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抛开情绪,看待小米汽车事故的三个维度

文章核心观点 - 面对三位女大学生高速车祸身亡事件引发的网络争论,应从原因、责任和技术三个维度统一逻辑和视角进行分析 [1] 事故原因分析 - 重大事故调查是复杂的科学论证过程,不能通过简单表象或一段数据摘要下结论 [1] - 除车辆事故原因,还需分析导致驾驶人员死亡的原因,如事故后起火、车门是否锁死、车辆安全软硬件是否起到足够保护作用等,需严谨勘查分析 [1] 责任厘清 - 责任厘清需建立在搞清楚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事故认定主体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划分为车辆因素、驾驶员行为、道路因素和其他因素,每条都有法可依 [2] - 涉及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甚至可能由诉讼解决,任由网络声音把责任交给任何一方不符事实逻辑也有违法律精神 [2] - 车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车况和事故数据,必要时配合监管部门检验车辆质量和设计标准,该品牌创始人雷军表态期待最终调查结果 [2] 智能驾驶技术看法 - 智驾不是无人驾驶,只是辅助工具,将责任归咎于使用者有失偏颇,技术和认识都需加上“安全锁” [3] - 自动驾驶导致多起惨痛案例,车企对技术措辞一改再改,但让电脑完全接管驾驶功能仍是事故因素之一 [3] - 制造商应就技术把握给出相关软性建议或强制门槛,企业和用户需共同把握技术安全场景和风险,产品技术能力和用户使用习惯需匹配以保障驾驶者安全 [3]