿吨温室气体,较2023年度增长约60% [7] - 新入市行业企业需按规定完成“三平台”开户工作,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确保交易依法合规 [8] 响应了《条例》关于市场间和行业间的交易与管理规定 - 所有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开展集中统一交易,可实现跨行业配额交易,形成权威透明的碳价格信号 [9] - 行业扩围后,原本受地方碳市场管控的企业统一纳入全国碳市场,不再受地方试点碳市场重复管控 [10] 《方案》强化各市场参与主体要求与责任 落实监管主体权责,扎实推进碳市场建设任务 - 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新行业入市关键环节,完善交易管理办法,健全监管体制框架 [12] - 交易机构完善交易管理规则,健全风险监管防控机制,与注册登记机构协同配合,与省级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 [12] 提升行业参与能力,全面夯实入市准备工作 - 企业积极参与能力建设培训,遵守多层级制度体系要求,利用官方资源了解交易要素和管理要求 [13] - 新入市行业加快完善内部碳管理体系,降低履约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13] 强化交易服务能级,助力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 交易机构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强化服务功能,做好市场宣贯工作,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14] - 交易机构支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碳排放权相关金融服务产品,加强风险管控 [14] 总结 - 全国碳市场首次行业扩围是战略跃升,《方案》实现碳市场体系关键突破,推动全国碳市场迈向新阶段 [15] - 《方案》深入推进将释放多重战略红利,包括增强市场交易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推动产业低碳技术升级、夯实全国碳市场核心地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