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AL、R134a轮番涨价,A股谁受益?| 1113 张博划重点
虎嗅· 2025-11-13 22:39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呈现价升量增的普涨行情,两市成交额重回2万亿上方 [1] - 沪指上涨0.73%并再度刷新10年高点,深成指上涨1.78%,创业板指大幅上涨2.55% [1] - 个股表现强劲,近4000只股票上涨,近120只股票涨幅超过10%,微盘股指数反包续创历史新高 [1] 板块轮动表现 - 锂电池板块表现突出,在周四大涨板块中排名第一,出现45家涨停,周二和周五也分别有9家和17家涨停 [3] - 大消费板块持续活跃,周一有23家涨停,周四有11家涨停,周二有9家涨停 [3] - 光伏板块多次出现在每日大涨榜中,周二有14家涨停,周四和周五均有5家和7家涨停 [3] - 福建自贸/海西概念板块本周表现活跃,周四有10家涨停,周二和周五分别有3家和4家涨停 [3] - ST股板块每日均上榜,周四有20家涨停,周三有18家涨停,周一有20家涨停 [3]
全球最大镰刀也盯上能源了
虎嗅· 2025-11-13 22:39
文章核心观点 - AI算力爆发式增长导致全球电力需求激增,电力供应正成为AI发展的关键瓶颈,并由此催生出新的投资机会 [2][3][4] - 中美两国在电力基础设施和能源战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面临严峻的电力短缺危机,而中国在电力供应上更具优势,可能影响全球AI竞争格局 [4][7][40] - 为应对电力挑战,市场正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寻找解决方案,包括电力设施配套、储能、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和可控核聚变,相关产业链公司受到资本市场关注 [42][44][49] AI算力发展与电力需求 - AI服务器集群耗电量巨大,单个高密度服务器机架功率正从50kW向100kW迈进,用电量从“千瓦级”跃升至“兆瓦级”,一个兆瓦可支撑上千户家庭用电 [4] -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球电力需求1.5%(415TWh),到2030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至约945TWh,相当于中国2024年居民生活用电量(1490TWh)的63.42% [4] - AI大模型的技术架构影响能耗,例如OpenAI的GPT-4o单次训练功耗为22.1MW,而采用动态稀疏MoE架构的DeepSeek-V3单次训练功耗仅为3.2MW,能效更高 [5] 美国电力供应窘境 - 美国电力系统未为AI用电需求做好准备,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脱钩”,2010年以来经济累计增长24%但电力需求几乎零增长,导致电网扩容步伐放缓 [8] - 美国面临巨大电力缺口,机构预估未来5年数据中心将新增100GW-140GW装机量,但美国每年装机容量增长仅50-60GW,存在约20GW/年的装机容量缺口,未来5年总缺口可能达100GW [12] - 美国电网基础设施老旧且审批周期漫长,区域性规划导致无法实现跨区域电力调度,北弗吉尼亚州等数据中心聚集地已出现因输电能力限制导致项目推迟的情况 [13][14] 中国电力供应现状 - 中国总体不缺电,2024年全国发电量10.09万亿千瓦时,大于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用电量同比增长6.8% [20][22] - 中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总和已超过火电,2024年风光新增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占总新增发电量的58.1% [20][24] - 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绿电消纳”,即西部富集的新能源无法有效输送至东部负荷中心,2025年4月西藏、青海、新疆光伏利用率分别为67.8%、81.9%、88% [25] 中美应对策略对比 - 美国应对策略被动,科技公司如马斯克的xAI已开始自购移动天然气发电机(每台2.5MW)以缓解电力短缺,这给储能、燃料电池、变压器等企业带来增量市场 [44] - 中国通过国家政策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和“东数西算”,鼓励“荷随源转”(算力中心建在能源富集区)和“源随荷建”(企业自建新能源),例如宁夏中卫已建成8.4万架标准机架 [26][29][30] - 中国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突破30亿千瓦,风光发电量预计新增1.83万亿千瓦时,远超数据中心预计新增的3000-7000亿千瓦时用电需求,电力不会成为AI发展瓶颈 [34][35][36] 潜在投资机会分析 - 短期投资机会集中于电力设施配套,北美缺电直接推动储能需求,英伟达将AIDC配储定为刚需,相关A股公司如天合光能(储能订单超10GWh)、阳光电源、阿特斯股价因价值重估显著上涨 [44][45][47][48] - 中期投资机会看SMR核能,科技巨头与SMR技术开发商(如NuScale Power, Oklo)签订电力采购协议,但相关公司仍处商业化前期,净利润为负,估值依赖订单与审批进度 [49][51][52] - 长期投资机会在可控核聚变,全球聚变企业融资活跃,2024年融资近30亿美元,国内一级市场和国家资本(如200亿元聚变产业基金)开始关注,二级市场相关设备公司如国光电器、合锻智能已获订单 [54][55][56]
巴菲特的时代结束了
虎嗅· 2025-11-13 22:19
巴菲特退休与伯克希尔业绩 - 巴菲特宣布将于年底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CEO,由格雷格·阿贝尔接任,未来不再撰写年度报告及在股东大会进行长篇发言 [1] - 巴菲特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并保留相当数量的股份,其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承认年龄带来的身体机能衰退 [1] - 伯克希尔在1965-2024年间实现年化收益率19.9%,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0.4%,公司市值增长达5.5万倍 [1][10]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演变 - 早期投资遵循格雷厄姆的“烟蒂理论”,寻找股价远低于净资产的冷门公司,如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但该策略因行业衰退和资金规模扩大而显现局限性 [5][6] - 在查理·芒格影响下转向费雪式成长投资,核心转变为“用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1972年以2500万美元收购喜诗糖果是标志性事件,该笔投资累计贡献超13亿美元利润 [7][8] - 1993年系统提出“护城河”概念,投资框架聚焦品牌优势、成本优势等,后续在可口可乐、苹果等投资中验证该思路,1972-1999年伯克希尔年化收益率提升至26.06% [8][9][10] 伯克希尔的业务架构 - 公司业务以保险为基石,利用保险浮存金为投资和收购提供低成本资金,核心保险主体包括GEICO、伯克希尔哈撒韦再保险集团等 [11] - 实体业务覆盖抗风险能力强的领域,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占据北美25%货运量,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承担全美6%电力供应 [13] - 消费与制造业务包括喜诗糖果、冰雪皇后等,提供稳定现金流,公司采用极致分权管理模式,各业务CEO负责经营并向总部报送财报 [14][15] 巴菲特的中国投资案例 - 2003年以每股约1.6港元买入中国石油H股23.4亿股,2007年以每股约13.5港元清仓,获利约7倍 [2] - 2008年通过子公司中美能源收购比亚迪9.9%股份,初始投资18亿港元,最终回报超600亿港元 [2] - 曾与A股公司大杨创世有关联,但未进行投资,因该公司不符合其护城河选股理念,后者于2016年被圆通速递借壳 [3] 巴菲特成功的时代背景 - 投资生涯覆盖美国经济从7400亿美元增长至29万亿美元的周期,重仓的消费、金融等行业深度受益于经济扩张 [19][20] - 过去40年全球利率下行提供廉价资金环境,早期“烟蒂股”策略的成功依赖当时资本市场低效和信息不透明 [20] - 其护城河投资框架完美契合上世纪消费、制造业的崛起,但科技行业成为主流后,该框架适配性相对下降 [21] 巴菲特业绩的阶段变化 - 早期阶段(1965-1980年代)资金规模小,操作灵活,年化收益率常高于20%,部分年份超50% [23] - 中期阶段(1980-2000年代)年化收益率维持在15%-20%,投资框架成熟,以可口可乐等宽护城河企业为核心 [23] - 近期阶段(2000年代至今)年化收益率降至约9.4%-10%,但仍成功投资苹果及日本五大商社 [23] 中国价值投资的实践与挑战 - 段永平被视为“中国巴菲特”,其投资平台规模约150亿美元,早于巴菲特重仓苹果并投资拼多多,但管理规模远低于伯克希尔 [27][28] - 国内质量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如张坤、萧楠)在2016-2020年表现突出,代表产品年化收益达24.89%,但2021年后收益转负 [28][29] - A股市场发展仅30余年,优质长期标的稀缺,企业治理和分红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长期资金支持,制约了本土投资大师的诞生 [31][32][34]
电池相关化工赛道爆发式行情,可持续吗?
虎嗅· 2025-11-13 19:50
2、消费迎接"压力数据",有回暖动力吗? 3、科技又行了?小心年尾"震荡行情"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投小虎哥微信miaotou515,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文稿为机器转录,如有出入,请以音频为准) 每天10分钟拆解新闻背后的逻辑。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的11月13号星期四,我是董小姐。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电池相关化工赛道爆发式行情,可持续吗? 1、电池相关化工赛道爆发式行情,可持续吗? 今天上证指数成功挑战4000点,市场摆脱了前两日被动震荡与下跌的局面;创业板指数亮点增多,整体 涨幅超过2.5%。即便行情持续回升,热度却并未明显传导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赛道。 因此,尽管盘面红火,仍属"交接棒"行情,而非全局性上涨。旧热点赛道短期难以回归,新热点不断涌 现。 今日,电池相关的电解液等化工龙头大幅飙升,多股涨逾10%,最高逼近20%。一夜之间仿佛春暖花 开,究竟如何看待?其实,化工品行业——尤其是与新能源、新兴产业紧密挂钩的精细化工——我们早 在11月初便提示年底易现热闹行情。今日只是"火上浇 ...
电解液添加剂,涨到头了么?| 1112 张博划重点
虎嗅· 2025-11-12 23:06
从个股方面看,今日下跌个股家数增至3500家以上,跌超5%个股增至150家以上,结合今日微盘股指数结束此前日线七连 涨,反映市场亏钱效应开始从科技方向容量大票开始向部分高位题材股蔓延。 今日市场全天呈现探底回升的震荡拉锯行情,三大指数均以绿盘报收,沪指依靠银行、石油等红利板块强势护盘,连续第三 个交易日收于4000点上方。从上证指数在10月28日首次突破4000点开始算起,多空双方已在此关键点位持续胶着近半月(12 个交易日)。 ...
光伏“反内卷”遇到了“鬼故事”
虎嗅· 2025-11-12 20:49
事件概述 - 11月12日,市场流传关于“晶澳科技董秘公开宣称反内卷失败”的不实消息,导致光伏板块大跌,弘元绿能跌停,协鑫科技跌幅一度达11.97%,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一度逼近跌停 [1]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当日发布声明辟谣,称将坚决与造谣抹黑、恶意做空行为斗争到底 [1] - 辟谣后板块企稳回升,但截至收盘,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弘元绿能仍分别下跌6.84%、6.06%、7.35%、7.54% [5] 行业背景与政策动向 - 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因装机需求增速放缓而陷入同质化扩张、价格战和低效竞争的内卷状态 [7] - 内卷导致资本回报率下滑、估值折价,光伏ETF(159857)从最高点1.598元/份跌至最低点0.505元/份,最大跌幅达68.39% [7] - 行业反内卷政策于2024年5月开始规划,10月正式启动,2025年继续推进,2024年6月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8] - 政策核心集中在“保价”(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和“控量”(通过控产控销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两方面 [9] - 保价政策已初见成效,据Infolink数据,今年以来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分别累计上涨33.33%、17.39%、8.92%、2.45% [10] 关键环节:硅料产能出清 - 硅料环节因其扩产周期长(1.5-2年)、重资本支出、高能耗且停产复工难度大,成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11][12][13] - 回顾2020-2022年上行周期,硅料价格从57元/kg涨至307元/kg,体现了上游供给端的控制力 [14] - 据中信证券统计,硅料企业已按年度产销框架控制产销量,并随11月枯水期执行减产计划,预计全年产量控制在140万吨以内 [14] - 新国家标准《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设定严苛能耗标准,实施后多晶硅单位产品能耗不达基准值(6.4kgce/kg)的企业将被限期整改或关停 [17] - 标准实施后,国内多晶硅料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较2024年底下降16.4%,较已建成装置产能减少31.4% [17] -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17家硅料企业已基本同意搭建联合收储平台,预计2025年内完成,以收购中小企业产能实现部分退出 [17] 行业影响与公司表现 - 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19] - 企业盈利随之改善,为估值提升奠定基础 [20] - 多家光伏巨头Q3业绩出现回暖迹象,通威股份、TCL中环、隆基绿能等第三季度亏损环比收窄 [21] - TCL中环光伏业务前三季度销售收入160.1亿元,Q3环比改善22%,主要因反内卷推进下产业链上游价格上涨传导至硅片环节,Q3硅片均价较Q2回升约12% [21] - 部分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如弘元绿能从上半年亏损2.97亿元转变为前三季度盈利2.35亿元,其股价自10月27日以来上涨53.55% [21] - 在资产重新定价阶段,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等硅料企业将率先被市场关注 [22] 技术突破与未来机遇 - 工信部发布文件,聚焦钙钛矿光伏电池、叠层光伏电池等先进技术 [23] - 钙钛矿单结组件理论极限效率达35%,与晶硅叠层组件理论上限高达45%,被视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 [23] - 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线首片全尺寸组件面世,捷泰科技实现首片产业化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下线,表明钙钛矿技术正迈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23] - 设备厂商如捷佳伟创、京山轻机已获得钙钛矿电池整线订单或构建全周期设备解决方案 [24] - 具备钙钛矿量产能力的光伏厂商及为其提供核心设备的厂商将迎来价值重估机会 [24]
急跌反转,震动来自哪里?
虎嗅· 2025-11-12 20:03
每天10分钟拆解新闻背后的逻辑。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的11月12号星期三。我是董小姐。 1、单日急跌又反转,震动会终结行情吗? 今天市场来了一次"心惊式"向下试探:午后一点开盘深度跳水,创业板指一度跌近1.7%;近期炙手可热 的新赛道、甚至部分龙头股日内振幅高达10%——先巨幅下挫,再巨幅拉回,盘面十分诡异。更反常的 是,临近收盘,科技龙头竟逆势翻红,部分个股涨幅一度扩大至5%左右。三季度大火的科技板块,11 月"交接棒"后本已整体回调,今日却上演"鲤鱼打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场大波动与反向拉升?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单日急跌又反转,震动会终结行情吗? 2、光伏"负面消息"压垮行情,会传染到其他赛道吗?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投小虎哥微信miaotou515,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文稿为机器转录,如有出入,请以音频为准) 首先,近期波动确有"由头"——政策空窗期里,各种声音、误读、曲解集中出现,扰动心态: 本文为妙投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购买本专栏即可解锁完整内容。新用户可免费领本专栏7天阅读 ...
存储芯片涨的乱?逻辑脉络今天看!| 1111 张博划重点
虎嗅· 2025-11-11 23:45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全天呈现冲高回落行情,创业板指、科创50、深成指均跌超1%,沪指相对偏强仍收于4000点上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不足2万亿 [1] - 资金继续围绕小微盘+红利的“哑铃策略”布局,微盘股指数续创历史新高,中证红利低波指数录得日线七连涨 [1] 行业与板块动态 - 以AI硬件为首的科技股持续低迷 [1] - 钙钛矿电池为首的光伏概念逆势大涨,中来股份、协鑫集成、拓日新能等多股涨停,受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制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消息提振 [2] - 储能概念卷土重来,海博思创、阿特斯、鹏辉能源等位居涨幅前列,受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刺激 [2] - 头部多晶硅企业正筹划组建联合体,各方合计出资额可能在200亿至300亿元,旨在淘汰部分产能并清偿业内累积负债,或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 [3] 近期热点板块轮动 - 近期大涨板块包括培育钻石、光伏、大消费、锂电池、储能、智能电网等 [3] - 光伏板块在近期多个交易日均出现在涨幅前列 [3]
传言造成市场扰动,是警报还是机会?
虎嗅· 2025-11-11 20:43
美股与国内科技板块表现分化 - 美股科技板块反弹未能带动中国科技板块上行,A股科技板块表现疲软 [1] - 人工智能概念早盘仅微幅高开,随后一路走低,收盘跌幅超过2%,显示抛售压力沉重 [1] - 科技板块在三季度为市场领涨板块,但进入四季度尤其是11月后,出现明显的板块轮动 [1] 市场成交量与资金偏好 - 沪深两市成交额跌破2万亿,报1.99万亿 [1] - 当前成交量水平不足以支撑高风险偏好的科技板块持续上涨 [1] - 市场资金注意力被新的政策讨论吸引,部分投资者信心出现动摇 [1] 投资者策略建议 - 个人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等科技方向宜保持谨慎态度 [1]
存储概念哪有那些能捡漏?| 1110 张博划重点
虎嗅· 2025-11-10 23:0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探底回升放量上涨0.53%收复4000点关口成交额达2.17万亿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754亿 [1] - 深成指微涨0.18%创业板指跌幅收窄至0.92%一度跌超2% [1] 宏观经济数据 - 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 [1] - 海南省11月1日至7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5.06亿元同比增长34.86% [1]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大消费板块表现突出白酒股强势领涨酒鬼酒舍得酒业会稽山涨停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山西汾酒等涨幅居前 [1] - 旅游酒店免税零售板块涨幅居前首旅酒店锦江酒店中国中免国光连锁东百集团等涨停 [1] - 大消费板块在11月10日位列大涨板块首位 [2] - 其他活跃板块包括DRAM(内存)磷化工锂电池光伏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