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个殡葬师的自白
虎嗅·2025-04-01 23:02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以李殡殡的视角,讲述其从互联网产品经理转行成为殡葬师的经历,展现殡葬行业工作内容、不同葬礼场景及个人对生死的感悟,强调要珍惜活着的时刻好好与自己相处 [2][67] 分组1:转行背景 - 李殡殡曾是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负责“高危儿”项目,工作中常接触生死场景,但面对的只有数据,产生虚无感和自我价值怀疑,最终辞职 [3][4][5] - 辞职后计划读心理学硕士,虽考试两连败,但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后产生去看死亡时会发生什么的想法,于2022年6月转行成为殡葬师 [5][6][7] 分组2:初入行业体验 - 入职第一天被派去上海郊区陪客户选墓地,发现公墓并非想象中荒凉,像公园但又有不同,周围安静,在墓园待一上午后心中泛起平静,客户表示感激 [9][10][14] - 当天下午为老先生做七,和同事带家属烧纸,回城遇雷雨放晴现彩虹,此后烧纸成其喜欢的事 [16][17] 分组3:日常工作内容 - 日常工作主要是为逝者筹办追悼会,过程琐碎繁杂,包括灵堂布置、安葬等 [20] - 工作中需为逝者撰写悼词,要与家属频繁沟通,但定义人的人生比定义产品复杂,需从细节拼凑逝者生前样貌 [22][23] 分组4:难忘葬礼经历 - 入职一个月时为老人弟弟办葬礼,场景清冷,老人对生死有感慨,希望自己身后事也交给公司,但因规定只能由女儿负责,此事让其思考自身死亡及身后事 [27][28][32] - 2023年春工作失误拿错骨灰盒,客户选择让其自费祭祀,此事后工作更谨慎 [37][38][39] 分组5:个人心结释怀 - 小时候姨妈去世未被告知,此事成心结,接触殡葬行业送别众多逝者后,明白葬礼能疗愈生者,弥补心中缺憾 [43][44][47] 分组6:不同葬礼基调 - 106岁高龄逝者追悼会现场热闹,遗体告别时哭声难舍但不强烈“疼”;小孩子追悼会虽用心布置仍难冲淡父母悲伤 [51] - 长沙父亲带孩子来沪就医,孩子离世后父亲在签署骨灰放弃协议时崩溃大哭,因当地风俗未成年逝者不能在家乡墓地安葬 [52][53][54] - 网红小姑娘因与男友吵架自杀,领取骨灰时男友未露面,体现现实中生命无回头机会,很多事在死亡面前不值得 [57][58][60] 分组7:亲人葬礼感悟 - 2024年7月参加姥姥葬礼,母亲手足无措,自己操办后事,夜深守棺时才感痛苦,但明白姥姥少了孤独离世的遗憾 [61][62] - 参加圆坟仪式体会到“事死如事生”,记忆中快乐不因亲人逝去消失,回沪后在庙宇为姥姥列牌位安放哀伤 [63][64][65] 分组8:行业感悟 - 两年送走400多名逝者,服务客户达四位数,虽对人是否对一生无遗憾仍无答案,但感悟到人生喜悲取决于阅读方式,应珍惜活着时刻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