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导游”将上岗、“打飞的”逛市内外景区——百业联动,成都文旅密集“上新”
文旅科技融合新场景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型号(身高1.27米,肩宽45厘米)将进驻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承担讲解、导流、表演等功能,支持多语种互动开发 [1][2] - 宇树科技B2-W机器狗具备50公斤负重能力,水陆两用,计划与G1机器人同步部署于景区危险区域巡查 [2] - 人体外骨骼装备已在青城山投用,助力游客登山 幾米绘本VR剧场通过5G-A技术实现"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 [2] 低空文旅经济 - 都江堰拜鸣科技运营的亿航eVTOL已获适航证,计划2024年落地都江堰起降点,目标吸引1万名游客体验空中观光 [3] - 青城山—自贡凤鸣机场低空航线开通(全长270公里,单程90分钟),串联两地文旅资源,实现常态化"打飞的"游览 [4] 文旅产业跨界融合 - "文旅+演出":成都2023年举办5800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16.93亿元,演出场馆达108个,大型演唱会规模全国前五 [5] - "文旅+交通":夜游锦江项目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入选全国交通旅游融合示范案例 [5] - "文旅+文创":成都博物馆孵化3200款文创产品 《熊猫的世界》VR、《哪吒》衍生品等数字项目多点开花 [5] 国际化文旅布局 - 成都2023年新增30个境外旅游驿站,推动熊猫、美食、动漫等文化产品出海,强化主要客源地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